分享

杀生者不死, 生生者不生

 修行本无忌 2018-02-11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 
返老还童 
=======================================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 
放下对世事的牵挂 
======================================= 
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放下对事物的分别心 
======================================= 
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 
放下对生死的分别心 
=======================================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舍生忘死,而灵台清彻,而清明安宁一灵独觉,而舍却时间观念,入于无生无死的境界 
=======================================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泯灭所谓的生之念、自然不存在所谓的死,执着于所谓的生、自然也就创造了死。杀灭生死的分别心,无生自然无死。 
灭除繁衍延续的源头——变相延续生命的本能,看透无生无死的真相,就无生无死。反之,执着于生死,自然有生就有死。 
=======================================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归身。撄宁者,清净也。心清身净以合道。 
猫眼看庄(陆)—大宗师(叁)—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AND撄宁 
2011-12-13 22:57:28| 分类: 猫眼看庄 | 标签:猫眼看庄 大宗师 朝彻 见独 撄宁 |字号 订阅 

猫的师叔庄周是个乐天知命的读书人,不屑敛财却喜欢游历,善交朋友,三教九流、屠夫走卒无所不交,上九流见解、下九流的技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胸中的新鲜故事不少,所以他喜欢给学生们讲故事,如今叫寓言,猫前世为人最喜欢听庄子侃大山了。他念念不忘的最好的朋友就是惠施了,常挂在嘴边上,拿惠施说事找乐,借以讽刺那些帝王师们。惠施是个难得的天才,贵为相国,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还是个不错的诗人,但政见与庄周不同,两人经常辩论,虽然谁也说服不了谁,却成了忘年之交。惠施去世后,庄子哀叹,说再也没有能和庄子论辩的朋友了。这不,吾师叔又拿惠施这位大宗师开涮了。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先生的年岁已高),而色若孺子(而肤色却象小孩),何也(是怎么保养的)?”(子葵调侃女偊) 
南伯子葵和女偊都是庄子的道者前辈,和庄子一样诙谐,不像吾师南郭子綦那般喜欢装腔作势,动不动就装神弄鬼,瘫在马扎下面仰天叹气,想起来如同就在昨天。 
女偊曰:“吾闻道矣。” 
问题严重了!闻道了,可不是小事。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道可以学得会吗)?” 
南伯子葵调侃道:可以跟你学吗?作谦虚状。 
女偊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不,不可以!你不是能学道的人)。” 
开玩笑,子葵已经是得道之人了。 
南伯子葵曰:“夫卜梁倚(卜梁倚——倚侍梁惠王这棵大树者,指惠子。庄子又拿惠子找乐)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非说人家有才无德),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子葵谦虚,但惠子才高,猫也以为然)。吾欲以教之(假设而已,惠子才不服你呢),庶几其果为圣人乎(我如果用道教导他,差不多可以使他成为圣人吧)(梁惠王和惠子曾出演禅让的闹剧,君臣两个都想当圣人,被庄子称为昏君乱相)!(庄子,你就搞笑吧,接着)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如若不然,用圣人的道告诉有圣人之才的人,也是容易的,姑且一试吧)。 
猫云: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用这句话描绘那些以攀龙附凤为伟大追求的儒墨大宗师门真是很贴切。那么怎样才能成就圣人之道呢?庄子借子葵之口接着说。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这个日是太阳,一日是一年),而后能外天下(我将看住他三年,不让他见梁惠王,并告诉他圣人之道,使他把天下事置之度外);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经把天下事置之度外了,我再看住他七年,不让他见那些狐朋狗友,使他把世间的事物置之度外);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经把世间的事物置之度外了,我再看住他九年,不让他见亲友,使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爱君、爱友、爱亲人、爱自己,是惠子的弱点。好人都有这些弱点,要让惠子实践这三、七、九,还不如杀了惠子);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而后才能一旦贯通)。 

猫云:要达到“朝彻”,关键要做到三点:把天下的成败置之度外,除却功名心;把事物的纷扰置之度外,除却名誉心;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除却益生心,为体认大道做好充足准备。惠子这个大宗师正是“三心”俱全,所以庄子说他无圣人之德,其实也泛指天下所有的大宗师均无圣人之德却妄称圣人。 

朝彻,而后能见独(一旦贯通,而后才能体认绝对的大道);见独,而后能无古今(能体认绝对的大道,知道万物原是一物,其周流变化,互为彼此,而后才能理解时间是虚无的,只是变来变去而已。);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理解了时间的虚无,感觉万物的运行骤然停止,然后才能进入不死不生的境界)。(此时)殺生者不死(生机衰败的不再走向死亡),生生者不生(生机旺盛的不再继续生长),其为物(在这个境界中对事物施为),(它们全是绝对的客体)无不将也(没有不可以排斥的),无不迎也(没有不可以迎奉的);无不毁也(没有不可以毁灭的),无不成也(没有不可以成就的)(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名为撄宁(撄宁,定义为时空静止时的平静状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所谓撄宁,就是使时空静止后,得以成就圣人之道)。 

猫云:“撄宁”,就是在时空静止的平静状态观察万物,此时万物在时间和空间延展上的运动都将停止。在这个境界中观察万物,就会发现宇宙的平衡,新生的、成长的、衰败的历历在目,只是没有死的,为什么呢?因为将死将生,此物死去就是彼物的新生。在这个境界,万物只是静止的棋子,可听任我主观意识的摆布,没有不可以排斥的,没有不可以迎奉的,没有不可以毁灭的,没有不可以成就的。这时就会发现,对事物施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排斥等于迎奉,毁灭等于成就。 

当然,这个概念的形成有一个大前提——“见独”,体认绝对惟一的大道,认识到天下万物都是大道的分身,认识到大道是无意识的,认识到万物的运动都是大道独立的自然运行,进而形成天下万物平等的理念,于是就无所谓远近亲疏和成败兴衰了。没有远近亲疏和成败兴衰对思维的干扰,就可以客观地观察世界,客观地施为于社会和自然。这就是庄子所谓的“闻道”或者称为“得道”的真实意义。 
要达到“撄宁”的境界,体认大道是关键。要达到能够体认大道的境界必须做到“朝彻”,内心空虚才能通彻,才能不带有任何感情和欲望去直面自然的本然。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你从哪里听到的这些道理呢)?” 
曰:“闻诸副墨之子(我从书册之子那里听到的),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书册是从诵读那里听到的),洛诵之孙闻之瞻明(诵读又是从心地清澈那里听到的),瞻明闻之聂许(心底清澈又是从聆听那里听到的),聂许闻之需役(聆听又是从声音那里听到的),需役闻之於讴(声音又是从咏歌那里听到的),於讴闻之玄冥(咏歌又是从深远那里听到的),玄冥闻之参寥(深远又是从空寂那里听到的),参寥闻之疑始(空寂又是从象有始或象无始那里听到的)。” 

  猫云:这段讲的是悟道方式的传播过程:一、参寥闻之疑始。疑始,开始之前,即有物混成之前;参寥,参与“寂兮寥兮,独立不改”的过程,即有物混成之际。二、玄冥闻之参寥。玄冥,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故“玄冥”为万物分离之际。三、於讴闻之玄冥。人类初生时无文字,传道靠歌咏,比如罗摩衍那等。四、需役闻之於讴。这个跨度就大了!歌咏的声音遍及四方、口口相传而至于今。五、聂许闻之需役,这声音,众人以为古史,可有心却人听出其中意蕴。六、瞻明闻之聂许。心地清澈的人受教于会听的有心人而得道。七、洛诵之孙闻之瞻明。得道之人向人们布道。八、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闻道之人记录于书籍。九、闻诸副墨之子。我是从这些书籍上悟道的。一传十、十传百,或然太多,就有些胡扯了。此段,是庄子模仿儒墨描述自己学术源流的怪谈以讽刺儒墨,读者不必认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