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水》:一个谋杀犯,一生渴求的爱

 Graceofsun 2018-02-11


主播 | Miss milk


看完电影《香水》,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是一部关于气味,人性,天才,渴望,爱欲以及人的存在感的电影。
      

影片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影片主人公出生在法国,他是研制香水的天才,却因为其为了创造他想要的香水,残忍地杀害了十三名少女的暴行而臭名昭著。


开篇倒叙的是主人公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被捕并被宣判死刑时群情激愤的场景。同时,贯穿整部影片的冷静而富于哲思的旁白含蓄地将神秘的主人公带到观众面前。


既引起悬念,引发观者的兴趣,又是与电影结尾的对比和呼应,将结尾高潮处的效果衬托到了极致。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格雷诺耶悲惨的个人成长史,并用客体关系的理论加以分析,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其独特的人生轨迹。


格雷诺耶出生于巴黎气味最难闻的地方——鱼市,伴随着他识别这个世界的唯一标签——气味来到。


他刚一出生就被母亲当垃圾一样抛弃,由于他顽强的生命力发出的哭喊声唤起了人们对他的注意。



然而如此同时,他的母亲被人们发现后判她为“遗弃罪”而把她绞死。他则被官方授权托付给了加拉尔夫人育婴所,还差点被几个大他几岁的孩子捂死。


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在这个世界他从来没有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温情、关怀和爱意。相反,感受到的却是忽视、冷漠和敌意。


他虽然活着,但始终不受欢迎,不被在意。他五岁才学会说话,只是被当做一个能干活的劳力和能卖钱的活物而被养着。


由于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从来没有出现一个爱的客体去陪伴、养育他,所以导致他的表情阴郁,眼神呆滞,毫无生气,不会和他人交往,让周围的孩子对其担忧恐惧。


在格雷诺耶的成长经历中历经挫折,所以他会本能地无意识地反复运用“分裂” 的原始防御机制,把这个世界投射为无情的、黑暗的、糟糕的世界。


由于他早年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给予的爱,所以他也就根本不会和没有能力去爱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


气味是贯穿在电影中并且表达得极为传神的一个线索。的确,气味是人与人关系间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感情的隐性补充。它虽然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但它的确真实而坚定地存在着。



从前一小段影片中看,格雷诺耶似乎是和气味最为亲近的人,上帝赋予了他一个最敏锐的嗅觉感官,对香味的追求是他存活的意义所在。


起初,这是他感知和接触这个世界的特有方式,有些奇异,但并未达到变态的程度。


刚开始他并不介意闻到的是什么气味,也并不区分所谓的好味道和坏味道,他对这个世界的气味充满好奇和喜爱。


但作为一个人,他从内心深处是贪婪的,他渴望占有所有气味,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


他的生理特质让他屈服于自己的本性,但是由于他从小没有得到过爱的滋养,所以没有获得与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因此在他的人格结构中也没有社会的道德规则和人伦法理。        


当格雷诺耶开始对香水的气味着迷以后,影片中出现了格雷诺耶一生最重要的女人:一个卖杏女孩。



她身上所散发的美妙的气味让格雷诺耶发了狂,他紧紧跟随着那个女孩,在他跟随的过程中,他看到了那个女孩的美丽以及她美好的言行。


事实上,也就是在跟随的过程中,格雷诺耶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女孩。我们可以看到,他几乎从没有表情的脸上,竟然露出了浅浅的笑意。并且,在影片中他极少表现出的情绪波动,都或多或少与这个女孩有关。


这一刻,他追赶的不仅是气味,更是自己的爱和幸福。令他着迷的其实也不仅是女孩的气味,还有女孩的容貌和性的吸引力,只是他自己浑然不觉。
      

由于格雷诺耶成长经历的特殊性,他的个性是独特的,性格也有些孤僻和古怪。


他和常人一样,也需要爱与被爱。但非常不幸的是由于他的童年过度爱的缺失,他根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有效的爱的表达方式。


于是,当第一次对爱充满了渴望的时候,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误杀了卖杏女孩,扼杀了爱的来临。



卖杏女孩的死亡是一个意外,但这次爱的品味,足以令主人公对爱的滋味刻骨铭心,紧接其后的都可看作是一个寻爱的过程。


然而,不懂怎样去爱的人想要寻找寻找爱的感觉,只能是通过一种畸型的方式寻求。他无法挽回从死人身上渐渐流逝的香气,更无法挽回自己还没有真正开始的爱情。


从那一刻开始,格雷诺耶全新的目标是保留香味。他希望能够留住女孩身上的香味,永远地保留在身边,永远地占有她们。


而事实上,他所竭尽全力去追寻的,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方式。他在失去以后,徒劳地寻找着不失去的方法。



爱畸变成了超越欲望的占有欲


他为了达到心中的目标,冷漠地、执著地杀害了美丽可爱又无辜的罗拉等十三名女孩,内心却没有任何的内疚与恐慌。

      

《香水》这部影片运用了很多象征性的手法来进行隐喻,影片中所说的气味是人的精髓,实际上这里的气味是指世间的人性与爱。


主人公被形容为没有气味,实际上是在暗示他是一个不懂得爱的人格残缺的人。


影片中出现的香水的名字——“爱与灵”似乎也带有某种暗示的意味。


事实上,人们制造香水的根本目的就是博得异性的好感,在香水中传达爱意。


香水在影片中是爱这一抽象情感的具体化,为了追求完美的香味,格雷诺耶不竭余力,不择手段。


影片中在得知并非所有的香味都可以提取之后,格雷诺耶已经晕死过一次,这也是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一种暗示。


他为了香味而生,失去香味便会死亡。
      

为什么格雷诺耶用相同的,粗暴而残忍的手段杀死了十三名少女。这些少女,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和美好的容颜。


在这之中,罗丝又是最美好的事物的象征。她们被提炼成精油,做成了香水的前调,中调,后调,以及最后一种特殊元素。



然而,是否仅仅凭此,我们就可以得出“格雷诺耶是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这样的结论呢?格雷诺耶是个怎样的人呢?恶魔?白痴?天才?诚然,在正常人的角度看,这是个天才,也是个疯子。


他的所作所为都与他悲惨的人生经历有关,造就了他与常人迴然不同的非人性的价值体系。


他制成香水的疯狂欲望,让所谓的伦理道德在他的身上统统失效,他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并非全然不清醒,他只是不在意而已。


他唯一在意的,是他愿意用生命换得的完美香水。他愿意为了香水而死,所以他不在意让更多的人为了他神圣的香水而奉献生命。


一个完全无视伦理的人,是不需要也不能够被拯救的。他虽然创造了最伟大的香水,将爱伴随香气带到了巴黎


香水虽然当时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无理智的、强烈的爱慕与崇拜。全广场上人们欢爱的场景将故事的想象力和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就连痛恨着格雷诺耶的父亲也拜倒在他的面前。



然而,这样所谓欲望的神话并不能够持久,人们很快从香水的迷惑中醒来,回归了理智。


其实,格雷诺耶最终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直到最后才明白,他虽然创造出了所向无敌的香水,却仍然不能够让他得到一份凡人一样的爱与被爱,其实这是他最为看重的, 也许他一开始忽视了,但最后他大彻大悟了。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主人公是不会最后有所觉悟的,而是一定会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一走到底。


在《香水》这部影片中,导演给了主人公觉悟的机会。格雷诺耶意识到,在他误杀了那个自己深爱的女孩以后,其他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他拥有再多的香水也无法追回已经逝去的爱,香水并不能够让他得到一份真正可拥有的爱。


站在刑场的中央,他流下两行清澈的泪水。只是他在影片中的唯一一次流泪。


从这一刻开始,他对生命已经绝望。所以他想:去他的香水,去他的世界。



最后影片仍然用了隐喻的手法,格雷诺耶选择死亡的方式是独特的。他在自己出生的地方死去,如同一个轮回无声无息,充满不真实感。


他把香水全部洒到自己身上,在他自己预料之中的,他被疯狂的人们包围、撕扯,最终被吃得一干二净。    


《香水》这部影片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起码的人性,他所创造的的一切才会真正有意义和价值。


一个人要具备人性,学会和人交往的方式只有真正通过得到爱才能学会。只有凡人真正的爱与被爱才能永远留在人们心间。


主人公在影片中经历了一个寻找香味,寻找自身存在,寻找爱情的过程,最终,由于他在早年没有得到重要客体的爱的滋润,结果一无所获。


最后他通过独特的死亡完成了自己的回归。至于那种完美的香水,一种可以勾起所有人真诚爱慕的液体,并不存在。


想要留住的香气,是人们渴望留存在心中幸福和爱的感觉,需要人们真诚地付出爱和接受爱。


香水作为爱和幸福的具体化象征,永远无法代替人们心中真正意义上的爱。





关于作者:彭超英,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心乐土专栏作者。是一个爱自己又热爱生活的人,希望把自己心中的爱播撒给这个世界。可以承担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的任教和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