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亭子 第一次听埙,是在小马哥农场的小院里的一次乡村音乐会上,翁彦老师的一曲《故土》。正是人间四月天,天蓝的没有一丝云彩,阳光照着小院,墙外杨树叶刷刷作响,但当埙声传来,便觉得阴风四起,时而感觉秋风萧瑟,时而感觉四野空旷,星空浩瀚。一个身着蓝布衫,皮肤微黑,戴着一顶草帽的人,低头吹奏陶笛,那姿势,那神态,让我突然仿佛感到唐诗里的王维、白居易或者李商隐出现在眼前。是的,苍凉而低沉的音乐在的小院上空回旋,也同时穿过血液直达心肺。幽怨,低沉,婉转,如泣如诉,震慑我的灵魂,我的心跟着乐曲仿佛穿越回古代,神游于千年时空。 我是一个不懂得音乐的人,以往只听听钢琴、提琴和交响乐等寻常乐曲,虽然也好听,但听到的只是声音而没有景象。也许,埙发源于秦地,而我也来自秦地,所以当第一次听到埙曲,就有一种血脉相通的感觉。第一次听埙,就是翁彦老师的《故土》,故乡风景便一幕幕呈现,我仿佛回到黄土高原上的村庄,深夜、寒冷、秋风萧瑟、蒿草摇曳,甚至看到了村外星光点点,空旷,孤寂,苍凉和幽怨,没有一句词,可是我分明听到了,乐游原上文人雅士吟诗的豪迈与深沉,听到了江湖侠士仗剑天涯的孤独与勇气,听到了每一个音符都在娓娓诉说,听到了远方的月出和地平线上的日落。通过音乐传导,与听众已经达成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我仿佛回到了远方家乡的村庄,空寂无人的汉帝陵上,蒿草丛生,芦苇飘荡,呼呼呼,随风幽咽。是的,曾经有很多次,我一个人在高大的汉陵顶上,望着四面旷野,秋风,星空,月夜。那就是我真实的故土,穿越五千年的至今传承的故土。 那一刻我极力掩饰自己的泪水。 一曲终了,余音还在心头萦绕,我恍若从梦境中醒来。在阳光明媚的乡村小院,天很蓝,杨树叶刷刷作响,是天然的和声。 今天,新年来临之际,翁彦,陈叶思 马雷,几位古风音乐演奏者和推广者,在涿州一个静谧的小茶室,举行了一次古风音乐会。古琴,洞箫,尺八,陶笛,埙,《阳关三叠》,《灞桥柳》,《灞柳情》 ,《南飞雁》,《西风》,《故乡的原风景》等古风演奏,让人感受了中国古乐的大雅风韵。 又一次有幸聆听翁彦老师的演奏《故土》。一曲曲似是从心底飘出,萦绕云间,又似从云间飘落直达心底,让魂魄一起激荡缭绕,感觉血液慢慢化开,稀释,流淌,散去。那种勾魂摄魄的穿透力,把我带进一种魂飞魄散的音乐体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翁彦,中国翁氏古埙创始人,中国单腔埙发明人。翁老师亲自动手制作的翁氏古埙享誉国内外,并擅长演奏古埙曲,《故土》 ,《灞柳情》堪称经典之作!他们,自觉地把中国几近衰败的埙,重新传承并传扬。 总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活的出离尘世,能够不被外界的繁华和浮躁所扰,专注于一件事情,即是一个匠人,又是民间乐师。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纯净的艺术追求,没有尘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