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话说磕头跪拜礼的由来溯源

 宛平2008 2018-02-11


 文/乐奀

话说磕头跪拜礼的由来溯源

    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下辈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以示礼貌尊敬的礼仪。如今几乎没有人愿意再行磕头跪拜礼,因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一是不方便,二是在心理上不太接受。纵览古代社会磕头跪拜礼的起源,我们会惊奇发现这磕头跪拜礼是当时生活习惯下最方便、最简捷的礼仪方式,但在起居方式彻底改变后,跪拜礼的不平等性、屈辱性彻底显露出来,成为急需改变却仍根深蒂固的封建陋习。下面乐奀就和各位看官说说磕头跪拜礼的由来溯源。

    早在东汉之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当然连桌子也没有,只有很矮的""(如延续至今的茶几)。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豪门贵族甚至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王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

    因此,古代所谓""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姿完全不一样。为了方便站起来和臀部下腹不受潮湿和寒气,人们习惯坐时要两膝着地,屁股坐于自己两腿和后脚跟上,脚掌向后向外,有点像现在小日本的坐姿。

    古人的"",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很自然就会往往从跪坐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小腿着地的跪姿,接着俯身曲背向下撑地表示恭敬,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那么,有朋友可能会问,那皇帝怎么办呢?原来,为了皇帝显得地位高,就会给他建一个专用的平台。这种地位高的人跪坐在平台上的传统,沿袭到后来,就变成宫殿要建在一个台地上。比方说紫禁城的主要宫殿,都有一个高出平地的平台。

    再后来,发展成多次俯身曲背,即是磕头礼了!自凳子、椅子在中国出现后,起居方式的彻底改变,并没有改变长期形成的跪拜礼习惯,跪拜礼作为一种固定的礼节,依然被保留下来。不同的是,由于人们不再采取跪坐,跪拜礼就显得不太方便了。时间长了,这种不方便也变成了礼节的一部分。向坐在椅凳上的人或者站着的人行跪拜礼,地位高低的差别就很明显了。由此,跪拜礼的不平等性、屈辱性才真正出现。

话说磕头跪拜礼的由来溯源

话说磕头跪拜礼的由来溯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