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战略研究》∣“华人语言生活”多人谈(一)

 沉默的牧羊人 2018-02-11
  

  《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1期


散心按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语”的要义和功能,已从其所关涉的语言传承和民族认同,逐渐扩展,成为制定语言政策、开展经济交往甚至影响国际政局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全球范围内的语言问题,也涉及语言资源和语言权利,是语言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本期我们邀请全球多个华语区的语言学者围绕“华人语言生活”发表观点,以飨读者。


☀ ☀ ☀



汉语走向世界的标志

陆俭明(北京大学)


海外华侨华裔子女的极大多数,其母语是汉语(多数是某一方言),其第一语言一般是所在国的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因此对有些华侨华裔子女来说,华文教学大致相当于我们国内的语文教学;对有些华侨华裔子女来说,华文教学大致相当于外语教学。


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说,华文教学是一项关系到海外华侨华裔福祉的重要事业,有助于保持海外华族民族特性,延续民族语言,传承中华文化,是一项“护根”工程。从学科的角度看,它是介于语文教学与外语教学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作为事业和作为学科这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将华文教学这一事业做好了,有利于华文教学的蓬勃开展;而华文教学搞得蓬勃有生气、有成效,将有助于华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说到华语教学,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汉语怎么样算走向世界了?我认为汉语走向世界的标志有三个:


第一,汉语教学能进入各个国家,或者说能进入大多数国家的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就像英语教学、法语教学、日语教学进入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那样。这是第一个标志。


第二,汉语教学,从事初级教学阶段教学任务的汉语教师,基本上都由对象国的国民来担任,真正实现汉语教师的本土化。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学英语、学日语、学韩语、学西班牙语、学法语、学阿拉伯语,是他们这些国家派教师来教我们的吗?基本上都是我们中国的本土教师教的。对象国国民任教的汉语教师,他们在发音上,他们在用词上,他们在句法规则的使用上,肯定赶不上我们中国的汉语教师,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会比我们派去的汉语教师要好。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教学中比我们更了解学生的心理,更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比我们更善于进行对比教育,会更好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汉语。


第三,世界各国能阅读中文书刊报纸、能上中文网站浏览的人越来越多,能在各个国家具有本科学历的国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那比例该是多少,是5%,还是10%,还是15%?可以进一步探究。


上述三个标志,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汉语教学并进行辛勤的耕耘,才能实现。汉语教学的核心教学任务是“想方设法帮助外国汉语学习者尽快掌握好汉语,特别是汉语书面语。为什么要强调汉语书面语?赵金铭说过,如果一个外国学生只学说的汉语、听的汉语,不学汉字,不掌握汉语书面语,他只是一个会说汉语的文盲。李宇明说得更深刻,他说汉语教学中如果不能让学生掌握汉字、学书面语,这样的学生最终可能会放弃汉语。没错,一个外国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学汉语书面语是根本办不到的。只有世界各国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学习并掌握了汉语,特别是掌握了汉语书面语,我们才能说汉语在国际上真正拥有了话语权。



语言和谐相处的澳门

程祥徽(澳门大学)


澳门是著名的赌城,文雅一点说,这是一座博彩城、娱乐城、文化城。这座城市特别讲究用语的吉祥与和谐。赌城大街上找不到“赌场”的字样,只能看到“娱乐场”“博彩公司”。36年前我由香港来澳门东亚大学教书,过海关时官员问我到澳门来干什么?回答“教书”。官员说“别教我!”。我问这是什么意思?朋友告诉我:“书谐输,他不要你教他输,要教他赢。”后来我还发觉,澳门没有“通书”(日历、黄历、皇历、月份牌),只有“通胜”,意思当然是只能胜不能输。在大街上广告不说“空屋”,只说“吉屋”,因为粤语“空”“凶”同音。谁会拿钱去买个或租个“凶屋”?说到与吉祥相关联的新词,澳门近年出现了“发财巴”:娱乐公司到机场、码头接送外来游客的汽车。词义当然是接客人们来赢钱发财。与这个发财巴相对应的有一个反义词“僵尸车”,指随意停泊在停车场的私家车,不知道车主是何人,好像僵尸一样无法搬走。


澳门汉语经历了近五个世纪的严峻考验,至今已开始平稳和谐地生存与发展。澳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运用的语言属于汉语粤方言。1553年葡萄牙人带来了完全不同语系的葡萄牙语,1849年之后葡萄牙人仿效英国占领香港而正式占领澳门,葡萄牙语对澳门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1751年,印光任、张汝霖编著了一部《澳门纪略》,书中附录了一份将近四百个常用词的中葡对应词表。但是即使葡萄牙把澳门当作是它的领地,派兵派将统治澳门,澳门的语言还是以汉语为主;不像巴西,巴西的官方语文是葡文。1992年前,澳门法定的官方语言只有葡语,连邮电局摆放的电报表格也只有葡文而无中文,但仍然改变不了中文在民间的地位(可笑的是,追讨税收的文件有中文译本)。数百年来,生活在澳门土地上的葡中两国人民共同生活,甚至联姻通婚,形成一个名叫“土生葡人”(Macanese)或“澳门土生”的族群。在语言上,这个族群使用的葡语和汉语都掺和了双方语言的成分,而且还产生了一种综合中葡两种语言成分的“土生葡语”(lingual de Macau、dialecto macaease、macaista、crioulo de Macau等)。在土生语言中,请假叫“攞(拿)人情”,领取放假的表格叫“攞人情纸”,请假条是“人情纸”,放大假说成“行人情”


语言融合现象在澳门处处可见,例证可参阅黄翊著《澳门语言研究》。今天的澳门,语言气氛十分和谐。俗称赌场的娱乐公司通行普通话,赌场内所有中文广告和招牌几乎用的都是标准的简化汉字,倒是借用赌场临时举办的一些商业活动和文化活动出现繁体字。2013年金秋季节,澳门语言学会邀集中国各地以及海外学者举办“两岸汉字使用情况学术研讨会”,会议横幅用繁简两体书写,研讨会文件和出席者提交的论文也是按提交的字体排版,编成《繁简并用相映成辉》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分贴切地反映了繁简汉字和谐相处的局面。



谈谈海内外华人社会的外来词

游汝杰(复旦大学)


汉语及其方言传播到海外由来已久,近年来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历史进程大大加快了。特别是国际汉语教学蓬勃发展,包括兴办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也使汉语国际化如虎添翼。与此同时研究汉语的视野也应更加开阔。长期以来,对于“现代汉语”研究,许多学者的眼光,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的普通话。例如中国大陆高等学校中文系所使用的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几乎都只是相当于普通话教材,其内容不包括汉语方言和海外汉语及其方言,或者甚少涉及。从国际的观点来看,当代汉语应包括海内外各地的汉语及其方言,研究的视野也应扩大到全球各地的汉语及其方言,特别要加强海外汉语及其方言的本体研究和使用研究。最近出版的《全球华语大词典》是汉语全球观的重要研究成果。以下仅就海内外华人社会使用的外来词,浅谈一得之见。


在海内外不同的华人社区产生和使用的外来词,不甚相同。例如:


中国香港粤语来源的外来词:曲奇(cookie)、克力架(cracker)、嗜喱(jelly)、威士忌(whisky)、麦当劳(McDonald’s)、茄喱啡(carefree,临时演员、跑龙套)、基民(gay,同性恋者)、的士(taxi)。


上海话来源的外来词:销品茂(shoppingmall,大型商场)、阿诈里(源自日语,骗子)、牛轧糖(法语nougat,一种花生糖)、品客(pringles,薯片,一种休闲食品)、慕斯(法语mousse,奶油状西式甜点)、桑车(Santana,桑塔纳轿车简称)。


中国台湾来源的外来词:阿莎力(说话、做事爽快利落,源自日语)、麻吉(事情顺利,友好、相配、有默契,亲密朋友,源自英语match,由日本外来词转驳台湾)、卡哇伊(可爱,源自日语)、骇客(黑客,源自英语hacker)。


北美华语来源的外来词:洗笼(laundry,洗衣店)、康斗(condo,共有公寓)、柏文(apartment,公寓)、摩铁(motel,汽车旅馆)、布菲(buffet,自助餐)。


有的外来词中国大陆已废弃,但在海外华人社区至今仍使用。例如:杯葛(boycott,抵制)、燕梳(insurance,保险)、开麦拉(camera,照相机)、平果(bingo,对号获奖)、麦萨琪/马杀鸡(massage,按摩)、恩哥尔/安哥(法语encore,再来一个)、阿拉卡(法语alacarte,定菜)。


外来词最初往往见于媒体,各地华人社区自有不同的译名。始生阶段同名多译是普遍现象。也就是说外来词始生阶段有多元化倾向。例如e-mail最初在各地的表达多达七种,即伊妹儿、伊眉儿、伊媚儿、电子邮箱、电子邮件、电邮、e-mail。各种说法在实际使用中互相竞争,最后会由其中一种取胜,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长期并存。


其实外来词的地域竞争在改革开放之前已经开始,有的外来词在上海的写法与在广州或香港不同,例如sofasaladchocolatesandwich,上海的写法分别是沙发、色拉、巧克力、三明治,香港或广州的写法是梳发、沙律、朱古力、三文治。普通话或现代汉语书面语采用的是上海的写法。


但是当代汉语新生的外来词大多来自香港,粤语译法渐占强势地位。例如:芝士(cheese,奶酪)、波普(popular,流行的)、布林(plum,杏子)、巴扎(bazaar,市场)、波(ball,球、乳房)。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英语竞争力在上海大为减弱,与之相应,外来词也大多渐渐废弃不用。例如:兰丝纱(lace,蕾丝)、派哀浦(pipe,烟斗)、里报单(report,报告)、配生(percent,百分比)。


海内外华人社会使用的外来词在始生阶段有多元化倾向,然后进入互相竞争阶段,最后许多外来词又有融合趋势。例如:上述e-mail7种说法互相竞争的结果,是“电邮”和“电子邮件”取得明显的优势,它们在各地的出现频率逐年提高。将来的发展趋势有可能是双音节的“电邮”最常用。


我们曾调查30个外来词在海内外华人社区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美国华人社会,大陆的外来词形式与港台来源的外来词形式相比较,具有强势地位。也就是说当代美国华人社会更多采用中国大陆的外来词形式,比如:迪斯科、摩托车、奔驰、博客、高尔夫等。美国的当选总统Donald Trump目前有两个译名:川普和特朗普。美国华人社会常用“川普”,中国大陆常用“特朗普”。这两个译名正在竞争中,结果为何,我们拭目以待。



语文历时与进化退化——论语文新旧运用的问题

许长谟(台湾文藻外语大学)


语文的“历时性”Diachronics是中性的概念。以历史语言学而言,古典与现代一脉而来,即使进入现代语言时代,许多的音韵、词语、词构句式、语义常是延续古代,难以切割。当今海峡两岸政治人物常喜欢援古证今,相互祝福、表意或警告。若运用得宜,既得风雅之赞,又能产生旧义新喻之妙,这是好事。但也需尊重古今语言结构之差异,否则画虎类犬,也可能骑虎难下。


最近有两件事反映了中国台湾古语今用的窘迫。20169月,当局于教师节祭孔时,在岛上创建最早的台南孔庙赠挂匾额:题词是“德牟道昌”。前词“德牟”是曲阜孔庙“德牟天地”(也是《四书》)的摘用;然而“牟”字是“与……平齐”之义,后需接有宾语,所以此词的语义不全,无法与“道昌”并列。2017年新年前夕,有关方面又摘选中国台湾诗人赖和(18941943)的诗句,做了“自自冉冉,欢喜新春”春联赠予民众。这八个字不合“(春)联”定义。若宽称之为“吉祥话”无妨,但其中“冉冉”一词争惹了批评与非议。许多人强辩“自自冉冉”之使用无误,又强用书法惯性、方言、构词创意、风格等主观臆测为说项,实在是毫无意义的辩解。其间不仅请出诗人孙辈说了些没依据的话,官方更有人提议收录进词典中,真令人气结。赖和所写的是一首押“诗韵上平十一真”(身、春、人、真、亲五字)诗,属仄起格首句押韵正格的“七言律诗”,原手稿原句是:


自自冉冉幸福身,欢欢喜喜过新春。

平生得意知何事,一世无忧能几人?

闲陋幸无名士气,痴恺(?)还有少儿真;

近来一事堪倚说,曾许无邪一女亲。


其中几个字书法难定,但每句绝对须遵守平仄、押韵、对仗等诗律的必要条件。在此我们不是要以古律今,只是强调:既然使用文献,就该尊重原有语文之结构。


这类艺文风波,反映的是当代人古典语文素养之不足。两年前游南京秦淮河夫子庙,此地本该是最足以代表中国文风之地,然随意观赏,见几处楹联文病不少,如:“且领略”竟可对“莫辜负”,“古今中外君民”对“诗书易礼春秋”等,虽词构句式可允,但平仄不对,就是诗弊。若在他处见及,也就罢了;但当时身处六朝之胜景,感慨也如今日。



多语——海外华人语言生活的现实及挑战

李 嵬(英国伦敦大学)


有人说: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华裔。在欧洲,平均每两千人左右的地区就会有一家华人开的餐馆或商店。中国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移民提供者。说汉语的移民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然而,华裔移民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动机非常不同,所处的新环境、日常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是非常多样化的。而最重要的是,不同的语言背景、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是海外华人社团面临的现实和最大的挑战。


华人移民海外最初主要是商人和佛教僧侣,其中丝绸之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明朝(13681644年)和19世纪初期出现了多次海外移民潮,不仅商人到境外旅行和定居,普通工人也被吸引到东南亚等地找工作赚钱。然而,真正全球性的华裔移民只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规模移徙到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澳洲,填补了那里取消奴隶制后和资源开发所需的劳工短缺。20世纪海外移民仍在继续,并出现“二次迁移”现象,即从东南亚等地迁移到世界其他地区,持续到今天仍源源不断。


语言对海外华人来说是个极其重要但又错综复杂的问题。尽管人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很强,从中国不同地方出去的华人和他们的后代更多的以说方言为主。加上生存的需要,他们多多少少学会了一些当地的语言。双语,甚至多语,渐渐成为海外华人日常生活的必需。从民国后期以来,海外华人也逐渐对共有民族统一通用语有所意识,通过华文学校推广国语和普通话。双语,甚至多语使用,在移居海外的移民中并不少见。目前移居全球各地的华人、华裔总数具体有多少无人可知。从各国人口普查数字中估计,可能有3000万,甚至到5000万。这一估计不包括有中国血统的混血人。总体上讲,复杂性多语模式(polyglossia)已成为海外华人社团的一大特点:



其中汉语方言对海外华人社团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凝聚力。而对语言传承来说,同乡会、华文学校、华文媒体已成为海外华人社团的三大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华人家庭中有的已有在当地出生的第四五代人了。他们还能不能习得并使用汉语,使用哪种汉语,是方言还是通用语,会不会读写汉字,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等,已成为对海外华人语言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很多人将汉字读写能力看作“作为中国人”的关键因素,这对如何帮助当地出生的华裔习得及保持汉字读写能力是极大的挑战。


海外华人极少试图把自己的语言传播到他们自己的社区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尽力学习当地语言,并倾向于让他们的孩子以学好当地语言为主,保持家庭语言为辅。再加上华裔家庭居住相对分散而导致说汉语儿童之间沟通机会较少,及没有宗教约束等原因,海外华人社团从汉语到当地语言的转换相对其他移民社团来说发展过程极快。不少家庭中,父母是移民,但孩子一代已以使用当地语言为主。这对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海外华人社团的民族认同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还有待系统全面地观察及研究。2016年我编写的《全球华裔移民社团的多语现象》一书对包括欧美、亚太、中东及非洲等地华人社团的语言生活现状做了综述,旨在为海外华人语言生活研究抛砖引玉。


《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1期目录





征订启事


《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欢迎各界人士及单位订阅。全年6期114元(微店另收12元快递费)。

订阅方式:

1.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