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五座名扬中外的大山,通称“五岳”。其中东岳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 泰山的石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头之一,泰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的变粒岩,统称泰山杂岩,同时与以泰山盖岩为主的“岱黄石”、“三叶虫化石”、“纹石”、“北太湖石”形成了庞大的泰山石家族。 变质时代距今24.5亿年,侵入于其中的伟晶岩最古老的年龄是25.86亿年。 泰山是神奇的。我国古代有一种“五方说”,把季节、颜色、方位等结合起来以辨吉凶。泰山在东方,属春,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赐福之地。《史记》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秦、汉、唐、宋历代皇帝封泰山求国泰民安的声势均非常之大,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数不胜数。人们笃信泰山是神山,泰山石是神石。世界上古老文明的民族,大都有本民族的神山,如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古印度的须弥山,日本的富士山。神山是人类史前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配天作镇”的,东岳庙里的东岳大帝手里所执的就是作镇之圭。而且泰山之镇与其它山岳不同,它威力无比,镇的是乾坤,因此有“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由于泰山有镇乾坤之威力,因此取泰山上的一块小石头来镇宅安宅,当然会鬼邪俱逃。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一起,盖因如此。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 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据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刻,上有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秧,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关于石敢当的民间故事甚多,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据民间传说,“石敢当”的起源与“黄帝”有关。相传在黄帝时代,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所向披靡。蚩尤猖狂之极,登太山而渺天下,大呼:“天下有谁敢当?”女娲娘娘要制其暴,于是投下炼石,上面镌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喝道:“泰山石敢当!”蚩尤看了甚怒,要毁坏此石块,却不能损任何一角,仓皇落败,怅然遁逃。黄帝见状,于是遍刻“泰山石敢当” 四处设置,用于震慑蚩尤,并最终打败蚩尤。 “岱岳美名五洲扬,千载神说接大荒,中华奇石数不尽,唯有泰山石敢当”。 此石于多年前发现于泰安奇石市场,有头、有躯干、有腿,双臂抱怀,腰部石筋凸起,形似金腰带,寓意“腰缠万贯”;且此石前后图形一致,堪称完美。 多年来,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市场、收藏界,都未发现与此石比肩之石。此人形原石“泰山石敢当”敢当第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