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幻香格里拉:喜马拉雅南坡与北坡的迥异的自然景观

 老夫不请自来也 2018-02-11
文章来源:摘自科学网高登义的博客

香格里拉一词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首创的,他来到遥远得如同处在缥缈天涯尽头的云南,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领略了中华大地一方的风土人情,1933年创作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

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提到了被香格里拉Shangri-La)寺庙劫持的飞机飞到了西藏某山谷中。这个山谷紧邻海拔约28000英尺(8540米)的卡拉卡尔山,在藏语中卡拉卡尔的意思是月亮,大概是因为这里的人们看到卡拉卡尔山头的月亮有时是蓝色的吧。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了:香格里拉=“卡拉卡尔=“蓝月亮

卡拉卡尔山海拔8540米,和世界第三高峰洛子峰的海拔高度(8516米)非常接近。有趣的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与第三高峰洛子峰的地理位置相同(都是27.9oN86.9oE),它们紧紧相邻。洛子峰位于珠峰南3千米处,两者之间仅仅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所说的南坳。如果说卡拉卡尔山是洛子峰的化身,那么与洛子峰仅仅一坳之隔的珠穆朗玛峰,其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到底可否与蓝月亮山谷相比呢?

横亘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面为世界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南面为印度平原。当西南季风把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作用的影响,山脉南北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迥然不同。珠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部分,对于印度洋暖湿空气的屏障作用更为显著。以降水为例,在珠峰南侧,多站多年降水平均为20003000毫米,为其北侧多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8倍。在珠峰南侧,随海拔高度增加,分部着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温暖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带灌丛草甸带-高原寒冷半干旱草原带-高山寒冻带-高山冰雪带的多种气候带和自然带,而北侧却只有高原寒冷半干旱草原带-高山寒冻带-高山冰雪带的三个气候带和自然带。

在珠峰南侧中尼边境的友谊桥附近(海拔2100),遍布着终年常绿的阔叶林,这里有珍贵的楠木树和青岗树,有生活在森林中的猴群。雨后天晴,常可见到美丽的太阳鸟。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友谊桥往北行,经过樟木海拔2300,来到海拔2500米附近,这儿只有少量的青岗树,而参天的红松遍布山腰,这就是针阔叶混交林带。到达曲乡海拔3200附近,冷杉、红杉参天盖地,有时云海茫茫,一片片细小的竹林点缀于林海之中。到了聂拉木海拔3800县城附近,美丽的杜鹃花映入眼帘,鲜花星罗棋布,在这里眺望山峦峰顶,银白耀眼的群山给人一种清新舒展的感觉。

从聂拉木往北行,便进入了喜马拉雅山脉北。与南坡相比,这儿的景色别具一格。巍巍群山,白雪皑皑,偶见河谷地区一片草地就是绿色的世了。草地上牧放着牦牛群和羊群,狡滑的鼠兔出没于草场中,以惊奇的目光注视陌生的科考人员。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区,冰塔林立,冰洞奇幻,起伏冰川的冰面竞显碧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银色。举目南望,雄伟的珠峰顶上飘挂着一面洁白的旗云”(见照片),在雄鹰与旗云争顶的映托下,壮丽的珠峰雄霸地球之巅!

照片:珠峰南坡海拔3000米附近的针阔叶混交林带

照片: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云海与针叶林带

照片:珠峰峰顶的白云宛如一面旗帜挂在峰顶,被称为旗云

照片:翱翔在珠峰上空的雄鹰

在绒布冰川的冰塔林区,有的似金字塔,有的如骆驼,有的酷似钟乳石,有的宛如伸向长空的利剑……,在冰塔岩壁之间是冰湖,涓涓细流逐渐在冰塔间形成幽深的沟谷,冰桥横跨在沟谷上方,溪流所经之处,往往会留下水晶宫似的冰洞,洞口挂着 钟乳冰晶,有时你还会看到冰蘑菇”。


照片:珠峰冰塔林呈现密集的尖塔(1966年)

照片:珠峰冰塔林呈现密集的尖塔(1966年)

照片:宛如金字塔的珠峰北坡冰塔林(1966年)

照片:冰塔宛如伸向太空的利剑与珠峰峰顶遥遥相对(1975年)

照片:幽深的冰洞神秘莫测(1966年)

照片:宛如斜卧山坡的冰笔架1966年)

照片:冰蘑菇(1966年)

照片:高低错落、幽深莫测的冰塔群1966年)

珠峰北坡冰塔林大多分布在海拔54006000米之间,冰塔高度3050米,冰塔群漫延25千米。冰川学家表示,如此大规模的冰塔林目前仅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区出现,而在纬度更高的山区,如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等地尚未见到,在赤道附近高山区,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也未见到类似现象。

那么,珠峰北坡的冰塔奇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知道,冰雪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叫气化,单位质量的冰雪从固态直接气化所需的热量要比融化所需的热量大得多(相差8.5倍),在相同温同湿度条件下,风速越大,冰雪的气化越快,消耗的热量也越大。冰川气象学家认为,要形成珠峰北坡千姿百态冰塔林必须有如下条件:①.具有适当坡度的地形以利于冰川运动,并在冰川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多种褶皱和断裂的构型,成为冰塔的雏形;.在消融季节,要有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极大的照射角度(超过70),能使冰面上的不同部位,尤其是低凹处能接受较多的热量,使得消融强烈;此外,还必须气候干燥,适应冰塔气化,且在冰塔雏形的不同高度的气化量不同。

根据冰川气象观测,在珠峰北坡海拔54006000米,风速在冰面不同高度上差异很大,冰面最高处的风速可比最低处的风速大24倍,但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基本相同。在冰面最高处,由于风速大,冰的气化量大,耗费热量很大,剩余热量消融的冰量小;在冰面低处或低凹处,由于风速小,冰的气化量极小,消耗热量也极小,剩余热量消融的冰量大。冰面高低处的这种消融差异,使得冰塔越来越高,形状越来越奇特。

照片:冰塔林中的科考队员(1975

照片:冰塔与远处的珠峰(1975

认识和理解珠峰北坡冰塔林及其沧桑变迁,可以为人类认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但这决非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之为,它需要长期观测,而每一次科学考察都要面临极大的艰难险阻。

 

照片:海拔6000米的冰塔林(1980      

照片:海拔6000米的冰塔林(1980

为了收集珠峰北坡冰塔林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科考队搜集了1966197519801990199220042005年珠峰绒布冰川冰塔林的图片资料。分析表明19661985年,珠峰地区地面气温变化不大,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气温逐渐升高,在19712010年间,珠峰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9,高于全球近百年来地面气温平均升高0.74。由于地面气温的逐渐升高,破坏了绒布冰川的冰塔林发育,自1990年以后,绒布冰川的冰塔林逐渐变化、消失,海拔5900米的冰湖开始部分融化,海拔5300米的冰湖全部融化成碧蓝的湖水。

照片:珠峰冰塔林中的冰洞与冰柱

照片:冰塔和融化后的冰柱(6000米,1992

照片:冰湖消融、冰塔崩塌(5900米,2005

照片:冰湖变为水湖(5300米,2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