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鹩歌 2018-02-11


 

喜迎小年

旺旺旺旺旺旺旺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旺旺旺旺旺旺旺

什么是拧拉

有球友在询问拧拉,大川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详细解读乒乓球技巧——拧拉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拧拉不是一个新兴技术,是一个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的老技术,被革新而已!

拧拉技术鼻祖应该说是刘国梁。刘国梁是第一个将直板横打在世界大赛中成功运用的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其实直板横拉就是拧拉,而且是纯正血统的拧拉,因为直板的握拍姿势,反手面很难被利用

刘国梁虽然大胆革新,但是终究改不了生理结构,所以直板横拉出的球都是侧上旋。

刘国梁之后,王皓,马琳这样的国手再次涌现。尤其是遇上马琳这种高手,做不到一招致命,低质量的起相持是找死,更有甚者搓马琳的球都费劲,还拉?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反而是马琳自己将拧拉运用自如。在这要插一句,因为马琳是推挡结合直板横打,所以马琳的中指无名指都是直着顶在拍子上

马琳开始丰富自己的抢攻技术,才开始出现反手短球用侧身正手飞身暴挑。直板横拉也更加致命并衍生出斜线和直线的直板横拉爆冲以及直板横拉斜线大角度+推挡变直线的技术

这个时期拧拉已经变成了一种十分犀利的进攻技术

同为直板的王皓也开始着手研究反手进攻,王皓没有推挡,所以一直是卷曲着中指和无名指打球的,也就更容易拧拉,手腕内翻幅度更大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王皓的拧拉贯穿整个左半台,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乒乓球界没有拧拉这一名词,因为反手横板没人用,直板俩人都是它,所以直接“直板横拉”岂不是更省事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到张继科开始用拧拉就不一样了!因为横板依靠手指的力量少,再加上本来就是两面攻,由于内旋手腕时摩擦的是球的侧部,所以出来的球是侧上旋弧圈球

一开始只有张继科偶尔用,在二王一马时代张继科刚刚崭露头角时,这个技术叫“侧拉”也名副其实啦

后来在国家队普及率了才叫拧拉的。

之后也就成了张继科标志性技术代表,霸道的拧拉技术也就成了他的得分利器之一,也是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台内拧拉技术的问世,标志着进攻再无死角,但是,由于难度较大,业余爱好者很难掌握,而且比赛中的成功率很低。

拧拉的优劣

「技巧解惑」什么是拧拉,优劣 为什么成为很多球友苦练的技术

一、极大的提高了接发球的质量。

拧拉在于通过手腕内收外展加上胶皮充分的摩擦,改变来球的旋转,送出强烈上旋或侧上旋的高质量接发球

带有比较诡异的侧拐弧线,甚至直接得分,使得本来吃旋转的反胶在台内小球上的劣势变成了优势

二、可以直接PASS掉台内小球的阶段,从接发球开始就进入上旋对攻阶段,使得横板两面攻+中远台的优势完全体现。

三、极大提高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

拧拉也不是没有缺陷的,尤其以正手台内小三角这个位置最为明显

拧,你就要跑到正手位用反手,反手位空挡大开;不拧,缺乏手感的正手搓遇到发球好的选手摆过去就是被冲死的命。

这个缺陷要么通过更高质量的拧拉来弥补,要么通过加强正手做小球技术来弥补,张继科的球路变化就是明证,而他两者都做到了。

总的来说:拧的稳定性好,质量高,已作为常规技术使用,对于接发球不好的运动员,延长其运动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