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六尺巷的故事有感

 曹国书馆 2018-02-11
和谐的社会需要宽容,真诚地友谊需要宽容。一说到宽容,人人都会想到家喻户晓的六尺巷的故事:相传当年的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相邻,两家之间有个通道。后来吴家要建房,需占用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把官司打到县衙门。可县官也不敢轻易决断。于是,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当大官的张英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邻居应该互相谦让,就在回信中写了四句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今秦始皇。” 张家人听了张英的话,就让出三尺空地。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条巷子现在桐城的城里,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每次读这篇故事,我就会觉得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宽容,即使有时宽容别人就得委屈自己。记得这几天,我的妹妹总找爸爸妈妈要糖吃,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的话,她非得找找我的房间里有没有吃的糖。假如没有,她就会赖我欺负她了;假如有,她会擅自拿走自己享受,这使我很愤怒。甚至有一次,爸爸妈妈给我们各买了一个棒棒糖。她先把自己的糖神不知鬼不觉地嚼完,再来找我要糖,气得我大声嚷嚷:“你自己不是有吗?干嘛跑找我要。”这话被爸爸听见了,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我觉得你这样对吗?我认为这种事是发生你身上是一种耻辱,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让、宽容别人,而且那个人还是你的妹妹。”我当时很不服气,想说她是我的妹妹我就要宽容她吗,“要宽容别人过错,真诚善待他人,难道你没有看过六尺巷的故事吗?心中有条“六尺巷”,让人三尺有何妨!”爸爸的话在我的耳边不时回荡着。突然,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人要具有一种乐观、平和谦让的心态,不苛求别人,不放纵自己。世界之大,但没有一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人是一个重感情的动物,这种感情是很深的。之所以我们要宽容别人,就是因为我们重感情;之所以我们被称之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我们以一颗宽容的心。做人的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其中有行就是要宽容。 “让他三尺有何妨”,想必充满宽容的世界必定和谐,充满宽容的友谊必定真诚。让我们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