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庚午年,玖华得郭米资助上京应试,中进士、入翰林、历监察御史、翰林院侍御西曹门官等职。其显贵后重访棉湖,其时,光祖(郭来)已逝。 玖华以伯牙、子期自况,悲痛欲绝,亲书“去天尺五”巨幅横匾以赠,并亲笔为其遗像题赞: 林宗道范古风留,二十年来返故游; 太息人琴归去后,哪堪薄暮过沙洲。 此诗虽然格调平平,但却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宾主之情谊,溢于言表。 随后,又以浓墨重彩书了廿四幅龛前大厅巨型“围屏”金漆木雕,镶玉镏金。诚属艺术珍品,此乃玖华最后留给东主的一个杰作,如果每幅连接影印,简直就是一本不菲的临摹字帖。 据说,他初来大楼任教,开学第一天,玖华特意撰了一对门联: 今日开张,专卖尼山杂货; 他年骏发,方知泗水价钱。 此联颇具新意,把开学课授门生,喻为商店开张,卖的是仲尼杂货,他日飞黄腾达,才知道诗书的价钱了。 此后,又曾撰劝学联,以勖学子,其用意和上联相似。 从来岁月易催人,对黄卷青灯,宜惜寸阴尺壁; 勿谓文章无得力,到龙楼凤阁,方知一字千金。 相传,玖华有一次郊游,道经张厝寨,恰逢当日该村“关爷 生”,村民知其为名士,便请他为关羽寿诞撰联,玖华不假思索,大笔一挥而就,联云: “祝贺二伯父寿诞, 保佑三房孙平安。” 此联借用了《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之典故,结合地方风俗习惯,信手拈来,倒也妙趣横生。 又传,当年富岭村欲立禁规,请玖华为禁规,拟号条文并滨禁规大戏,知其常吃狗肉,遂送一犬为礼,约定三天之内、演戏之前务必当众贴出,邱先生满口应承:“当然,当然。无误,无误。” 可是一天又一天,先生全无动笔。村长叫人前去索取禁规条文,多次空跑。时间紧逼,狗肉又已被吃去,禁规条文却没有写出来。 直至第三天晚上,戏台锣鼓声响了,他才缓悠悠撰下一联: 此戏非戏戏非儿戏;戏其所戏以戏罚戏。 意谓今晚之戏非一般之戏,是公布禁规、庄重严肃、村民勿违禁规之戏,否则就要罚戏了,仅十六个字运有了八个“戏”字’确是妙趣横生。 玖华的传说,当然不止这些。如他每晚上厕时,“大头鬼”立即上前蹲下,头顶让玖华放置灯笼,玖华救东家媳妇免于“吊死鬼”缢死之说等,都属于荒诞的传说无稽之谈这里就一一赘举。 又查此传说人物和年代不符,有点张冠李戴,又产生另一说,指这一个人是郭府隔壁的翰林老爷林景拔。(拔乃康熙翰林、此说似与年代相符) 全剧终 节选《揭西旅游民间故事之邱玖华轶事与传说》 作者:方永泉 郭常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