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称职父母最应该知道的哪些心理学规律

 残月照亮夜 2018-02-11

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细心打理的艺术,如果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那么你的付出就很难获得回报,也可能你花了大力气,但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为父母的你,不能分心,也不能走神,你应该将目光从别的地方转移到孩子身上。多读一些儿童心理类书籍,多浏览一些相关网站,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那样才能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才。

每一位宝宝都是天使

下面为父母们归纳几种常见的心理学规律,希望爱子心切、对孩子寄予了殷切希望的父母能从中得到些许收益

心理规律一:

罗森塔尔效应

19世纪中旬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宫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A组的是聪明组,B组的是笨拙鼠。几个月后,实验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老鼠的不同

罗森塔尔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宫。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再次实验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罗森塔尔又来到一所小学。这次,他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得出结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暗示

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父母长时间给予孩子消极的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让孩子的情结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子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那孩子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父母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就就会有多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