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杉资本陆潇波:创新药是下一个风口,医疗健康行业将出现腾讯级公司

 板桥胡同37号 2018-02-11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产业以仿制药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这个领域曾被多数投资人忽视。尽管与其它制药强国存在差距,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仍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在互联网产业,国内巨头企业与美国巨头企业市值已很接近,而医疗健康领域还有10倍的差距,这说明从投资的角度看后者至少还有10倍的发展空间。


曾主导过华大基因、贝达药业等明星项目的投资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陆潇波,在悟空问答联合红杉资本举办的“请回答2018:红杉创投问答周”活动中,回答《中国距离「医药强国」有多远?》这个问题时建议,医疗健康领域因为产业格局垂直分布、专利产品毛利率高、产业具有极大投资空间等综合因素,做创新药是适合我们发展阶段的产业战略选择,创投人可从创新药领域切入、把握投资新风口。


以下是陆潇波回答实录:


要解答医药强国的问题,先要谈创新药。在我的理解里,创新药和医药强国这两件事是直接相关的。全球最赚钱的医疗企业里,排名靠前的几乎全是创新药公司。

1


医疗产业格局

我们首先谈谈医药产业格局。全球最大的药企是强生,目前市值3700多亿美金,和腾讯、阿里的规模基本是一个量级的。


但医药产业与互联网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家企业有自己的壁垒,没有在某些垂直领域出现赢家通吃的现象,分布相对均衡一些,市值达到2000亿美金和1000亿美金的医药企业还有一批。

2


医企产品毛利率与专利保护

其次,医企另一个特征是产品毛利率高,创新药就意味着专利保护。所以毛利率往往都在90%以上,净利率则能达到20%-30%。


为什么这些企业可以享受如此高企的利润率?这要从创新药研发过程说起。研发创新药的第一步,是要发现新分子实体,发现化合物,机理过程都要搞明白,下一步就是做动物实验,然后开始临床,I期验证安全性,II期验证有效性,III期则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做测试,成本一下拔高不少。III期临床结束后送FDA审批,最终实现销售。

   

从发现化合物到最后获批进入市场,一个周期大约10年,成本大约10亿美金。可关键是成功率非常低,要经过大量的投入、实验以及大量的沉没成本,最终才能拿到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所以为了鼓励药企研发,就必须给专利保护,没有高毛利,就没有人愿意去投入、去做这些研究,人类的健康就没有办法往前走。

     

经常有人会说卖药的很赚钱,可你只看到他后边享受的利润,却不知道他前面的付出。现在,几乎100%的大型创新药企业都是上述发展路径。这种专利周期通常20年,所以你也经常能看到,某些美国药企的核心产品专利到期,股价短期内就会往下走,这就是规律。

3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

再来看看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有一个数据对比,美国医疗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GDP)中的占比是17.8%,接近20%;加拿大、日本的比例也超过10%,中国目前只有5%左右,这个数据背后显示的现实是,政府投入和资本投入都还有很大空间。


生物医药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水平的代表产业之一,A股目前市值最高的生物医药公司是恒瑞医药,现在大约2000亿人民币,不到300亿美金。和强生的3700亿美金相比,大型企业市值至少有10倍的差距。


那么想想看,在互联网产业,国内巨头企业与美国巨头企业市值已经很接近了,医疗健康还有10倍的差距,说明什么?说明从投资的角度看至少还有10倍的空间。中国有没有可能在10年、20年以后,也出现一家2000-30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空间是有的。

4


为什么要做创新药

仔细看看美国创新药企业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它们的成长和风险投资的支持关系非常大。10年内有10亿美金的投入,很低的成功率,在这些前提下,如果只有单一的投资渠道和来源,是不可能成立的。

     

所以美国医药资本市场演化出一个很好的机制:进临床是一个标志,临床前的资金投入大多来自政府财政,国立卫生研究院、医学院、高校都有很多实验室,有很多教授,用很高的年薪供养人才,让他们做基础研究。

     

当准备开始进入临床时,风险投资资本开始介入,这些教授出来创业的现象很普遍,VC的钱用来支持做临床,临床II期之后,就可以在二级市场IPO做进一步融资,临床III期之后,如果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就会出现大的药企来做资本整合、并购,当然,也会有极少量的公司会坚持到最后产品上市并产生销售。


整个投资链条中,风险是被不同的投资者分段承担掉,一个漫长的高风险投资,变成了一个整体风险可控的项目,而投资人的退出周期也变得更加通畅有效率。

     

就中国资本市场现状而言,A股是没有退出通道的,因为没做完临床的药企没有收入利润,不符合A股上市规则,港股市场给了一个通路,解决部分问题。国内现在不断地在做改革,要做生物医药强国,你必须走创新药这条路。

5


最后的思考 

最后,借用信达生物总裁俞德超博士的一句话来做结论,我觉得非常贴切:创新药领域,我们处在一个全面、快速跟跑的过程中。


现状是美国有哪些药物进入临床,或者要上市了,我们也可以快速跟进投入研发,但完全原创的创新药比较少。这也是最适合我们发展阶段的产业战略选择。

    

但是,未来再过五年十年后,等我们的实力能力在逐步增强后,我们就可以和全球新的公司开始并跑,最后在部分领域开始出现领跑机会。


想了解更多悟空问答“请回答2018:红杉资本创投问答周”的话题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