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芳楼姐妹诗人的婚姻奇事

 苏迷 2018-02-11
2018-02-11 00:00

  ▲嵇元

  联芳楼里姐妹花

  元代后期的苏州,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大致不错,而且因为有了海外贸易,苏州海上捕鱼、航行,都较前发达,阊门一带,因有大运河南来北往之便,市面较为繁华,特别是米行业,多集中于这一带。

  元至正初(约1341),阊门外有位姓薛的米商,生有两个宝贝女儿,大的叫兰英,小的叫蕙英,两姐妹都很聪明,而且喜欢上了写诗。老爸平时忙于生意,但对女儿十分宠爱,为这对姐妹花在屋后建造了一座小楼,为了给女儿营造风雅的环境,薛老板还请了阊门内名刹承天寺里善画水墨兰花的雪窗和尚,给这楼的四壁画满兰蕙。这类供闺女居住的楼,建造多较精美雅致,苏州人俗称“小姐楼”,薛老板给这楼起名叫兰蕙联芳之楼。

  联芳楼下临官河,这河想来应该是上塘河或护城河,也是大运河的一段。姐妹俩就在这楼里吟诗作赋,或者就看看河里人来船往的风情,就这样她们写了数百首诗,并给诗集取名《联芳集》。

  她们家境虽殷实,社会地位却是民女,写诗不过是自娱自乐,甚至老爸也只知米出钱进之事,不看她们写些什么,她们写诗的影响只会局限在闺房之内。但让她们出名的是,两位平时深藏闺阁的女孩子,竟然挑战起文坛的文豪级大师杨维桢来了。

  小丫叫板大文豪

  杨维桢(1296—1370),字铁崖,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书画家和戏曲家。他住在杭州时,深爱西湖风光,决定“炒”一下西湖。他选择的是竹枝词。杨维桢先写了九首《西湖竹枝词》,然后让东南一带的文人都来唱和《西湖竹枝词》。这一文坛盛事,吸引了许多人参加,一时和者百余人。可能杨维桢还将这诗刻了集子。

  苏州的兰英、蕙英姐妹看了,不以为然,笑道:“西湖有《竹枝曲》,东吴独无《竹枝曲》乎?”于是学西湖竹枝词体,也创作了《苏台竹枝曲》十章。这是两位姑娘喜欢苏州风光、爱家乡的一种热忱:

  (一)姑苏台上月团团,姑苏台下水潺潺。月落西边有时出,水流东去几时还?

  (二)馆娃宫中麋鹿游,西施去泛五湖舟。香魂玉骨归何处?不及真娘葬虎丘。

  (三)虎丘山上塔层层,夜静分明见佛灯。约伴烧香寺中去,自将钗钏施山僧。

  (四)门泊东吴万里船,乌啼月落水如烟,寒山寺里钟声早,渔火江枫恼客眠。

  (五)洞庭金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东南佳味人知少,玉食无由进尚方。

  (六)荻芽抽笋楝花开,不见河豚石首来。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

  (七)杨柳青青杨柳黄,青黄变色过年光。妾似柳丝易憔悴,郎如柳絮太颠狂。

  (八)翡翠双飞不待呼,鸳鸯并宿几曾孤!生憎宝带桥头水,半入吴江半太湖。

  (九)一緺凤髻绿于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十)百尺高楼倚碧天,阑干曲曲画屏连。侬家自有苏台曲,不去西湖唱采莲。这十首小诗写得不错,有的是描景,如第四首;有的景中抒情,如第七、八、九首;有的歌颂苏州的物产,如第五首;有的反映了当时苏州的民俗,第六首反映了当时海鲜直接送至苏州城里来批卖、而且苏州人吃新鲜海产品很普遍(也暗含苏州胜过杭州之意);有的意味深长,又如第二首,写苏州的两个美女,一个跟着范蠡去泛五湖结果尸骨难寻,还不如真娘至死不离开苏州,苏州人对她也有情有意,歌颂的是苏州人重情谊;第一首也是很深沉的,有哲学思考的意味。第三首讲的是苏州女孩子。由于竹枝词如写女孩子,诗人多以情爱之类入诗,而薛氏姐妹的第三首,既写了虎丘塔、虎丘佛寺,又通过苏州女孩子向佛寺布施心爱的饰品歌颂了天真良善的个性。

  杨维桢的九首《西湖竹枝词》,和薛氏姐妹的这十首《苏台竹枝词》(多一首可能是故意的,第十首明显是为苏州风物美作强烈申辩)相比,杨先生的要差一点,如“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妇竹枝歌。歌声唱入箜篌调,不遣狂夫横渡河”,这诗就显得有点浅薄了。

  杨维桢见到这两位苏州姑娘的诗稿,也很佩服,亲自手写二诗于她俩的诗稿后,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样,这姐妹俩的诗名就传遍苏杭了。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锦江只说薛涛笺,吴郡今传兰蕙篇。文采风流知有自,联珠合璧照华筵。后来杨维桢可能因为兰英、蕙英两姐妹曾批评他只为西湖写竹枝词,而不为“东吴”也即苏州写诗,于是就写了《吴下竹枝歌》七首。因为杨的名气大,他写苏州客观上宣传了苏州,这里选其二:

  三箬春深草色齐,花间荡漾胜耶溪。

  采菱三五唱歌去,五马行春驻大堤。

  马上郎君双结椎,百花洲下买花枝。罟罛冠子高一尺,能唱黄莺舞雁儿。诗中写苏州,从春天骑马在大堤上赏景、马上郎君双结椎、银马杓盛酒劝饮、西风马上鼓动琵琶等,可见当时苏州是船、马并用时代,苏州人的穿着和生活方式,反映出元代苏州民俗受到蒙古民族的影响,透着豪迈气质。

  竹兜拉来少年郎

  再说两位少女诗人的父亲薛老板,有个生意上的昆山郑姓朋友,也是大户人家,他常来苏州,船就泊在薛老板屋后的官河里。郑老板有个儿子,比大女儿兰英大两岁,长成青少年时,就由他代表老爹来苏州办些生意上的事。那时元代,礼节方面没有后来明清时那么严,苏州人好像更带点北方大方爽朗的习气。薛、郑是通家朋友,熟不拘礼,这位昆山富二代也经常来到薛家,当然也知道薛老板家的姐妹花,但未曾谋面。

  薛老板家的联芳楼,并不是防护重地,也有外人上去观赏过,因此姐妹俩的诗篇也有传出。想来薛老板对女儿们喜爱诗是支持的,不然,她们的诗作怎么会传出来,社会上都知道呢?也许薛老板作为生意人,女儿有文才,也很得意,故意放些风出来,好让诗书或官宦人家来聘呢。那小女儿十八岁没说婆家还好理解,大女儿二十岁了还没有说人家,在那时是年纪比较大的了。

  这小郑来薛家多了,大家发现,他虽是个做生意人,却“气韵温和,性质俊雅”,是个素质好、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更何况他还是个家里有钱、自己已能独立办事的少东家呢。

  那年正是夏天,小郑又来苏州办事,船仍然停泊在联芳楼下的官河里。到了晚上,他因一天出了几次汗,就在船头洗起了澡。谁知那天晚上月亮明晃晃的,哗哗的冲澡声惊动了联芳楼上的姐妹俩。她们不知是什么声音,就偷偷地从窗缝里张望出去,这下看到了一个青年男子的身体。这对成天闷在楼上的姑娘,心情难以平静,两人从老爸买给她们吃的荔枝中,选了两个连在一起,朝小郑丢下去。

  小郑得到荔枝,很聪明地明白了这两个姑娘的心意,也对窗中两个姑娘的脸有点看清了,就回以会心一笑。但是,楼这么高,怎么上去呢?他睡不着,就一直守在船舷边上,好像是等待什么。夜深时,河里静下来了,岸上、船上的人都已进入睡乡了,忽听楼上窗户“咿呀”轻轻一声响,窗扇又打开了,一只大竹兜放了下来,垂到小郑的面前。小郑无需人指点,立即明白两位姑娘的意思,毫不犹豫坐进了竹兜里。系竹兜的绳,是天井里她们老爸给她们装的供她们玩的秋千上的绒绳索,现在用来拉竹兜,两姐妹的手就不会痛了。两姐妹一起用力,居然将小伙子拉上了楼去。

  三个没有什么儒家思想束缚的青少年,就在联芳楼上相会了。编成于明初洪武早年的《剪灯新话·联芳楼记》说:“(三人)既见,喜极不能言,相携入寝,尽缱绻之意焉至晓……复乘之而下。自是无夕而不会。”

  两位姑娘喜欢诗,这样的好事当然要写诗,来表达喜得心爱郎君的种种喜悦心情,这样的诗,两姐妹写了不少。

  小郑虽是做生意的,诗文水平可能比两姐妹差一点,但多少也会点诗,有一次也在楼上的诗笺纸上写了一首七绝,说是“芙蓉、芍药两边开。”姐妹俩还应小郑之请,合作了一首七律,最后两句是妹妹吟的:“他时泄漏春消息,不悔今宵一念差。”意思是以后即便此事败露,名声不好,但她们也不后悔。

  一次,小郑来到楼上,忽然哭了起来,说是担心以后分别了再也不能见面了。两位姑娘见状,感动地不得了,一致表示,如果能嫁给他,则永结同心之好,如果不嫁他,将以死殉情,绝不嫁他人。小伙子听了感激不已,就这样一直滞留在苏州,直到自己老爸来信催他回昆山。

  老父为女倒求婚

  苏州人将大热天住在很热的船上,叫“隔水炖”,意思是暑热的季节住船上不好过。薛老板见楼下河里郑家的船已经泊了好多天了,小郑父亲来信催他回去他也没有返棹的意思,不禁起了疑心。

  他亲自来到后园,上联芳楼看望女儿。两姐妹措手不及,没来得及隐藏信息,被父亲在一箧子里发现了小郑的诗。这诗口气轻。郑老板看了,什么都明白了,虽然心里暗骂女儿荒唐,但天下父亲到底多疼女儿的,回过神来,问女儿到底怎么回事。两位女诗人知道事已至此,无可抵赖,但一致表达了非小郑莫嫁的态度。

  薛老板冷静一想,决定顺水推舟成全女儿,下得楼去,亲自写信给郑老板,表达了让一双女儿同嫁其子的意思,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小郑要入赘到苏州来做上门女婿。

  昆山郑老板很大度,小伙子也乐意来苏州做上门女婿,这样既获双姝,又得薛家家产,两家并一家,真是好事美事。郑家于是请了媒人,来阊门薛家“问名纳彩”,过程无需细说,小郑到吉日那天果然来苏州做了入赘女婿了。这事轰动了苏州,大家作为一段佳话津津乐道。

  元代有名可查的女诗人只有四位,其中两位就是这薛家的兰英、蕙英两姐妹。结婚以后,大约生意繁忙,兰英、蕙英又有了孩子,就不再写诗了;也或许写了诗没有传出来。

  苏州薛氏姐妹这事,首见于瞿佑的《剪灯新话·联芳楼记》,后见于明末清初常熟人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没有其他进一步的材料。也有人怀疑是不是真有其事,作者瞿佑在序中说:“好事者每以近事相闻,远不出百年,近止在数载”,他说书中故事,都得之传闻,发生的时间也不久远。那么薛家两个女孩会作诗并同嫁一小伙,应该实有其事。不过,姐妹俩接小郑上楼后写的男欢女爱诗,怎么会流传出来的呢?这倒很可能是出于瞿佑的手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