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离不焦虑不迷茫的距离,差的是一本书和一套思维工具

 wzchen666 2018-02-12

天真的我们曾以为: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攒钱买套房,但工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飙升速度;

大学读个小语种,毕业后就有好前景,但现在分分钟悔出翔;

相爱的人都会走到最后,但如今没点钱哪还敢谈爱情;

……

时代在进步,但我们原本轻易可以掌控的事情却变得不明确了。我们失去了对时代的操控,付出和收获间的因果关系变得越来越间接,所以我们变得焦虑。

因为失去操控感,我们在谈及目标、计划、方向时常常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未来要做些什么,未来没有确定性,不是我能预见的。即使我现在计划这么做,但再过几年会不会计划就赶不上变化了?

我们变得迷茫、焦虑。不过,《小学问》告诉你:迷茫、颓废、作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专利。歌德的青春也迷茫!他的著作《少年维特的烦恼》写的就是他迷茫的那些事儿。

想要不焦虑,马薇薇这么说:别人

...
显示全文

天真的我们曾以为: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攒钱买套房,但工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飙升速度;

大学读个小语种,毕业后就有好前景,但现在分分钟悔出翔;

相爱的人都会走到最后,但如今没点钱哪还敢谈爱情;

……

时代在进步,但我们原本轻易可以掌控的事情却变得不明确了。我们失去了对时代的操控,付出和收获间的因果关系变得越来越间接,所以我们变得焦虑。

因为失去操控感,我们在谈及目标、计划、方向时常常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未来要做些什么,未来没有确定性,不是我能预见的。即使我现在计划这么做,但再过几年会不会计划就赶不上变化了?

我们变得迷茫、焦虑。不过,《小学问》告诉你:迷茫、颓废、作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专利。歌德的青春也迷茫!他的著作《少年维特的烦恼》写的就是他迷茫的那些事儿。

想要不焦虑,马薇薇这么说:别人焦虑时,你得学习,知道问题在哪里,哪方面要提高,哪方面可以解决,哪方面只能死撑。把焦虑弄明白,是唯一让你不焦虑的方式。

《小学问》这本书目的就是帮我们解决人生最常见的七大焦虑,把职场、健身、两性、心智提升等方面的问题给弄明白。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它将经济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知识,和我们熟悉的生活案例结合起来,最后总结成一个个“小学问”,像一个个锦囊,让我们可以随身携带,遇到事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具有可迁移性。

书中有很多常见误区的认知打破,其中对自律有一套独特的分析。关于自律,我就经常和朋友抱怨说:“我太不自律了,总是不能坚持天天跑步。”我舍友每晚上发誓接下来不能熬夜,“熬夜伤肝伤皮肤”,没过几天打回原形,继续1、2点才上床。这本书告诉我们,“自律就能成功”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不是先有自律的品质,才有自律的行为。自律是结果,不是原因,不要倒果为因。武志红老师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曾说:“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真正的问题不是没有自制力,而是我们并非真正喜欢这么做,没有内在持续的驱动力!

我们都爱听彭于晏从小学70kg的大胖子成为现在英俊脸庞和健硕身材集一身的男明星的故事,我们喜欢拿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每周坚持锻炼6次,每次大约45分钟,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2016年坚持每天跑步一英里的故事激励自己坚持运动。这些人比我们辛苦,比我们成功,但都比我们自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运动呢!

然而就像我们羡慕超模身材但从未行动一样,这些成功人的故事并不能帮到我们,因为这些人离我们太远,根本无从学起。“只有合适的参照对象,才能产生真实的驱动力。”这是书里头的又一个“小学问”。什么是合适的参照对象?身边有缺陷的普通人,能提供值得学习的具体细节,对你有真实触动的人就是合适的参照对象。一个夏天里突然变瘦的邻居,或者高中很胖但大学变瘦变美的同学会更加有帮助。

自律只是《小学问》探讨的众多焦虑点之一。例如工作上,想要不被贫穷限制想象力,首先要避免利弊分析的常见误区,只从好坏多错来看问题,忽视问题的复杂性,只会产生误解;想要跳槽或加薪,首先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反过来要想HR怎么确定你值多少钱。看的不仅是个人因素,还得看大环境的行业因素、企业附加值和个人业余时间等。

再如高效能人士有一种思考方法就是向失败者学习。成功学的根本缺陷就是“幸存者偏差”,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空战的时候,飞机上任何一个部位被击中的概率都差不多,因此要想知道哪个部位最致命,不是看返航的飞机身上哪里弹孔最多,而是看返航的飞机身上哪里弹孔最少。因为这意味着在这些地方中弹多的飞机,能飞回来的概率小。这种“幸存者偏差”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看媒体各种老人摔倒讹路人的新闻,总觉得世风日下,坏人变老了,路人冷漠、道德丧失啦,但其实这种现象可能发生概率很低,正是因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特点,所以媒体工作者们才会去报道。就像最近的汤兰兰事件,很可能也是为了有新闻可报而推波助澜,不主张正义却四处寻找被害者。

《小学问》这本书,老少咸宜,学生可以读,职场人也可以读;单身狗可以看,有伴的人也可以看;喜的人可以看,丧的人更应该看。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解决实际问题,那你就别浪费时间读了,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工具、精神武器,你得拿着它,放到具体问题中,自己体悟后才能解决问题。人生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是解决焦虑?

©本文版权归 _巫巫欣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0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