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条件 1.自然条件 开发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要优良,有山、有水、有田,或者兼具其中之二,自然环境要极致。有山、有水是要求好的环境氛围,便于旅游活动的展开;有田是提供农业生产及农业休闲活动的场所。 2.基础设施 开发地要有便捷的交通,较好的通达性,完备的环卫、电力等基础设施,满足消费者的度假需求以及休闲农产的生产、研发、销售。 3.产业基础 农业基础优越,具有特色,可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可利用经济优势发展“旅游+”,带动农业发展。 4.社会条件 巨大的田园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开发地居民优良的素养、精神风貌及服务意识等等,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田园休闲度假等项目业态的加载。 规划原则 1.创新性 田园综合体包含多元产业,规划要创新性的满足各个产业的功能要求,让各个产业在规划布局中合理展开;从田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出发,创新合理的布局各个功能片区,以满足日益更新的市场需求。 2.主题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于田园综合体亦然,其规划要考虑布局的文化性、主题性;可以从生态、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色节庆中找寻文化的主题。在文化引领下的规划布局,更能迎合市场及时代的需求。 3.生态性 任何的旅游开发都离不开生态的基底,生态为先的规划理念也是田园综合体规划要着重考虑的要点之一。 4.特色性 田园综合体落地在某一个地方,必须要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地方特色性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型项目业态的最大竞争力。 规划布局 1.农业产业片区 农业产业片区是大的田园景观背景区,也是展开农业耕作、农业休闲的承载区。规划布局要做到三件事: 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功能要求; 预留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活动空间; 配备CSA(社区支持农业)的菜园(菜田)空间。 2.文旅产业片区 文旅产业片区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加载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以及度假产品的组合: 拥有田园游乐片区;具有休闲度假功能;设置乡村文创空间; 3.地产及村舍片区 尊重原有的村落风貌,打造村落肌理,近似于还原一个“本来”的村子,同时需要布局管理和服务区块,构建完整的村舍服务功能: 设置居住组团,构建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建设社区配套设施,形成了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新业态的IP智造 田园综合体的活力发展,需要农业文化旅游的整体推进,利用“旅游+”模式发展新业态,可推进产业融合,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休闲农业产品经过IP智造可塑造成具有庞大市场占有率及永续市场竞争力的强大“品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