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天性风流,却画出了艺术史上最惊艳的一吻

 外滩TheBund 2020-06-10

《吻》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吗?

今年是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1862.7.14 ~ 1918.2.6)逝世一百周年。

也许因为他的画在时下过于流行,人们对于这位象征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开创者的关注仅仅聚焦在他创作的那些色彩耀眼而夺目的画作中了,那幅最著名的《吻》(The Kiss),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被装饰在了街头、玄关、咖啡馆,甚至手机壳上。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1907

如果克林姆特知道我要写他的感情生活,他大概会一笑置之。他一生都拒绝对本人或者自己的作品发表任何评论,在《对不存在的自我画像的评论》中,克林姆特说:

我只是个日复一日、日以继夜地画着的画家,任何想要了解我的人,应该仔细地看看我的画,他就能了解我的为人和我的创作意图

这令我我想起多年后的巴尔蒂斯,他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既然诸君对鄙人一无所知,那就看我的作品好了。”艺术家们总是被绯闻所围绕,而他们又总是希望能把私生活隐藏在作品背后。

 

 缪斯:红发女人们和阿尔玛 

克林姆特和他的猫

尽管艺术家们希望自己尽可能消失在作品之中,社会这面镜子也会把他们的部分侧面映照出来。

十九世纪末的维也纳是一个虚假繁荣的城市,新式的艺术在自由的环境中生长。马勒的“少年魔法号角”吹响,勋伯格渐渐走向表现主义,弗洛伊德开始探索人们梦境中的隐秘世界,自波德莱尔开始的象征主义,也逐渐从文学界向艺术界蔓延。身处于泡沫和幻觉之中的中产阶级沉迷于对性的追求,色情产业因此蒸蒸日上。

于此相对,维也纳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贫民,每日食不果腹,困居在社会底层。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曾经象征着崇高和希望的黄金也变得廉价。

金鱼(局部),1901-1902

因此在克林姆特的作品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矛盾。他试图用已经变得庸俗的金箔表达爱,而刻画爱的途径,则是通过性。

克林姆特喜欢独自安静地工作,但他的画室中总有模特在等待着他。这些裸体的女孩儿们在他的画室中走来走去,成为画家活的美感来源,或者满足画家的性需求。

达娜厄,1907-1908

黑色羽毛帽(局部),1910

克林姆特尤其喜爱红发女子,他画作中的女人大多都是红发。《金鱼》(Goldfish)《达娜厄》(Danae)《黑色羽毛帽》(The Black Feather Hat)等等画作中的性感女人都有一头美丽的红色秀发。

在这些美丽的女子中,有一位维也纳的“社交名媛”,成为了克林姆特一生中的灵感缪斯。她就是阿尔玛·玛利亚·辛德勒(Alma Maria Schindler)

阿尔玛·玛利亚·辛德勒

阿尔玛17岁的时候在聚会上遇到了当时维也纳分离派主席克林姆特,她被他的艺术气息所吸引,献出了自己的初吻。他们的爱情并不被阿尔玛的家庭所看好,阿尔玛的母亲迫使他们分离。

阿尔玛随后嫁给了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马勒死后,她改嫁包豪斯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厄斯(Walter Gropius),同时她又是画家兼剧作家奥斯卡·柯克希卡(Oskar Kokoschka)和作家弗朗茨·韦尔弗(Franz Werfel)的情人。

克林姆特和席勒 ▌席勒后来的恋人瓦莉曾经是克林姆特画室中的模特,有传言克林姆特厌倦了瓦莉,将她送给了席勒。

关于克林姆特的性狂热,有些人解读为是他自儿时起过于平淡压抑的家庭生活所导致的反叛,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家精神中自带的某种清高:既需要一份来自他人的稳定的爱的照耀,也需要自由放浪的生活来激发灵感。

在他去世之后,有14个女人为了他的财产而打亲子官司,而其中有4人胜诉,也就是说,终身未婚的克林姆特至少有4个私生子。

 恋人:《吻》和艾米丽 

我认为在大部分语境中,性比爱更容易被讨论,用性语言来获取爱的企图,往往能使作品性感而不淫荡。这就能解释克林姆特为什么偏爱“拥抱”和“亲吻”这些永恒的主题,它们能产生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和“温暖”的荷尔蒙,使得恋人们即使身处悬崖边缘也能保持甜蜜。

《吻》中的恋人在崖边接吻,这种即使面临死亡也散发出毫不胆怯的爱的光芒,使得画中的性暗示被无限制地冲淡了。

太阳花,1906-1907 ▌仔细辨认,《太阳花》中的花朵和《吻》中的花朵几乎是相同的,而两幅画的构图也很相似。有学者认为,“太阳花”是克林姆特对艾米丽的隐喻。太阳花的金黄色,几乎是克林姆特的象征色了,在古时,从金子中所提炼出来的金色,正是太阳的象征,带着一种宗教的崇高感。

其实《吻》中的性意味其实是非常明显的。男人服饰上的方形象征男性,而女人身上的圆形象征着女性,在拥抱接触之处,可以明显地看到两种图案正在融合交汇。女人的腿部缠绕了大量的帕纳瑟斯草,这种草在古代是生育力的象征。更不用说拥抱在一起的恋人形象中明显的阳物象征了。

其实《吻》一开始并不叫《吻》,1908年展出的时候,它还处于一个未完成的状态,当时克林姆特为这幅画取名为《恋人》(Lovers)

人们普遍认为,画中的男人是克林姆特本人,而画中的女子则是陪伴他一生的恋人艾米丽·弗洛格(Emily Flöge)。虽然画家的风流韵事不断,但是艾米丽仍然站在他的身边。她应该就是克林姆特生命中的那份永恒照耀着的爱。

艾米丽·弗洛格和克林姆特

艾米丽是一个独立女性,有些人看到追随艺术家一生的女人便会联想到金钱关系,但艾米丽不是。她是克林姆特弟媳的妹妹,她和克林姆特在1890年左右就已经相识。克林姆特的父亲和弟弟恩斯特相继去世之后,两人在相互来往之中逐渐确立了恋爱关系。

艾米丽在玛利亚希雨福大街上开了自己的服装店“卡莎·皮格拉”(意为“小屋”),她设计的服装不是古典风味的束腰装,不凸显女性的曲线,试图从严肃的女性着装中解放出来。

在现存的照片资料中可以看到,克林姆特在平日里身着长袍,艾米丽也总是穿着宽松的长裙。我们可以在艾米丽设计的服装中发现克林姆特的影子,装饰性的图案,大胆的廓形,如果照片是彩色的,那必定是色彩绚丽的。

克林姆特和艾米丽每年夏天都到奥地利北部的阿特尔湖度假,在他散发着自由和温柔气息的风景画中,仿佛可以看到两人在一块儿的恋爱时光。在他们相处的二十多年中,克林姆特为艾米丽写了四百多张明信片,即使两人分隔两地,也能收到对方的生活讯息。

Water Castle,1908

比如1905年5月19日,他给艾米丽写:

“宿醉未醒——希望这是好事——我的皮箱在边境遇到了麻烦——今天才能寄到,周五。我周一早上就得走了—不幸的是。”

1907年11月10日:

“周日早晨。睡得晚,起得晚。最糟糕的是缺氧。晚上在莱因哈特剧院看《第十二夜》。会议很无聊。”

他们相互陪伴却并未缔结婚姻。爱情是维持他们之间的一条稳定的线,线的两端是两个自由的个体。这正印证了分离画派的那句宣言:“每个时代都有其艺术,每种艺术都有其自由(For every age its art.To every art its freedom.)

克林姆特和艾米丽在阿特尔湖边 ▌情侣头像get !!!

 今年世界各地的克林姆特展览 

克林姆特和席勒:绘画

波士顿美术馆

2月25日 ~ 5月28日

通往克林姆特的阶梯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2月13日 ~ 9月2日

超越克林姆特:中欧的新地平线

奥地利美景宫博物馆

3月23日 ~ 8月26日

布鲁塞尔美术中心

9月21日 ~ 2019年1月6日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维也纳利奥波德博物馆

6月22日 ~ 11月4日

克林姆特、席勒:来自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的绘画展

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

11月4日 ~ 2019年2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