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葬玉有什么讲究,和玉大叔为你解析中国历史上的葬玉文化

 和玉大叔 2019-11-07

说起这个葬玉,我们首先要盘点一下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他的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就变成玉石和珍珠,既然是天神的骨髓而生,所以自古玉器被视吉祥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有不少古籍都记录了玉石在古代的崇高地位,比如《礼记》曾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忆力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而《说文解字》亦称玉是“石之美者”,由于贫民是不可以随意佩戴玉石的,在儒家思想中玉石一直被当做是君子的象征,发展到明清才传入民间。

其实上到皇室下到百姓都很喜欢玉石。古人不仅自己佩戴玉石,在墓葬中也是非常重视玉器,比如汉代时期,葬玉尤其盛行。要知道汉代玉器独具自己的风格,阴线细如游丝、清晰有力;线条简练无崩裂,有“汉八刀”之称。而因历史的影响,葬玉的器型由简单逐渐复杂化,纹饰多变,开始变得越来越精致。慢慢就发展出了有人专门为死者设计玉器。从更早的战国开始,古人就已经渐渐总结出一套丧葬用玉制度。葬玉专指用于保护尸体的随葬品,始于我们的先祖认为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

通过考古挖掘我们可以直接发现,在古墓里出土的葬玉主要有这么一些品种:比如玉衣用金丝或银丝将上千块小玉片串连而成的衣服。还有玉含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值得一提的是玉含有蝉形,也有鱼、珠、方片、贝形等,汉代盛行含蝉,下文我们还会提到当然还有比如说玉塞玉握玉枕、玉鞋、压脐、压眉等等,种类丰富繁多

其中我们要特别聊一聊玉蝉,是因为它不但在古时备受人们的喜爱,它被人们视为高洁之物,象征着高风亮节,且有着特殊的习性,周而复始循环,生生不息,而且在现代的古玉收藏当中,也被很多收藏家所追捧,要知道古人将玉蝉随身下葬,是为了庇护死者灵魂,认为其可转世再生。而刚才提到的玉塞源于这样一种信念:金玉在九空与,则死人为之不朽 — 出自葛洪《抱朴子》,种说法与玉衣能使尸体不朽的说法是一致的。从古籍中我们清晰的了解古人对玉的崇拜已经到神器的地步了当然,还有一些玉石属于墓葬中比较值钱的,比如说金缕玉衣,也是古人常用于陪葬的玉器,所谓金缕玉衣是以玉石为块、金丝为线串制成人体可穿的衣物,一般有金缕玉衣的墓葬,普遍都是陪葬品非常丰富的大户古墓。

虽然说古玉大部分玉友都没有收藏,不过了解一下古玉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明白和田玉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长河中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人对玉的不懈追求也随着文化传递到了现代,为什么市场上和田玉这么高的价,不仅仅是炒作的结果,和田玉毕竟有其文化及历史内涵,有了今天的高价,也在情理当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