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欣然书斋 2018-02-12

很多迷上了古瓷器收藏的人,对稀少的元代青花瓷器更是着迷,在收藏之路上买了许多假货交足了学费。

古陶瓷和现代陶瓷在材质上几乎没有差别,因为陶瓷(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烧结体,含少量氧化镁和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杂质)是化学稳态的物质,耐腐蚀性极强,和石头差不多,谁能看出一块石头在300年前和现在的差别?不仅人的眼睛看不出来,即使是仪器也很难精确测出这种差别。但是,和当代材料科学的诸多前沿研究课题相比,鉴定古瓷器还是相对简单的。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松竹梅纹花口盘

古陶瓷鉴定方法

陶瓷材质和存世时间相关的不可复制的特征只有两个:一是材料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量,它是材料形成时确定的原始身份代码;二是时效产生的材料表观改变,如:表面裂纹、老化失光、疏松、剥落、侵蚀着色等。

第一特征是绝对不可人工改变的,是材料存世年代鉴定的基本依据。但受限于实验条件,不是想测就能测的,只有大的专门研究机构或鉴定单位才会装备这样的仪器。放射性元素衰变量测定材料存世时间大约有10%左右的误差,可确定材料生成的年代区间,不能精确断代。例如:元青花存世约700年,测出的结果会是630年~770年,这期间可能有朝代变更。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花卉纹盘

第二特征可以人工制造,但容易识别。材料的时效处理工艺有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两种方法。自然老化属于自然时效,作旧属于人工时效。但是,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产生的材料表观特征是完全不同的。例如:陶瓷表面裂纹,造假者对新瓷器采用加热急冷的人工时效方法形成表面裂纹,再往裂纹里涂抹灰土等作旧。这种人造裂纹很不自然,一眼即可识别。自然时效形成裂纹有3个原因:一是热应力释放造成,二是组织应力释放造成,三是自然温度变化导致材料热胀冷缩反复疲劳造成。热应力裂纹最先出现在尺寸形状急剧变化的应力集中部位,并由此向外扩展;组织应力裂纹最先出现于材料成分急剧变化的部位,并由此向外扩展;疲劳裂纹是在春夏秋冬的小温差下缓慢形成的,它表现为前两种裂纹的扩展和次生,而不单独形成新的裂纹。因此,自然时效裂纹象树干一样,有早期形成的主干,有中期形成的次干,有近期形成的末梢。主干裂纹宽而末梢裂纹窄,其分布也很有规律,人工时效永远做不出来这些特征。那些通体布满均匀的、看不出层次和走向的裂纹的瓷器,绝大多数是人工仿制的,不管它颜色如何老旧。

由于第一特征不可复制,可以“一票认定”瓷器的制造年代。

由于第二特征可以人造,只要发现第二特征的表面裂纹、老化失光、疏松、剥落、侵蚀着色等诸项中任何一项有人工痕迹,即可一票否决。当然,各项特征的审定都是有其独特规律的。

除了上述两个基本特征外,其它特征都及其容易仿制的天衣无缝,甚至登峰造极。如:器形、胎料粗细和化学成分、釉彩的粗细和化学成分、呈色、制作工艺、烧结方法(柴、煤、电或气烧)和温度、文字款识、纹饰绘画的题材和风格、绘画技巧的运用和运笔习惯等等,都是可以复制的,只能作为鉴定的参考,算做参考特征。

综上所述,古瓷鉴定的次序和方法如下:

1 根据基本特征确定瓷器的制成年代;

2 根据参考特征确定具体的制造朝代。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缠枝花纹盘

只要按这2点去做就足够了。即使你对古瓷器不是很了解,也不至于把新仿的瓷器当古瓷买。不过,做鉴定的时候必须坚持两个原则:(1)心无杂念。不要想“这东西是哪来的?”、“这是谁的东西?”、“有多大价值?”、“是真是假会有什么结果或影响?”,等等。如果不能排除杂念,零级鉴定师的资格也不够,不具备搞收藏和从事鉴定职业的基本条件。(2)进行第一步骤鉴定时,即:分析基本特征断其新旧时,先不要看参考特征,禁止把参考特征与基本特征混用;同样,基本特征鉴定完成后进入第二步参考特征鉴定时,只看参考特征。

关于经验鉴定法的评论

上述鉴定方法虽然也有些经验鉴定的成分,但核心技术是对陶瓷人工时效特征和自然时效特征的识别,对于只有粗浅经验或书本知识的人,也能应用。这里所说的经验鉴定法,是指那些对古董非常熟悉、见多识广的鉴定专家或古董商人广泛使用的鉴定方法。其基本要领是:望、看、拿、摸、闻、敲。望,指远看,观察器物的风格、气韵、光泽,以形成第一印象;看,指近距离观察或用放大镜观察各种细节,寻找仿制的痕迹和时代特征;拿,指掂重量;摸,指获得手感;闻、敲不用说了,也有用不着闻、敲的。实际鉴定时,这些鉴定步骤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给人的感觉是“他连看都不怎么看就出来鉴定结果了”,很神奇。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缠枝牡丹纹扁执壶

这样的经验鉴定很少有人能够掌握,奉劝大家最好不要模仿,交足了“学费”也未必有多少长进。有些搞了一辈子收藏却买了一辈子假货的人,都是这样模仿出来的。

经验鉴定的次序和选购古瓷器的次序相同,先望一眼,感觉可以才会拿、看、摸。没有足够经验的人要先学鉴定,在首先确定了不买的前提下学习鉴定,否则无法控制杂念,鉴定学不会,买的还一定是赝品。

即使是专家级鉴定师,用经验鉴定法也有交学费的时候。例如:遇到高仿品或遇到他不是很熟悉的品种,会经常出错。于是专家会告诉我们:和馆藏品一样的东西不要碰,不开门的东西或没有相似瓷片或考古依据的东西不要碰,在各种市场能见到两件以上的东西不要碰……等等。经验再加上这些戒律,可以减少失误,但许多时候却能把真的看成仿的,古的看成新的,放弃很多机会,误判许多珍品,损人又不利己,代价也很可观。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双凤纹高足碗

元青花鉴定的探讨

元青花瓷器因为其存世稀少、制作精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又因为关于元青花的种种故事、传说和猜测无法考证、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而引起人们研究和收藏它的兴趣。一小块残缺的元青花瓷片,却价值几十万元,和钻石一样珍贵了。

想得到元青花的人多,仿制元青花以图暴利的人多,想认识和识别真假元青花的人多,而见过元青花实物或瓷片的人少,鉴定元青花自然成为很热门的课题,意见不一致互相争论不休、甚至互相指责挖苦之声也经常听到,把假的鉴定成真的、真的被鉴定成假的也经常发生。

其实,鉴定元青花和鉴定其它古瓷器一样简单,并无特别之处。只要按照前述鉴定次序和方法,先按基本特征确定瓷器的新旧、是否元代瓷器,再按参考特征确定制成的朝代,鉴定工作就完成了。

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到现在这样复杂、混乱,主要原因是:(1)鉴定人和被鉴定人不能做到心无杂念。即使资历很深的鉴定师,修养已达到相当的境界,而一遇到元青花,亦杂念顿生不能自己。有杂念就忘了讲科学了。(2)几乎所有鉴定人在进行鉴定时,把不足以确定年代的参考特征和决定年代的基本特征混用,鉴定失准并引发争执。(3)研究文献提出的待定的观点和个别结论被当作普遍的规律,并用于实际鉴定工作。以下分别论述这些问题。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荷塘鸳鸯纹碗

元青花鉴定的特殊性——苏料元青花

鉴定只有2个结果:真或假,因此都采用排除法。在物品的所有特征里,只要找到一个做旧的痕迹,就判为赝品,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需要强调“作旧的痕迹”绝不要和“开不开门”、“器形、胎釉、工艺、绘画”等参考特征是否和馆藏或考古结果相符混淆。前面说过,参考特征存疑不能否定基本特征。这是对各种古董鉴定都适用的通则。

元青花的特殊性在于元代晚期的部分高档瓷器使用了进口的苏料,而且这种进口料在明朝中期就用完了并不再进口(有研究报告说因为原产地的此种矿物枯竭)。也就是,明代中期以后生产的瓷器不再可能使用这种原料。苏料独有的烧结特征是堆料处(青花颜色深的部位)釉面稍微下凹,向光晃动瓷器观察釉面很容易发现,触感灵敏者手模大块深蓝部位亦有下凹感觉。从明代中期以后直到现在,所有青料未见这种烧结特征,也没有人能够复制出这种特征。由于苏料元青花的这一特殊性,可以把该特征升格为基本特征,一票认定瓷器生产年代为元末明初。使用苏料的青花即使有作旧痕迹,也应判为元末或明初的青花瓷。在一件瓷器的传承过程中,不能识别它是真品而当作赝品故意作旧以图高价,在小古董商那里是常有的事情。至于是明初还是元末,就容易断定了。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折枝花卉纹象耳瓶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蓝地白花杂宝双凤

苏料,是至正元青花中精华瓷器的独有代码,可以认定它和放射性元素鉴定具有同等可靠性。而其独有的烧结表观特性——色重处釉面下凹,至今无法仿制,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有研究报告苏料青花的发色和铁锈斑、锡光等其它特征。由于青花发色受胎料、釉料成分和烧结温度的影响而变化;铁锈斑和锡光现在都能仿制出来,有些元青花(馆藏)没有明显铁锈斑;锡光是釉内金属原子过饱和析出而在釉面形成的一层薄膜,在反复擦拭后会有所消退也不很明显,这些次要特征只能作为苏料的辅助判据。

是否使用苏料可作为“一票认定至正元青花”的依据,但不能作为“一票否定元青花”的依据,元代的瓷器不可能都用进口的苏料。没用苏料的元青花也是元青花。

至此,对古瓷一无所知的人也应该会鉴定苏料元青花了,确实非常简单。

不管仿制的技术多么高超、精妙,都是很容易识别的。假的终究是假的决不会成为真的。元青花固然珍贵,但更珍贵的是创造元青花的创新精神。结晶釉是我们这个时代创造的,中国红是我们这个时代创造的,造假者耗费巨资和宝贵资源仿造元青花,不如研制新的、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陶瓷精品。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青花蕉叶瓜果纹圆口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