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名句赏析(二):以史为鉴,以史资治,值得读一读

 半城湖之缘 2018-02-12

读中国历史,不可以错过《资治通鉴》。王阳明说:“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资治通鉴》正是一本既言“史”,又言“道”的书,以史为鉴,以史资治。

本篇是《资治通鉴》名句赏析第二篇,主要收录司马光关于汉高祖时期的事件的点评,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裨益。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写下自己的见解。如有可取之处请大家点赞,关注。


砸缸哥---司马光

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憝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这是杨雄评价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的话。汉高祖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是群策群力,而项羽虽然擅长用兵,万人之敌,然而不懂得用人。周总理曾经评价说:“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靠一己之力,可以百胜却经不起一败,靠众人之力,虽然百败,却终有一胜。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的相互辅助。对比刘邦在成功前后的表现,成功之前,重贤臣而轻妻子,他可以听取任何人的谏言,只要你说的对,将所得的土地和财宝赏赐给有功之人而一点都不吝啬。等到刘邦做了皇帝,重妻子而轻贤臣,收回封赏的土地,只要听到谁有反叛的谣言,不管真假先抓来杀掉,而把所以利益收归自己的亲族,跟他以前把儿女推下车不管是不是形成极大的反差?而项羽不能容人之能,不愿听取逆耳忠言,吝啬封赏,不能收拢人心,终致一败。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所以用张良出谋划策,用萧何保证后援,用韩信克敌制胜。刘邦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的人才跟他能够容人是分不开的,刘邦虽然出身草莽,为人傲慢无礼,然而只要对方有能力他就可以加以利用。刘敬劝他不要进攻匈奴,免得落入圈套,他将刘敬囚禁起来,然而当他果真中计,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立马就释放刘敬并且封赏他,虚心向他请教。韩信,一个容忍胯下之辱的人,世人都以为是懦夫,刘邦知道他有才能之后照样委以重任。陈平,一个污点更多的人,为众人所不齿,纷纷搞他的状,刘邦也不急着下结论,先叫陈平来问问,看陈平的确有才就任用他而不去理会别人说的话。

知人者智”用在刘邦身上再合适不过,他不仅仅会察人,知道每个人的长处和如何加以利用,而且懂得如何驾驭这些人。天下平定之前,他能够“招亡纳叛”,凡是来归降的,只要有能力都接受。然而做了皇帝之后,惩罚以前背叛过项羽救过他自己的人,奖赏那些对项羽忠诚的人。不同时期,对待人的方式也不同。

《资治通鉴》名句赏析(二):以史为鉴,以史资治,值得读一读

屈人者克,自屈者负

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张良,韩信,萧何,各自都对汉高祖刘邦建立功业立下不朽的功劳,然而结局却不同,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待功劳的态度不同。

张良,不以功自居,虽然有盖世之功,不愿意因此受到封赏,刘邦封赏他的食邑他反而要退回多数,只留下够自己生活的就好,常人真的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他懂得自己“良弓藏”,功成身退,不再建功立业,声称“欲从赤松子游”---修仙去了。

萧何,虽然也知道明哲保身,但是仍然想继续建功立业,虽有牢狱之灾,却也终究可以免除“走狗烹”的命运,萧何置办田产多选在偏僻的地方,不与别人相争,也是非常明智的,不仅为自己考虑还为子孙考虑。

韩信,是无双国士,在当时可以与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就只有韩信了,然而韩信没有这么做,但他却不懂明哲保身,有功总是挂在嘴上,耻于被封侯,刘邦抓他起来,他还要争辩问刘邦:“你这是要狡兔死,走狗烹了吗?”,如果他明智的话,应该有功不自居,有过只责己,然而他确实自居其功,数人之过。

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抓住机会去谋取利益,是市井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恩德,是有志操学问的君子的胸怀。韩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要求他人用君子的胸怀回报,不是太难了吗!” 以此话度之,则张良为君子之心,而韩信为市井之志。对于普通人而言,有市井之志并没有什么问题,世上纷纷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然而士大夫则不能光有小人之志,只以谋取自身利益为目的。没有功名利禄之心,能够心怀天下,也就不去在乎自己的功劳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封赏了。

《资治通鉴》名句赏析(二):以史为鉴,以史资治,值得读一读

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

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柰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

司马光批判刘敬的和亲建议,与无仁义可言的冒顿单于和亲,寄希望于他能够对自己的岳父仁义,他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可以杀,又怎么会在乎岳父?和亲的原因可能不止这么简单,刘邦对人那么了解,难道能不明白这些道理,会寄希望于冒顿对自己仁义吗?然而不管当时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司马光对于这种以和亲换和平的方式也是极不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