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抵制“三俗”是恪守本分

 孟溪ProbeT连山 2018-02-12
何勇海

  近日,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在京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大力推进行风建设”座谈会,向全国文艺工作者发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倡议书》。

  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发出这个倡议,很有必要。低俗、庸俗、媚俗被统称为“三俗”,抵制“三俗”是文艺工作者应尽的本分,责无旁贷。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用品位高、格调雅的文艺作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准,引领社会的良好风尚。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可见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十分巨大。只有充分抵制“三俗”,才可能让文艺发挥出应该发挥的价值。

  文艺工作者要抵制“三俗”,首先要弄清低俗、庸俗与通俗的区别。通俗者,浅显易懂也,这是相对于艰深、晦涩而言的。而低俗,则是指低级粗俗,庸俗则是平庸鄙陋之谓。由此观之,通俗的文艺作品明白易懂,适合大众口味,人们喜闻乐见;而低俗、庸俗的文艺作品,则是纯粹追求感官娱乐,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对受众的精神世界会造成污染。只有明白了低俗、庸俗与通俗的本质区别,在创作通俗文艺作品时,才可能坚守必要的审美取向,不至于滑向低俗、庸俗甚至是恶俗。

  抵制“三俗”,最需要摈弃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西汉著名哲学家董仲舒云:“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当今的文艺工作者仍然要做不急于求成、贪图眼前成效和利益的“仁人”,文艺创作要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要力争创作出真正能够感人暖人、引领价值取向的精品力作,这无疑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漫长过程。如著名作家梁晓声新作《人世间》(三卷本)近日首发,历经数年创作,被评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堪称“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如果急功近利,作家没有深刻的思想和漫长的寂寞创作,恐怕不会创作出这一史诗般的巨著。

  抵制“三俗”,当然不能过分迁就迎合受众,也就是媚俗。有人认为,媚俗是文艺创作的天敌。诚如斯言,文艺创作者一旦走上媚俗的道路,就会随波逐流,失去理智判断,创作出没有思想内涵的文艺作品。在形形色色的世俗当中,有人追求拜金享乐,有人追求极端个人主义,甚至不分是非、颠倒黑白。文艺工作者如果没有操守地媚俗,就会缺“钙”,患上“软骨症”,最终会被人们抛弃在时代的垃圾堆上。

  抵制“三俗”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期待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在“倡议”的引导下,本着崇德向善、求真求美的态度和立场进行文艺创作,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