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露地栽培新技术:斜干水平龙干形与适配叶幕

 海底丛林 2018-02-12

根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埋土防寒地区,无论是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大多采用多主蔓扇形、直立龙干形和独龙干形等传统树形,配合直立叶幕或水平叶幕。上述传统树形和叶幕形存在埋土防寒不便、通风透光差、副梢管理费工、果实成熟与品质不一致、影响机械化作业、不能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浆果类果树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进行了多年科研攻关,研发出了适于埋土防寒区葡萄露地栽培机械作业的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和叶幕形-斜干水平龙干形配合水平叶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1 架式与葡萄架建设

适合双层平棚架。该架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发提出并经多年生产验证,架高通常为1.8-2.2m,立柱间距通常为4.0m左右,棚面与地面平行。架面分为上下两层,层间距15-30cm,便于新梢绑缚并具一定防风效果,防止由于受力不当和大风导致保留新梢掉落。上层架面纵横牵引铁丝固定新梢,由骨架铁丝和定梢钢丝组成,便于新梢绑缚并使其摆布均匀。下层架面由安装在上层架面上的15-30cm长的挂钩形成,用于固定葡萄龙干(主蔓),方便葡萄龙干(主蔓)上下架;上架时,葡萄主蔓直接挂到挂钩上;下架时,葡萄主蔓直接从挂钩上摘下。采用研发的双层棚架,具有葡萄上下架和定梢及新梢绑缚简便快速、主梢剪截标准化、新梢摆布均匀的特点,充分发挥出龙干形配合水平叶幕的优势,为葡萄的标准化、数字化和省力化生产提供了硬件支撑。同时这种架式由于其植株的栽培空间大,充分突出了葡萄占天不占地的优势,对那些缺土、缺水、缺肥地区发展葡萄更有意义。双层平棚架的架设如图1所示。

1)架材架设:中间立柱长2.5m,埋入土中0.5m,直立固定;每行两头边柱3m,向外倾斜固定,并牵引锚石(锚石距边柱1.5m左右,锚石深1.0m)。水泥柱行向东西或南北均可,行距4.0m5.0m,柱间距4.0 m5.0m,水泥柱纵横对齐,距离一致,柱顶成一平面。

2)上层架面架设:上层架面主要用于固定新梢,形成叶幕。8号铅丝(直径0.40mm)交替叠压纵横交叉,铅丝间距离0.5m;为节省铅丝,顺行向方向铅丝间距可增加至1.0m

3)下层架面架设:下层架面主要用于固定主蔓。由安装在上层架面上的由8号铅丝(直径0.40mm)制作的15-30cm长的挂钩形成。

2 栽植密度

株距2.02.5m,单穴双株定植;行距4m~5m(单沟单行定植)或8m~10m(单沟双行定植)。

1双层棚架示意图与实景图(铁丝形成上层架面、固定新梢,挂钩形成下层架面、固定主蔓)

3 树体骨架结构

主干基部具‘鸭脖弯’结构,利于冬季下架越冬防寒和春季上架绑缚,防止主干折断;主干垂直高度160-180cm;主蔓沿与行向垂直方向水平延伸;主蔓与主干呈120°夹角,便于主蔓冬季下架绑缚;结果枝组在主蔓上均匀分布,枝组间距因品种而异,可短梢修剪的品种同侧枝组间距1020cm,需中短梢混合修剪的品种同侧枝组间距30~40 cm,需长短梢混合修剪的品种同侧枝组间距60~80cm(图2)。

4 ‘鸭脖弯’结构的具体参数

主干基部长10~15cm部分垂直地面;于距地面10~15cm处呈90°沿水平面弯曲,此段长20~30cm;于水平弯曲20~30cm长度处呈90°沿垂直面弯曲并倾斜上架,倾斜程度以与垂线呈30°为宜(图2)。

5 叶幕结构

新梢与主蔓垂直,在主蔓两侧水平绑缚呈水平叶幕,生长后期新梢下垂;新梢间距1015cm(西北光照强烈的冬季需下架越冬防寒地区新梢间距以12cm左右适宜、东北和华北等光照良好的冬季需下架越冬防寒地区新梢间距以15cm左右适宜);新梢长度120150cm;新梢负载量每亩3500条左右,每新梢2030片叶片(图2)。

按斜干水平龙干形配合水平叶幕标准建园的葡萄园,可以实现除葡萄花果管理外的葡萄园建园、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灌溉管理、植保管理、简化修剪和越冬防寒等的全程机械化操作,有效解决了葡萄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

6 树形与叶幕形成形技术

定植当年萌芽后每株选留1个生长健壮的新梢做主蔓,将其引缚到架面上,当长至2.0米以上或8月初时摘心,顶端1个副梢留56片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冬剪时,主蔓剪截到成熟节位,一般剪口粗度0.8cm以上。

第二年春萌芽前,将主干垂直行向向前(与地面近平行)和沿行向倾斜(与垂线夹角为30°左右)绑缚暨形成‘鸭脖弯’结构。萌芽后,每条主蔓选一个健壮新梢做延长梢继续培养为主蔓,沿与行向垂直方向水平延伸,当其爬满架后或8月初时摘心,控制其延伸生长,对于长势强旺的品种如夏黑、巨峰和意大利等可利用夏芽副梢培养为结果母枝,加快成形,一般留6叶摘心;其余新梢水平绑缚结果,其上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冬剪时,主蔓延长枝剪截到成熟节位,一般剪口粗度0.8cm以上;对于利用副梢培养结果母枝的品种,主蔓上的副梢留1饱满芽剪截;主干上100 cm以下结果母枝全部疏除,100 cm以上结果母枝按同侧1080 cm间距剪留,对保留结果母枝根据品种成花特性进行短截,多余疏除。

第三年春萌芽前,将主干按‘鸭脖弯’结构上架绑缚;萌芽后,抹除多余新梢,使新梢同侧间距保持在1520 cm为宜,所留新梢采取两次成梢或一次成梢技术(其中坐果率低的欧美杂种适于两次成梢技术,具体操作:第一次于花前7天左右在正常叶片大小1/3叶片处剪截,第二次待新梢长至150cm左右时留120-150 cm左右剪截;坐果率高的欧亚种适于一次成梢技术,具体操作:当新梢长至150cm左右时留120-150 cm左右一次剪截),除顶端副梢留2-3片叶反复摘心外,其余所有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如主蔓未爬满架,仍继续选健壮新梢做延长梢,当其爬满架后摘心,控制其延伸生长,整形修剪同上。冬剪时,主干上所有结果母枝或枝组均疏除,作为通风带;主蔓根据品种成花特性同侧每隔1080 cm选留一个枝组或结果母枝,根据品种成花特性进行短截。若采取双枝更新,则按照中/长和短梢混合修剪手法进行,即上部枝梢进行中/长梢修剪作为结果母枝、基部枝梢进行短梢修剪作为更新枝或相邻枝梢中的一条进行中/长梢修剪作为结果母枝、另一枝梢进行短梢修剪作为更新枝;若采取单枝更新,则结果母枝一般剪留12个芽。以后各年主要进行枝组的培养和更新。


种果树,要效益。就要关注“果树圈子”



犀利独到,呈现不一样的果业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