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蒂而生的鸢尾金百合——法兰西王国瓦卢瓦王朝支系君主世系

 昵称46115719 2018-02-12

前言

    1498年4月7日,年轻的法国国王查理八世与世长辞,年仅29岁,这个谈不上有太多军事才能的国王一生戎马,大半时间都在征战中度过,在位期间几乎丢掉了法兰西王国在意大利几十年的扩张所得。但他给意大利带来的灾难却远未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但无论如何,这个被马基雅维利称为灾星的国王终于去见上帝了,而且死后没有留下继承人,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此前早早死去,瓦卢瓦王朝直系至此断绝。此后,他的叔叔,奥尔良公爵路易二世继位,是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二,法兰西王国瓦卢瓦王朝转入了奥尔良家族的统治之下。

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

​​    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瓦卢瓦——奥尔良王朝。

    那么问题来了,卡佩王朝末代君主查理四世去世后,其堂兄继位,称菲利普六世,卡佩王朝结束,从此开创了瓦卢瓦王朝。同理,为何瓦卢瓦王朝的国王查理八世去世后,他的堂叔,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二继位,在历史上却不算改朝换代?

意大利战争形势图
意大利战争形势图

血缘即法理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曾纠结了好久,其实长期以来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改朝换代”早已在我们心底打下了血腥残酷,改天换地,除旧布新的烙印,实际上欧洲的改朝换代方式相当多样化,除了我们熟知的通过武力的方式外,更多的时候,改朝换代就是婚姻与继承的贵族游戏。在长期盛行贵族政治和领地政治的欧洲,血缘即法理!王朝的变化往往代表着继位者父系血统与王朝正统统治家族直系血缘的远近的变化,继承权的转移和辈分的改变(有点儿绕口)。阴谋和血腥味虽然一直如影随形,却只是一种权力更迭的调味剂而已。

    举个例子,​​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儿子爱德华七世登基后,王室就要改名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原因是新国王的父系变成了汉诺威王室的表亲,即萨克森公爵阿尔伯特亲王一系。所以同样的道理,如果现在的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登基以后,按理王朝的名字也要变,但问题是,超长待机的女王通过立法,把温莎王朝的名字固定下来了,估计以后如果英国不爆发大革命或者异族入侵,温莎王朝就会像日本的菊花王朝一样,万世一系的传承下去。

当年电量还很充足的伊丽莎白二世
当年电量还很充足的伊丽莎白二世

​    所以由此可见,路易十二作为查理八世的堂叔继位,之所以没有改朝换代,一是因为这个王朝的父系没有发生变更,二是因为路易十二为了继承王位,还迎娶了查理八世的遗孀,也就是他的堂侄媳妇——布列塔尼的安妮为妻,理论上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可以说是平辈的了。按照当时通行的继承法则,拥有头衔和领地的女性如果婚嫁,则其头衔和领地的继承权归入其丈夫名下,丈夫去世后,倘若没有顺位继承人,则其头衔和领地的继承权将复归于其遗孀,而如果遗孀再嫁,则头衔又归于她的新任丈夫等等,其间有大量的细则和很多例外,在此不一一赘述。简而言之,查理八世去世后,由于身后无嗣,其王位继承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也就落在了他的遗孀身上。此时,谁迎娶了他的遗孀,则就具备了宣称法国王位的权力,所以第三条原因是路易十二通过与直系的联姻,获得了瓦卢瓦家族直系王位继承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综上所述,路易十二作为查理八世的叔叔,根正苗红的瓦卢瓦家族后裔,本身就有继承王位的权力,又通过迎娶侄媳妇,与瓦卢瓦家族直系的关系更近了一步,获得了王位的正统继承权。所以路易十二的继位往往不被看作一个新王朝的开端。同时,随着路易十二与安妮的结合,他和查理八世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叔侄关系,很多资料上声称路易十二与查理八世是堂兄弟,此言大谬,实际上两人最初是叔侄关系,即便是路易十二迎娶了侄媳妇,两人也不可能变成堂兄弟。

    相比之下瓦卢瓦王朝的开创者菲利普六世虽然与前任国王查理四世血缘也很近,但是菲利普六世并没有迎娶自己堂兄弟查理四世的遗孀,没有获得卡佩王朝直系的王位继承正统性,卡佩家族的直系继承顺序也在此戛然而止,转而由旁系血亲继承。相反倘若菲利普六世迎娶了自己堂兄弟的遗孀,他将比身为查理四世外甥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在血缘关系上更有优势,那么百年战争怎么个打法,尚未可知。因此,菲利普六世的继位被视为新王朝的开端,而路易十二不是。

路易十二(Louis XII 《le Père du Peuple》,1462-1515)

路易十二
路易十二

​    法兰西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奥尔良公爵查理一世与克莱沃的玛丽之子. 查理五世曾孙,其父为著名宫廷诗人——路易十一的堂叔奥尔良公爵查理,同时他还是路易十一的堂弟和准女婿,也是查理八世堂叔,瓦卢瓦王朝第八任国王,1498-1515年在位。1465年,路易继承了奥尔良公爵头衔,称奥尔良公爵路易二世。

    1476年,奥尔良公爵路易与他的侄女法兰西的让娜订婚,后者是路易的堂兄法王路易十一之女。让娜很虔诚但却是个残废。1498年当法国国王查理八世无嗣而终后,这个婚约被取消了,路易与查理八世的遗孀布列塔尼的安妮结婚并得以继承王位。安妮是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一世的唯一继承人,路易十二与她的政治婚姻确保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两公国留在法国版图之内。在布列塔尼的安妮去世后,路易十二最后娶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都铎。两人的婚姻并不愉快,因为玛丽并不喜欢这个法国老头,甚至有说法称,路易十二是被玛丽谋杀的,美剧《都铎王朝》中,也体现了这一说法。

玛丽·都铎
玛丽·都铎

​    路易十二力图成为一位人民的好国王。他对此作出许多努力,如改革司法系统和减轻税赋。这些举动使他得到了“人民之父”的称誉。然而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君主论》中,把路易十二作为失败君主的典型。

    路易十二在位期间全盘继承了查理八世征服意大利的计划,他的计划甚至比查理八世更加远大,意大利战争在他在位时期变成了一场波及半个欧洲的国际战争,欧陆诸强纷纷卷入这个泥潭,狭小的亚平宁半岛变成了大国的角斗场,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法国在意大利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1499年在企图独霸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邀请之下,路易十二率大军进入意大利,进攻威尼斯在伦巴第地区发展势力的最大障碍米兰公国。他成功地征服了米兰,但米兰的统治者路多维科·斯福尔扎很快又夺回了它。1500年,路易十二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秘密签订《格拉纳达条约》,瓜分那不勒斯,并取得两西西里王国王位,但斐迪南二世最终打乱了他的计划。1502年路易十二与斐迪南二世发生冲突,随之1503年法军在加利良诺大败。到1504年,法国在那不勒斯的影响都被西班牙排挤出去。1511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为免意大利落入法国之手,联合各城市及西班牙拼凑成反对法国的“神圣联盟”。1512年路易十二在拉韦纳战役中打败了联盟的军队,但随后于1513年再次进攻米兰时,在诺凡拉战役被瑞士雇佣军击败。这次战役以后,路易十二几乎彻底退出了对意大利的争夺。

诺凡拉战役
诺凡拉战役

    1515年1月1日,路易十二溘然长逝,遗体被安葬在圣但尼修道院。由于法国的王位继承严格遵照萨克利法典排斥女性继承的原则,路易十二的王冠传给了他的女婿-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即弗朗索瓦一世。瓦卢瓦王朝奥尔良支系的统治一代而终,统治权转入同宗的昂古莱姆家族手中,开启了瓦卢瓦-昂古莱姆王朝的统治。
    一般认为,自瓦卢瓦-昂古莱姆王朝开始,法兰西王国已经走出了中世纪。

路易十二死后,1516年的欧洲
路易十二死后,1516年的欧洲

​​

“大鼻子弗朗索瓦”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 《François au Grand Nez》,1494-1547)

弗朗索瓦一世 François I
弗朗索瓦一世 François I

    弗朗索瓦一世 (法语:François I,1494年9月12日-1547年3月31日,1515年—1547年在位),即位前通常称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François de Angouléme),又称大鼻子弗朗索瓦(François au Grand Nez),号称骑士国王(le Roi-Chevalier),法兰西国王,昂古莱姆伯爵,瓦卢瓦公爵,昂古莱姆伯爵查理与萨伏依公爵腓力二世的女儿路易丝之子,国王查理五世的玄孙,生于夏郎德地区的科尼亚克,及如今以白兰地闻名世界的酒窖干邑镇。温和舒适,酒香悠然的科尼亚克塑造了弗朗索瓦细腻浪漫又多情的性格,他被视为一位开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艺的庇护者,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受爱戴的国王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刚刚形成的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全面发展,逐渐成为西欧最典型的君主专制政体,同时,法国的艺术文化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引领欧洲时尚。

干邑镇在法国的位置
干邑镇在法国的位置

干邑镇风光
干邑镇风光

​    弗朗索瓦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据说他十分敬爱自己的母亲,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跪着对她说话,而他的一生,都深受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最大的梦想就是儿子能成为法兰西的最高统治者。然而从父系看,弗朗索瓦的家族是瓦卢瓦王朝的旁系,从理论上说继承法兰西王位的可能性很小。当其出生之时,国王查理八世正值青年,他和王位之间还隔着王位第一继承人奥尔良公爵路易。

    然而,查理八世于1498年去世,没有留下活着的继承人,所以王位由奥尔良公爵路易继承,路易没有儿子,而法兰西王室遵循《萨利克法典》,女性一系一直与王位无缘,所以作为路易十二的堂侄,当时年仅四岁且已丧父的弗朗索瓦成为假定王位继承人,并授予瓦卢瓦公爵称号,确定了他作为瓦卢瓦王朝嫡系继承人的身份。

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
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

​    他和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是同时代人,而查理五世不仅是他的情敌,更是他一生都在面对的可怕对手。两人之间的结怨由来已久,弗朗索瓦一世在成为国王之前,就横刀夺爱,成功取代了当时还叫奥地利的查理——即后来的查理五世,成为了布列塔尼的继承者法兰西的克洛德的未婚夫,这次婚姻确保了布列塔尼成为法国领土而不是西班牙的领地,也让他成为了查理五世一生的敌人。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在兰斯大教堂加冕为法国国王,克洛德同时加冕为法兰西王后。

    弗朗索瓦一世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之下,法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年轻的弗朗索瓦在1515年登上王位之时,他算得上是法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国王。

    在他之前的两位国王,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企图用武力征服意大利,然而却丝毫没有看到这片文艺复兴发源之地所发出来的智慧之光。这两位君主只是在简单模仿几个世纪以来,法国国王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扩展土地,加强王权。他们因而被认为是最后两位“中世纪式”的法国君主。不过他们的成绩为法国即将卷起的文艺复兴之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弗朗索瓦一世戎装像
弗朗索瓦一世戎装像

​    在查理八世与路易十二在意大利接连不断地攻城掠地时期,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发生了密切接触。随着这种接触的加深,源于意大利的一些新思想传播到了法国。弗朗索瓦一世正是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接受的教育。于是他的一些家庭教师,例如拉丁语教师德斯莫兰,便不可避免地向他灌输了一些新颖的思考方式。弗朗索瓦一世的母亲也是一个文艺复兴式艺术的爱好者,她把这种兴趣传给了她的儿子。

    这当然不能说弗朗索瓦接受的是最先进的人文主义教育;他的大多数教师从未接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不过可以认为,他比之前的任何国王都更向人文主义靠近。到他即位时,文艺复兴的影响就真的在法国生根了。而弗朗索瓦一世也极力支持这种新变化;他成了一些艺术品的最大主顾。他是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的支持者和保护人,包括达·芬奇(据说达·芬奇是躺在弗朗索瓦一世怀中去世)。

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作品《达芬奇之死》 1818
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作品《达芬奇之死》 1818

​    弗朗索瓦一世鼓励所有艺术家来法国居住和创作,结果像安德里亚·德尔·萨托和列奥纳多·达·芬奇这样的伟人也接受了他的邀请。当达·芬奇在法国作一些小油画的时候,他带来了他的一些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其他为弗朗索瓦一世雇用的大画家有本内文托·切里尼、罗索和普利马提乔,他们为弗朗索瓦的行宫增添了许多辉煌的装饰。弗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雇佣了一帮人专门为他收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如米开朗基罗、提香以及拉斐尔的作品,再把它们运回法国。这些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尽管把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搬到法国去的疯狂计划未能实现。在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之初,法国宫廷里只有少量出名的油画,而且一个雕像也没有。今天在卢浮宫里人们见到的那许许多多的法国王室的收藏实际上是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才开始的。

卢浮宫内景
卢浮宫内景

​    弗朗索瓦一世也积极鼓励文学的发展。他号召臣民多读书;并且他自己还尝试着写诗。他建立了于1530年建立了王室学院,用于专门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并任命法国人文主义者纪尧姆·巴德为首席作家。
    除了文学和艺术,弗朗索瓦一世对建筑同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向建筑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始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土木工程。他续建法国王室一直在修造的安布瓦城堡,并且开始对布卢瓦城堡进行翻修。他常常带着自己的设计草图去向达·芬奇请教。由他开工建设的建筑物包括极具文艺复兴风格的尚博尔城堡,这栋建筑有可能出自达·芬奇的设计。弗朗索瓦一世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把卢浮宫从一座要塞式的建筑变成了今天人们所见的艺术博物馆。

    除此之外,他还修建了著名的枫丹白露宫,在1530年左右,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将巴黎市郊的行苑扩建为大宫殿,由两位意大利大师画家罗索和普里马蒂乔主持内部装饰,还有法国画家古尚、卡隆及雕塑家古戎等人参与设计。他们的努力使枫丹白露宫风格十分独特,因而被视为一种新的流派,即枫丹白露派。

枫丹白露宫
枫丹白露宫

​    在对外扩张方面,弗朗索瓦一世同样全盘继承了前任的扩张政策,漫长而残酷的意大利战争并未因路易十二的去世而中止,相反,自幼好勇斗狠,年方20的弗朗索瓦一世一心想夺回1513年路易十二丢失的米兰。在把王国交由母后摄政后,他便率军横跨阿尔卑斯山脉,出征意大利。在马里尼亚诺战役取得胜利,米兰公国又被法国侵占。

马里亚诺战役
马里亚诺战役

​    然而,意大利战争仍未结束。在竞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时,已经统治着西班牙、尼德兰、南意大利的西班牙国王卡尔一世在1519年当选,号称查理五世。这样,查理既有帝国皇帝的号召力,又有从荷兰和整个美洲来的源源不断地经济补充,实力空前强大,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从三面包围了法国,对法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查理五世不仅想把法国的军队从意大利驱逐出去,而且企图攻取其祖母的旧领地勃艮第。1521年,意大利战争的战火终于重新燃起。

​    在弗朗索瓦统治时期,与查理五世的战争共进行了四次(1521—25,1527—29,1536—38,1542—44)。1521年交战一开始,法国便失去了米兰。1523年,英军入侵法国北方,法国陆军统帅波旁公爵叛乱,形势对法国极为不利。1525年1月24日,法军在帕维亚战役大败,弗朗索瓦一世被俘。他给母后的信中悲叹自己的厄运,声称自己“除了荣誉和生命已一无所有”。

​    被押送到马德里后,他先是派出密使联络虎踞巴尔干和中东北非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密谋与他两面夹击神圣罗马帝国,然而地中海的阻隔让双方的交流变得非常没有效率,谈判尚在进行,弗朗索瓦就为了自由被迫签订了《马德里条约》。条约规定勃艮第归查理五世所有,法国放弃对意大利领土的要求。但是,签订条约前,弗朗索瓦就曾写下一份诏书称,国王签署的一切条约但凡有损法国利益的均属无效。条约尚未正式签订,弗朗索瓦已经准备反悔了。

弗朗索瓦一世被俘
弗朗索瓦一世被俘

​    弗朗索瓦回国后,并没有履行条约内容,百般拖延抵赖,1527年,战争重又爆发。他首先让高等法院否定条约,理由是《马德里条约》他是被逼迫签署的。气的查理五世公开叫嚷以骑士的名义和他单挑,他也没敢应战,这让他的“骑士国王”称号变的一文不值。为了对付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他先后同反对神圣罗马皇帝的教皇克雷芒七世,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国的诸侯结成联盟。他与出身统治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大公国的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克莱芒七世交涉,成功的缔结了一门政治婚姻——法国王太子亨利·德·昂古莱姆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女方的父亲是意大利权贵洛伦佐,母亲是法国公主玛德莱娜。这桩婚姻是法国王室和意大利联姻的开始,而凯瑟琳·德·梅第奇则对后来的法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

教皇克莱芒七世
教皇克莱芒七世

​    1527年,查理五世的军队再度攻入意大利,5月6日,前锋军队攻入罗马,大肆杀掠焚掠,史称罗马之劫。在此危难关头,教皇国的士兵作鸟兽散,而147名瑞士卫队士兵为掩护教皇突围,与西班牙军队殊死搏斗,全部战死,教皇在另外42名瑞士雇佣兵的保护下突围而出,逃入圣天使堡避难,从此之后,教皇卫队必用瑞士人的传统由此开端,为了纪念瑞士人的英勇和忠诚,现如今瑞士卫队所穿的古装铠甲,就与当初“罗马之劫”时为保护教皇而战死的瑞士雇佣兵一模一样。

如今的梵蒂冈瑞士卫队
如今的梵蒂冈瑞士卫队

​    教皇逃入城堡后,查理五世的军队将城堡团团围困,只是后来听从劝告撤围,才使教皇避免了更大的羞辱,此后,教皇在这场战争中就彻底沦为了打酱油的角色。根据1529年签订了《康布雷条约》,法国声明放弃了意大利的一切权利,但保住了勃艮第。
    在和平暂时恢复的阶段,弗朗索瓦一世针对神圣罗马皇帝一心想在全欧建立基督教统治的企图,他和英王亨利八世以及德意志的新教诸侯结成联盟,并于1535年和土耳其苏丹苏里曼大帝订立同盟,从苏丹那里得到了对法国极为有利的“治外法权”。他和东方以及和新教结成联盟的外交政策使日后他在同查理五世的交战中获益匪浅。当然,这也让他在基督教世界声名狼藉,无数人都在诅咒这个新月和百合花的渎圣同盟。在1544年,当查理五世的军队侵入法国,逼近巴黎时,一方面,法国沦陷区的居民奋起反击,保卫国土,使查理五世的军队不能前进;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新教诸侯在国内准备举行起义反对查理五世,土耳其军队则在匈牙利境内向前推进,威胁着维也纳的安全,迫使查理五世放弃了在法国的军事行动,于1544年和弗朗索瓦一世在克列比城签订和约。在最后关头保卫了法兰西领土的完整。

弗朗索瓦与苏莱曼 渎圣同盟
弗朗索瓦与苏莱曼 渎圣同盟

​    弗朗索瓦在位期间,法国的殖民事业开始起步,1524年,出与同查理五世竞争的目的,弗朗索瓦一世帮助里昂市民资助乔万尼·达·维拉扎诺的美洲探险队。在这次探险中,维拉扎诺宣布纽芬兰为法国王室的领地。1534年,弗朗索瓦一世派遣雅克·卡提埃去魁北克圣劳伦斯河流域探险,据说那里藏有神秘的财富。同时,他也大力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对工业和贸易实行保护的政策,主要是保护关税税率,以限制西班牙、意大利、弗兰德尔等地的工业品输入国内。与土耳其签订的“特惠条约”使法国商人在土耳其利文特享有垄断贸易的特权。为了满足对外战争和富裕阶层挥霍的要求,金属的需求大大增长,因而采矿业发展了。为了便利物资的运输,国家开凿并挖深运河,修筑公路和桥梁,取消某些郡内关卡,确保商人的安全,使度量衡趋于统一,全国市场因而得以发展。经济繁荣使国家富裕起来,王室金库的收入也随之丰厚,中央王权的加强有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足够的财源使弗朗索瓦一世有可能建立一支由职业兵组成的、忠于国王的庞大的常备军,也有可能加强中央行政机关,如御前会议、巴黎高等法院、中央各财政机关等。国王掌握着军队,并依靠这些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机关,完全摆脱了等级代表制度的约束。因此在法兰西斯执政期间,三级会议始终未召开,地方三级会议有的也被取消,即使保留下来的地方会议,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国王向各郡派遣监督官,以控制地方。监督官权力很大,人人都必须服从他们,但他们只听命于国王,这限制了出身显贵的各郡郡守的权力。

​    王权的加强还表现在国王领地几乎扩张到整个王国。在布列塔尼公爵领,由于路易十二和领地的女继承人布列塔尼的安娜的婚姻,以及弗朗索瓦一世和安娜的女儿克洛德的婚姻,而彻底并入国王领地。波旁族的领地也因1523年波旁的叛变而被没收了。至此,法国领土上就几乎不再存在能对王权产生严重威胁的大贵族势力了。

    另一个促使王权加强的因素是弗朗索瓦一世于1516年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宗教协议》。协议使法国获得教会自主,弗朗索瓦一世得到了任命法国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利,虽然这要有罗马教皇的批准,但国王可以把职位恩赐给他的亲信,也可使需要替补的宗教职位长期空缺,而把他们的收入据为己有。就这样,国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统治教会的权力,而且控制了教会的部分财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弗朗索瓦一世最终使国王的权威凌驾于一切之上,控制了地方行政、封建领主、教会、等级代表机构,甚至巴黎高等法院。君主专制制度大大加强。

    同时,弗朗索瓦一世在司法上的重要改革使国王的司法权限扩大了。1539年颁布的维勒科特莱法令要求全国各省所有法院的司法文件都必须用法语撰写,不得再用拉丁文或方言拟稿。此外,以往由教会法庭审理的俗人的民事诉讼都改由国王法庭审理。

1540年 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并驾进入巴黎
1540年 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并驾进入巴黎

​    弗朗索瓦一世把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御前会议,国家重大事件都由国王和少数亲信决定。对于高等法院非常珍视的在登记国王敕令前的“进谏”权,弗朗索瓦一世并不重视,高等法院提出的修正意见,国王完全有权加以否定,因为他认为立法权只应属于他。1527年,巴黎高等法院主席曾向出席会议的国王宣称:“您是在法律之上的,法律和命令都不能强迫您,根本没有一种权力可以强迫您去做什么。”正是弗朗索瓦一世,首次在国王文件的末尾写上“此乃朕意”的话,以后便相沿成为历代帝王诏书的用语,这充分说明国王的权力是绝对的,一切决定于他个人的意志。

强权与酷刑,总是相生相伴
强权与酷刑,总是相生相伴

​    不过,法兰西斯的对内政策并不都是值得称道的,随心所欲的国王所推行的财政政策就给法国社会带来了灾难。为了支付战争和宫廷的费用,原有的税收早已不敷使用,为此,他采取了临时措施。

    一是发放公债,即由资产阶级向国家贷款。1522年,巴黎市政府发行了第一次公债,以后,其他一些城市相继效法。公债利息由政府支付。国王认为这种借款方法非常方便,借款数目便日益增多。

    二是推广了以往已经存在的鬻卖官职的做法。弗朗索瓦一世于1523年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公开出售官职。为解决财政拮据的问题,他甚至设了许多新的官职。买到官职的人不仅可领取薪俸,索取贿赂,而且可享有各种特权和提高社会地位。然而由于冗职的增加,国家机构臃肿,贪污贿赂盛行。

    三是实行包征间接税制度,即包税人预先把规定的税额一次向国库交清,然后再向纳税人收回,这些人大都是大银行家,他们不仅控制了国库,而且还可向纳税人牟取暴利。


    这些措施增加了国家收入,同时也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负担,因为除了包税人的直接盘剥以外,公债的利息,官吏的薪俸都从国家预算中支付,而国家预算的来源主要是城乡劳动人民的税收,当时法国是欧洲国税最重的国家。不少农民在地租、债务、赋税的重压下,只得出卖纳贡地,农村中出现了赤贫阶层,抗税运动时有发生。城市中的工场手工业者是靠工资来源维持生活的雇佣工人。由于价格革命,物价飞涨,工人的实际工资价值下降,又加上税收的负担,境遇十分悲惨。集中劳动使他们有可能秘密地组织帮工联合会以维护自身的利益。1539—1542年,巴黎和里昂的印刷工人曾举行大罢工。弗朗索瓦一世对劳动群众的反抗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1539年的维勒科特莱法令还明文规定工人不得成立自己的组织。

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

​    弗朗索瓦一世的宗教政策也极为残忍。他曾被文艺复兴思想所吸引,又受到主张教会改革,并把很多新教徒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的姊姊玛格丽特的影响,此外,出于外交上的需要,他曾和德国新教诸侯联合起来反对查理五世和教皇,因此最初他对各种新思想并不加以制止,容许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然而随着宗教改革的思想越来越普及和深入,法兰西斯对新教徒的态度也逐渐改变。固因他已控制了法国的教会,不必象德国新教诸侯那样地反对罗马,得罪教皇,更由于他成了教会的实际首领,而新教徒在当时又被认为是共和主义者,所以新教徒对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使他认为他们想倾覆政府,夺取王权。于是他决心对异教徒实行残酷迫害。仅1535年,被烧死的新教徒达35人,被逮捕的有300多个。

​    1540年,宗教裁判在法国实施。当时一些著名的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如语言学家埃·多雷因参加宗教改革而被处火刑,有些逃亡国外,有些托庇于主张对新教徒和自由思想代表采取宽容态度的玛格丽特。宗教迫害政策并未达到扑灭异教的目的,相反,宗教改革更加发展起来,最后被主张分立主义的地方贵族所利用,借以反对中央集权。因而宗教分裂是十六世纪下半叶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危机的潜在原因之一。

​    弗朗索瓦一世于1547年在朗布伊埃城堡去世。他被安葬在圣德尼修道院,与他第一个妻子法兰西的克洛德葬在一起。他的次子亨利二世继承了王位。

​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

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
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

​    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1547-1559年在位),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母亲是法兰西的克洛德(布列塔尼女公爵),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尔曼—昂—莱伊(Saint-Germain-en-laye)。1526年,作为释放被俘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条件之一,他曾与长兄弗朗索瓦太子一起被送往西班牙当人质。其兄长在返回法国不久后即因肺结核死去,1547年3月31日,在亨利生日当天,父亲弗朗索瓦一世驾崩,同日,王太子于兰斯大教堂加冕为法国国王。

​    亨利二世终其一生都没有原谅父亲抛弃他与哥哥独自逃离马德里的行为,当年弗朗索瓦一世完全可以带着两个儿子离开西班牙,但是却背信弃义,独自回国。他将兄长的死与作为人质时受的委屈归罪于父亲的胆怯,也从未掩饰过对父亲的仇恨。多年人质生活让他的性格变得暴虐,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亨利二世对法国国内的新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1547年刚刚登基,他就于巴黎高等法院中特设了一个被称为火焰法庭的机构来审判新教异端。

臭名昭著的火焰法庭
臭名昭著的火焰法庭

​    在政策方面,他一直对在西班牙当人质时期所受的迫害怀恨在心,因此寻找一切机会和借口侵略西班牙,并鼓励手下边防军残杀西班牙人民泄愤。

亨利二世受伤,实际受的伤远比画中描绘的严重
亨利二世受伤,实际受的伤远比画中描绘的严重

​    1559年4月,随着《卡托-康布雷奇和约》的签署,法国与西班牙之间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长期战争终于结束。亨利二世在王后的恳求下,极不情愿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边嫁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和萨瓦公国的埃曼纽尔·菲利贝尔。​

    1559年6月30日,为了庆祝《卡托-康布雷齐和约》和约签署以及公主的婚事,按照法兰西的贵族传统,亨利二世决定在巴黎举行一场隆重的骑士比武大会。

    比武场地选在巴黎孚日广场,这一天广场上彩旗飘展,人头攒动,法兰西最优秀的贵族骑士盛装出场,捉对厮杀。在缺乏娱乐活动的当时,这是难得的娱乐盛会,比武场地周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最后压轴的比武在法王亨利二世与他信赖的苏格兰卫队队长、蒙哥马利伯爵加布里埃尔(Gabriel, comte de Montgomery,1530-1574)之间进行。

亨利二世在比武中受伤
亨利二世在比武中受伤

​    在这场短暂却灾难性的比武中,亨利二世被加布里埃尔的骑矛刺中头部,坠马后倒地不起,虽然有盔甲保护,但当时骑士比武所用的骑矛通常用易折断的软木制成,而且没有金属矛尖,但一块木头碎片很不巧的穿过头盔面罩的空隙,刺入了国王的右眼,深抵大脑,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已经无药可救,但身强力壮的亨利二世依然顽强地支撑了十天时间,1559年7月10日,亨利二世因败血症去世, 终年40岁。

亨利二世去世
亨利二世去世

​    虽然王后和臣下纷纷要求对加布里埃尔治罪,甚至拷问他是否存在幕后主使,但国王在清醒的时刻,颇有骑士风范地赦免了加布里埃尔,加布里艾尔在监狱中呆了几天便被释放,但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卫队长日后皈依了新教,加入叛军与亨利二世的儿子们交战,最终在亨利三世任内战败被俘并遭到处决。

苏格兰卫队队长 蒙哥马利伯爵 加布里艾尔
苏格兰卫队队长 蒙哥马利伯爵 加布里艾尔

弗朗索瓦二世(François II,1544-1560,1559-1560年在位)

弗朗索瓦二世(François II)
弗朗索瓦二世(François II)

    弗朗索瓦二世(François II,1544-1560,1559-1560年在位),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长子,瓦卢瓦王朝第十一任国王,生于枫丹白露。
    1548年弗朗索瓦4岁时,他的父亲亨利二世就安排了他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表姐的婚姻。

玛丽·斯图亚特,后成为苏格兰女王,1587年被伊丽莎白一世处决
玛丽·斯图亚特,后成为苏格兰女王,1587年被伊丽莎白一世处决

​    玛丽·斯图亚特是在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就成为苏格兰女王(1543年9月9日)。她的母亲当时为了保住生命,顺便也答应了亨利八世给他儿子爱德华六世提亲的逼婚。虽然这两个小朋友是叔侄关系,亨利八世死后,玛丽·斯图亚特的母亲苏格兰摄政玛丽·吉斯就毫不犹豫的摒弃了与英格兰的婚约,转而就把她6岁的女儿送到婆家法国,让她与法国王室一同生活,直到弗朗索瓦与玛丽·斯图亚特长大并履行婚约。

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
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

​    1558年4月24日,14岁的法国王储与15岁的苏格兰女王举行了婚礼。这一连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未来的法国国王同时也将得到苏格兰的王冠,这对英格兰的王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弗朗索瓦结婚一年后,他的父亲亨利二世去世。15岁的王储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二世。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担任摄政,但是据信掌握实权的人是权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和吉斯红衣主教查理(他们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的舅舅)两兄弟,弗朗索瓦二世从未对政事进行实质干涉。在他任内,受到父亲于1559年四月与西班牙所定的和平条约影响,法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下降;法国财政因为过去与西班牙四十多年的战争,负债高达四千八百万里弗(国王一年收入只有一千二百万里弗),执政团队因此实施紧缩政策,裁撤许多机构与军队,并且拒偿借款利息,导致政府实质性破产。政府破产与1560年西欧开始物价革命造成的动乱,促发了法国的宗教大分裂,不久即爆发了长期内战胡格诺战争,王权降到谷底。

胡格诺战争
胡格诺战争

​    1560年,一直体弱多病的弗朗索瓦二世在奥尔良去世,年仅16岁。死因是耳部感染引起的脑病变,当时盛传是王太后凯瑟琳·美第奇毒害了自己的长子。也许是因为健康问题,又或许是可能的隐睾症,弗朗索瓦二世没有和玛丽一世生下任何孩子,死后,他的遗体被葬在圣但尼修道院,他的弟弟查理九世继承了王位。

查理九世(Charles IX,1550-1574 1560-1574年在位)

查理九世(Charles IX)
查理九世(Charles IX)

​    法兰西瓦卢瓦王朝第十二任国王,奥尔良公爵,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次子,1570年与奥地利的伊丽莎白(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与其堂妹西班牙的玛利亚之女)结婚,有一女。

    查理九世在位时,法国爆发了宗教战争。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划了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

圣巴托罗缪之夜
圣巴托罗缪之夜

​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于母亲的阴影之下。1574年,于万塞纳去世。有说法是死于其母亲之手,查理九世死后,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亨利三世(Henri III,1551-1589,1574-1589年在位)

亨利三世(Henri III,1551-1589)
亨利三世(Henri III,1551-1589)

​    法兰西瓦卢瓦王朝第十三任国王,奥尔良公爵,安茹公爵,波兰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三子,生于枫丹白露。

亨利三世侮辱吉斯公爵
亨利三世侮辱吉斯公爵

​    在1560年—1574年,他的封号是奥尔良公爵;1566年又受封为安茹公爵。1573年获选为波兰国王,但他只在波兰待了6个月;在1574年其兄查理九世去世後,他就放弃让他感到不自在的波兰王位,回国即位为法国国王。

    1575年,亨利与洛林的路易斯结婚,两人育有一个女儿。

胡格诺战争
胡格诺战争

​    亨利三世即位前,曾在1572年的圣巴托洛缪惨案中扮演过主要角色;1572-1573年,亨利率天主教联军进攻西南方的新教势力时,却未能攻下以拉罗舍尔为首的新教重镇,使得王室声望再度下挫。1574年即位後,法国的宗教战争在他统治时期达到白热化状态。亨利三世一开始采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政策:于1577年取消胡格诺派的一些特权,但天主教的神圣联盟也被解散。这让衰落的王室威信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使法国得到七年的安定期与势力平衡。然而,随着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继承人、安茹和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诺派首领,同时也是他的妹夫-纳瓦拉国王恩里克(即法语中的亨利)成为王位的继承人,此君即后来的亨利四世,而亨利三世也有意承认。

三亨利之战
三亨利之战

​    天主教徒担心形势将对他们不利,1585年,亨利三世在罗马教宗与吉斯派重组的神圣联盟压力下(背後有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的大力支持),下令剥夺纳瓦拉恩里克的王位继承权,以及1577年给予胡格诺派的剩馀特权,引来纳瓦拉恩里克率领胡格诺教徒的大规模反叛;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进入巴黎,在街上架起街垒,这天史称街垒日。于是在首领吉斯公爵亨利领导下反对纳瓦拉的恩里克与亨利三世,引发所谓三亨利之战(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纳瓦赫的亨利)。

    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进入巴黎,在街上筑起街垒,这天史称街垒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尔。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与其兄吉斯红衣主教在一次鸿门宴性质的会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从刺杀。

亨利三世与王后路易斯
亨利三世与王后路易斯

​    失去了首领的吉斯集团在巴黎拥马耶那公爵(英语:Charles, Duke of Mayenne)——夏尔·吉斯为继任的领导人与王国大统帅,并在巴黎议会的支持下,宣布废黜国王亨利三世,拥立波旁家族中信仰天主教的查理为魁儡国王,称“查理十世”。亨利三世只好与纳瓦拉国王亨利联合,一同进攻巴黎。
    1589年1月5日,凯瑟琳·德·美第奇于离开了人世,1589年8月2日,亨利三世屯兵巴黎西南郊,在雅各宾修道院被一名多明我会修士雅克·克列孟刺死。

    亨利三世死后因无直系继承人,瓦卢瓦王朝断绝,​王位由纳瓦尔的亨利四世继承(1589~1610在位)。至此,瓦卢瓦王朝结束。

    亨利三世死后,惨烈的胡格诺战争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这场战争几乎将这个欧陆第一强国打成一片废墟,但一代王者已从蛰伏中逐渐苏醒成长,终结这生灵涂炭的时代,历经战火洗礼的法兰西王国将再度涅槃重生,迎来法兰西封建王朝的巅峰时代——波旁王朝。

波旁王室徽章镇楼
波旁王室徽章镇楼

(待续)​

=======分割线君托我给您带个话:波旁王朝即将开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