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學文:臉書日常經營的社群文案該怎麼寫呢|社群文案範例教學

 jochanty 2018-02-12

社群文案

本文約4500字,閱讀時間約6-8分鐘

 
 
 

 

 

要怎麼寫社群文案?如何寫社群文案才會有人互動?如何寫好社群文案?

 

每天要發文的社群編輯、小編,可以說是現在最常寫文案的職位了,每天的發文都是一種考驗。

 

有時候拿了一個好的素材,但是社群文案卻沒寫好,結果白白浪費了準備許久的素材。

 

還有許多電商的業績來自於每天的發文,社群文案寫不好,導流效果差,連帶業績跟著掉。

 

更有經營自媒體的,總是努力產出很棒的內容,卻敗在貼文上,讓整個內容價值降低不少。

 

到底該如何寫好社群貼文,才能夠達成你的社群目的呢?

 

如果你有在經營臉書,而還找不到自己寫貼文的風格的話,那今天這一篇,就是你最該讀的一篇了。

 

(此篇教學以Facebook臉書型式為主,Line、IG在精神上類似,但表現方式不同,請適度吸收調整)

 

正文開始
 

 

臉書文案的撰寫,受限於其平台條件,因此要先考慮三個要素:

 

 
 

 

1. 推廣方式:主要分三種,個人、廣告、粉絲團日常經營。

 

2. 目的結果:基本兩種目的,互動、導流。

 

3. 素材型式:搭配的素材類型有純文字、圖片、影片等主要三種。

 
 

 

資深的社群編輯應該都把這些當作是直覺反應了,因此在撰寫上只要信手捻來就會有不錯的成果。

 

這裡提供的方法是給予不知道如何思考與下筆的新手小編,比較好的思考撰寫依據。

 

首先,我們依照貼文的結構來說明:

 

貼文簡單的區分,可以用最方便的三個結構法:開頭、說明、結尾

 

三個目的分別是:停留、說服、引導。

 

一、開頭:

 

關於貼文的開頭,一直都是最困難的(每一種文案都是),因此有一半以上的文案都死在開頭,不是你寫不好,是開頭就篩去了一半閱讀的人。

 

別灰心,這不是你的錯,本來我們人生就會遇到各種不一樣的人嘛(拍拍)。

 

所以開頭很重要的精神就是:不要試圖討好所有人。

 

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錯。因此要特別解釋一下。

 

許多人只重視社群行銷的「病毒傳播」特性,而忘了社群行銷更重要的是分眾行銷、精準行銷的精神。

 

如果你寫個人人好的內容,那就是個平庸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當然,不討好所有人,也不代表你就要惹怒別人)

 

所以你該寫的內容,都是對單一特定族群所說的內容,用他們理解的文字、話語、黑話、術語等,顯示你們是同一圈的人。

 

因此你在開頭時,就應該讓目標族群,知道你在對他們說話。

 

方法有二:

 

1問句開頭:問一個你們族群才會在意的問題。

 

例如:

 

面對懷孕媽媽們,問妊娠紋的處理問題。

 

面對職場新鮮人,問履歷表該怎麼寫的問題。

 

面對創業者們,問公司財務管理怎麼處理的問題。

...

當你問對了問題,問到他們正在煩惱的問題,那他們就有可能會停下來,想知道答案。

 

2消息開頭:說一個你們族群才會意在的訊息。

 

例如:

 

這次電玩展將會發佈更新消息,OOO職業翻身機會來了!

 

新書將會教你們,在快分手時,該如何挽回對方的心。

 

把握轉職潮,最新產業職缺名額調查大公開。

...

你的消息,是專門給這群人看的,那他們才會特別注意,因為這是他們等待的訊息。

 

再一次記得,開頭的精神,想吸引人注意,就不可以用"人人好"的開頭。

 

而應該面對只面對你的族群,問或說一個他們在意的事情。

 

一篇開頭,決定了貼文的生死,而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開頭。

 

請好好記在心裡,社群行銷是分眾精準行銷,永遠討好你的目標族群就好。

 

二、說服

 

這階段的內容是許多小編、社群編輯最困擾的地方。但只要抓住精神,其實沒有那麼困難。

 

頭過身就過,開頭建立共識後,這裡其實會簡單許多。

 

 
 

精神有三:

 

1. 要激發興趣,不要詳細無趣。

 

2. 要誠意表現,不要只是創意無限。

 

3. 要簡單好懂,不要複雜難解。

 
 

 

我們是要說服他相信我們說的,並不是要在這裡讓他成交或付錢。

 

因此我們可以運用這四種模式來做:

 

1條例化說明:

 

常用於商品特性的介紹,直觀好理解。

 

標準句型為:產品特性+受眾好處。

 

例:

 

110公分大桌面,三螢幕也放得下。

 

黑亮面鋼琴烤漆,展現你不凡的氣質。

 

防滑桌腳,穩固你的地位。

 

受眾好處不一定要直觀的,也可以是心理層面的,重點在於讓受眾知道你的特性能夠給他們什麼幫助。

 

條例基本上3-5條即可,太多就變成流水帳了,放到商品頁再說就好。

 

這裡只是為了激起興趣而已,因為條例都要放上你最有優勢的特色。

 

2簡敘式說明:

 

常用於事件描述,開啟話題的前言。

 

型式為:結論先寫,再寫原因,省略過程。

 

如果你是個話題型或影片型的,用這模式會比較好些。

 

例:

人生,是循環的過程。

 

總有人在你低潮時拉你一把,這是因為你曾經努力過的善緣,我們總無法知道人生什麼時候會遇到困難,只能在我們還好的時候,去幫助別人,這樣等到我們遇到困難,也就會有人來幫助我們了。

 

這些年我們遇到的事情,正好可以解釋這樣的道理:連結

 

先講結論,是勾起好奇的方式,就算沒有點進去看內容,也會因為認同或反對你的結論,而給予回應。

 

或者你可以放上你內容中最精彩的一段也可以。但記得要修整一下,把一些不必要的段句刪掉。

 

3故事型說明:

 

常用於說道理的內容,引人入勝的方式。

 

故事有千百種說法,因此這裡不特別舉例。

 

只是如果你想表達你的道理,不論是經營理念、產品開發理念、做人處世精神、生命的歷程等。

 

那說故事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故事有情節、有情緒、有角色,容易有代入感與認同感。

 

與其講長篇大論,不如說一個,關於你怎麼會有這體悟的故事吧。

 

4無規律型風格:

 

這種常見於創作類粉絲團,如圖文作家,Youtuber等。

 

所謂無規律是指撰寫上無特別型式,比較依心情內容為主,著重在創作品上的呈現比較多。

 

寫的時候也以自己的風格為主,但這類也能得到許多粉絲的互動,因為風格是最終的吸引力。

 

當你擁有風格後,那格式就是你自己定義的了。

 

會把這一項列出來就是要提醒各位社群小編、社群編輯們,不要忘了經營粉絲團的意義,是為了凝聚喜歡我們的人。

 

寫出自己的風格,才是在社群上脫穎而出的關鍵。

 

三、結尾

 

貼文的最後,我們一定要給粉絲行動的指引,不然我們辛辛苦苦寫貼文都沒意義了。

 

 
 

結尾一般有兩種:

 

1. 點擊某物

 

2. 精神呼籲

 
 

 

其中第1種比較容易理解,就是點連結、點讚點分享、或點留言寫字等等的。

 

一般來說就是限時、限量跟馬上行動,這部份就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只需要明確的指引即可。

 

這是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目的。

 

第2種比較微妙一點,有點像是佈道的口號一樣,精神象徵。這在個人臉書貼文比較常看到,有時候就是抒發自己的心情,或講一下自己的價值觀而已。

 

但不管是哪一種,你都會該有每篇貼文結束後的行動。

 

你可以試著說一種精神的反思。

 

例:

寫了這麼多,希望看到這篇貼文的你,可以跟我們一起思考「愛的界線,能夠超越隱私嗎?」這問題。

 

...

 

說了一長串,但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記得,過年,回家抱抱家人吧。

 

...

 

或許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今天意外,就在我們身邊,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精神呼籲可以拉回觀點,增加你的貼文力道,並且讓你的內容更有價值與影響力。

 

不論1還是2,都要特別注意的是,願意看到最後的人,都已經是行動意願比較高的人了。

 

這時候他們只缺一點誘因或目標,就可以行動了。

 

所以如果你有優惠等等之類的,記得放到結尾再丟出,當作最後的推手,會比當作一開始的引導要來得有用。

 

結尾是人們抵抗力最低的時刻,趁這時攻下粉絲的心吧!

 

整體結構說完了,接下來是心法部份,有五個心法跟技巧是寫貼文可以注意的。

 

貼文心法與技巧

 

1引導閱讀而不影響閱讀。

 

貼文版面很小,因此避免再多餘的東西影響閱讀,尤其是許多小圖示那種,記得一行不要超過兩個,會非常干擾閱讀。

 

也不要加符號穿插在文字之中,盡量只出現在頭或者是尾即可。

 

範例如下圖:

社群文案範例

 

許多為了表現活潑感的貼文,用了太多符號,反而讓人難以閱讀,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2想像這則貼文在你牆上的感受。

 

沒有人希望自己牆上都是廣告,因此你的廣告也該有意義跟限度。

 

以及如果你的一篇貼文希望能獲得分享,那就該瞭解,這篇貼文會出現在別人牆上的意義。

 

每個人的牆面都是他自己的世界,他的朋友都會透過這面牆來決定他是怎樣的人。

 

所以一個人牆上如果老是抽獎文,那他的朋友也不會想看。

 

如果牆上老是遊戲分享文,那他的朋友也會覺得他整天都在玩。

 

如果牆上都勵志成功學,那朋友就會懷疑他是不是加入了什麼團體。

 

想像一篇貼文在你牆上,你會希望別人是怎麼看你的?

 

讓分享者覺得「分享這則貼文很有面子」。

 

這是我們寫貼文要有的體貼。

 

3長短不是重點,意義才是。

 

不要再相信寫文案要短一點這種話了。

 

只要任何一個瞭解廣告與文案的人,都應該知道,長文案效果比短文案要好。

 

除非他是一個不會寫文案的人。

 

常看到許多對於失敗文案的評論,都是說:太長了,看不完。

 

但這是抓錯重點的評論,因為就算該則貼文寫短一點,也不會吸引人注意的,也會被抓出其他缺點,像是用詞不精準、目的不清楚等。

 

但大家會直接說太長了,只是因為寫長,所以讓缺點更容易曝露出來而已。

 

關於這個問題,國內外許多大師已經做過無數次實驗,無一例外,長文案效果總是比短文案好。

 

不喜歡閱讀文案的人,連短文案都不會閱讀,面對這種人你不該寫文案,你該拍影片。

 

但如果你寫文案了,那就把它寫好,不必害怕長度,而該重視撰寫的意義與橋段的安排。

 

確保你每段字都有給到幫助,而不是填充版面的廢話而已。

 

臉書貼文的限制來說,就是五行內要給他意義,讓他願意點下閱讀更多這件事。而不是你只能寫五行。

 

瞭解你寫貼文的目的,別被限制給迷惑了。

 

4創意是點綴,不是必備。

 

社群經營是每日的生活,我們不可能每天都過得很有創意,那反而就不是創意了。

 

許多人寫貼文總想著這則貼文要有創意,尤其是外包公司要提案給業主時,也都是在煩惱這些。

 

但事實上每天的生活才是重點,創意是偶爾為之才會有趣。

 

所以不要在逼你的員工或外包單位,要寫出什麼有創意的貼文了,能夠每天好好溝通事情的貼文是更重要的。

 

至於創意貼文,遇到特別活動再思考就好了。

 

社群是日常便當、創意大餐天天吃就會膩了。

 

5不糾結用什麼字,要思考用什麼切入點。

 

這點在寫文案上都是共通的,但卻時常聽到許多社群編輯、小編一直為此煩惱,像是不知道怎樣形容比較好啊,不知道怎麼表達比較好。

 

如果用說話來比喻的話,社群就是每天的對話,不是演講場合或是報告場合的一次性。

 

每天的對話你應該是想今天要說什麼,今天想分享什麼,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切入點才是比較重要的。

 

想法比說詞重要,心意比修辭重要。

 

每個人在社群上,都是生活,我們把生活過得好,跟大家分享才是重要的。

 

用文字去包裝出「假裝過得好」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社群文案是更精準地表達心意,而不是虛情假意。

 

寫文案時,這一點心念,我們都要時常放進心中。

 

結語:

 
 

社群是我們的生活,不論是用臉書連接,還是用IG,又或是之後的AR、VR社群等。

 

我們離不開人,有人就有社群,我們總會出現自己的那一群。

 

因此社群文案可以說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文案,你要用心生活,你才能寫出走入人心社群文案。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找外包社群文案,有些團隊很貴,有些則很便宜一樣,只需要執行,你就能看見其中用心的差別。

 

一個只是把社群當佈告欄發佈吆喝,一個則是把社群當成店面,細細打理店面的一切,招呼每一個客人到來。

 

這是我們看到最多社群編輯的不同。

 

不論你是請人,還是外包社群,都可以看出這一點差別:有沒有用心把粉絲當成人對待。

 

這一篇要說是教學文,不如更像是勸世文。

 

 
 
勸每一個經營社群的人,都把社群上的人,當成人對待。
 

 

如此,我們才能是真的「有人」的社群。

 

祝福你們的社群文案裡,都有感情的存在。

 

文案的美:20180212 林育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