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超频计划

 peterchiu60 2018-02-12
前言


在提到等效光圈原理的各种科普文章底下,我们都会最后给出这么一个结论——在目前的原生卡口、自动对焦数码相机系统当中,135全画幅系统在等效光圈方面具有统治性地位。




但实际上,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们简单一思考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135全画幅(36×24mm)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当年徕卡带头做,大家跟随之后成为胶卷事实标准的一个产物,也就是说135全画幅系统能有现在这个地位只是由于系统的成熟度,而并非是因为135全画幅本身有什么殊异之处。


进一步想要想获得比135全幅系统更大的等效光圈,就需要比135全幅系统更大的传感器或者比目前135全幅镜头光圈更大的镜头,后一个在光学上比较难以实现,前者随着CMOS成本的下降,和哈苏/富士陆续推出44×33mm中画幅无反相机(短法兰距相对于宾得645Z这种中画幅单反在转接上带来了更多可能),基于更大底子的玩法也就水到渠成。


虽然44×33mm的CMOS也叫中画幅传感器,但是相比135全画幅传感器的36×24mm并没有大太多,对角线长度只长出了11.74mm,也就是说只需要镜头有5.87mm的冗余像场就可以应对44×33画幅的需求——实际上这个要求对于现在的中焦定焦镜头来说是相当宽松的,而且中焦镜头接大底抠等效规格基本要的都是极限虚化,边角画质可以放低到几乎无需求,进一步降低了对像场的要求。


中焦大光圈135全幅镜头等效规格做得最高的当属坐拥大口径EF卡口的佳能,而且佳能EF是全电子卡口,转接上障碍很少,所以类似加百列这样的转接环厂商很久之前就推出了支持自动光圈和自动对焦的佳能EF转富士GFX自动接环,这也让我们今天的测试成为可能。


顺便EF卡口作为一个三十多年前设计的全电子卡口,兼容能力强到什么程度呢?转接富士30年后的全新中画幅系统机身,不仅对焦和光圈都能正常使用,甚至EXIF里的镜头规格显示和部分型号显示都是正确的,挑图什么的丝毫不受影响:

尼康方面虽然没有自动转接,但是也有那么几支比较特别的大光圈定焦(28/1.4E、58/1.4G、105/1.4E),所以也简单测了几支。


另一个擅于高规格定焦镜头的厂商就是适马,当然转接的话直接选佳能口就好了——除了蹭卡口福利还能蹭存量福利,也就是玩腻了出二手的时候相对更好出。


当然这个玩法的一大问题就是富士GFX50s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定价妥妥的奢侈品,当然了,在这里你根本没有必要花五六万去买它,最好的选择当然是——

你可以连着佳能镜头跟接环一起租,到手就可以玩。


佳能篇

使用的转接环是加百列EF-GFX自动环,除开像场之外还顺便测试了自动对焦的可用性。我们从短焦距到长焦距对主流佳能定焦镜头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佳能TS-E 17mm f/4L

正常状态和极限移轴都有还不错的实用性,极限移轴的边角边缘略有崩溃,追求画质的话移轴量最好控制在8mm以内。转接之后等效规格为13.36mm f/3.14。

实用度评价:极高,等效13.36mm f/3.14还带移轴的广角镜头,即使原生卡口系统也找不出来,属于填补了规格空白的转接。


佳能TS-E 24mm f/3.5L II

正常状态还OK,极限移轴之后边角崩坏。转接之后等效规格为18.72mm f/2.73

实用度评价:高,虽然极限移轴的边角画质不好,但相比135系统众机而言这是唯一一个可以用常见的82mm圆形滤镜有效逆光长曝、不崩画质不崩边(GFX卡口的口径够大转接环不需要做收口)同时兼顾弱光性能拍星空的广角拍摄方案(看过之前风光测试的应该都懂这个尴尬),就算没有移轴能力也可以在GFX50S上拥有极高价值,何况收收光圈还能抠出来5mm左右的移轴量。

△GFX50S接佳能24移轴,普通82口径ND长曝演示,移轴5mm




佳能EF 24mm f/1.4L II USM

存在挡角。转接之后等效规格为18.72mm f/1.09

实用度评价:中,看起来规格很美似乎很适合拍星空,但是边角基本没有实用意义,能用的像场基本也就局限于135全画幅之内。倒是拿来拍超广角大光圈虚化有一定价值。


佳能EF 35mm f/1.4L USM

边角画质轻微崩溃。转接之后等效规格为27.3mm f/1.09

实用度评价:高,28/1.4E是什么鬼,好吃么?


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

相比一代边角画质提升但是无限远对焦下极限边缘有极小的一点轻微挡角。转接之后等效规格为27.3mm f/1.09

实用度评价:高,28/1.4E再次蹲在墙角画圈圈


佳能EF 40mm f/2.8STM

这么小的一个饼干头像场覆盖范围令人惊异,转接之后等效31.2mm f/2.18

实用度评价:中低,虽然镜头很小巧,表现很惊艳,但是机身和环实在太大了——图好玩图猎奇倒是OK,实用的话,135全幅加个35mm f/2很多时候比这套还更便携。




佳能EF 50mm f/1.2L II

边缘有很Lomo风的挡角,如果不在意的话等效规格是39mm f/0.936。

实用度评价:高,什么福伦达40……渣渣


佳能EF 50mm f/1.8 STM

像场覆盖率比50mm f/1.2甚至还强一些,等效规格是39mm f/1.404。

实用度评价:中低,135全幅+35mm f/1.4比它更值得选择。


佳能85mm f/1.2L II USM

分分钟教育你什么叫做真正的虚化,同时像场覆盖完美,比50L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等效规格66.3mm f/0.936。

实用度评价:极高,别的系统你去哪找自动的0.95夜神?

顺便个人感觉,佳能这个镜头配合富士的直出调校,电影感非常强,稍微后期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富士GFX50s并没有采用乱序的X-Trans CMOS,后期流程的软件兼容性非常好。

甚至可以强行PS一波:

佳能EF 100mm f/2.8L Macro IS USM微距

像场覆盖完美,边角存在一定畸变但是锐度还是有保障的。等效规格78mm f/2.18

实用性评价:低,别说这个等效规格轻松被原生卡口系统完爆,就算拍微距,也是像素密度高的小底更好用,拿个大底转接属于自找不痛快


佳能EF 135mm f/2L USM

像场覆盖完美,边角存在一定畸变但是锐度还是有保障的。等效规格105.3mm f/1.56

实用性评价:中低,这次轮到尼康说既生瑜何生亮了,105/1.4E配原生卡口机身各方面都比这套强。


佳能篇总结

非玩不可:TS-E 17mm f/4L、EF 85mm f/1.2L II

推荐使用:TS-E 24mm f/3.5L II、EF 35mm f/1.4L II、EF 50mm f/1.2L

可以尝试:EF 35mm f/1.4L USM、EF 40mm f/2.8STM、EF 50mm f/1.8 STM、EF 135mm f/2L USM

都是渣渣:EF 24mm f/1.4L II、EF 100mm f/2.8L Macro USM微距



适马篇

这里测试的适马ART系列定焦均为相应的佳能口版本。

适马14mm f/1.8ART、适马20mm f/1.4 ART


这两支镜头情况类似,都是被固定式遮光罩挡死了边角,不知道锯掉遮光罩之后实际像场有多少,所以不多做评价。


适马35mm f/1.4 ART

实际可用像场跟佳能EF 35mm f/1.4L II相仿,但是考虑到明显不如的画质,并不如35L II的可玩性高。等效规格27.3mm f/1.09。

实用性评价:中低,不如玩佳能原厂。


适马50mm f/1.4 ART

像场覆盖完美,仅仅边缘有点崩边,只是玩虚化的话问题不大。真不愧是反望远堆料标头的代言人(笑),等效规格39mm f/1.09

实用性评价:极高,如果又要暴力虚化、又要素质,还需要自动功能的话,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适马85mm f/1.4 ART

像场覆盖完美,边缘画质也能良好保证,略有畸变但是拍虚化毫无影响,而且没有85L II的大暗角。等效规格66.3mm f/1.09

实用性评价:高,虽然等效只有f/1.1,当不了真·夜神,但是相比85L II在画质等方面可以有更好的表现,整体造型也跟GFX50S更搭。


适马135mm f/1.8 ART

跟佳能135L一样存在超额像场区域严重畸变的情况,不过只拿来拍虚化问题不大。像场覆盖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等效规格105.3mm f/1.404
实用性评价:低,给个不用D850+105/1.4E的理由


适马篇总结

常用序列的定焦镜头当中除了转接50mm f/1.4ART有一定独特意义,可以获取虚化、素质、自动功能三合一之外,其它镜头不是因为各种原因像场覆盖不足没有实用性,就是输给佳能原厂镜头方案,再不然就是不如直接选择原生卡口的135全画幅系统,总之各方面都比较尴尬。


尼康篇



虽然目前把尼康镜头接到GFX50S上无法实现任何自动功能,E系列电磁光圈镜头甚至都调不了光圈,但是尼康也有那么几个规格特别的镜头,所以本段仅为满足好奇心,不推荐实用当中应用(没有自动对焦还能忍,光圈都调不了的话真的无法谈任何实用性)。

尼康PC-E 19mm f/4

等效规格是14.82mm f/3.12,而且移轴的实用度远不如佳能17移,也就是说基本只能当个稍微有点移轴功能的15定来用。

那么问题来了:给我个不选适马14/1.8ART+135相机的理由

尼康AF-s 28mm f/1.4E

等效规格是21.84mm f/1.092,看起来很美但是没有实用意义——黑圈过于明显。

尼康AF-s 58mm f/1.4G

像场覆盖完美,等效规格是45.24mm f/1.092,而且由于是G型光圈拨杆镜头——也就意味着可以用带手动光圈环的转接环来调光圈,加上有特色的焦外虚化,算是尼康这堆镜头里唯一一个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方案。


尼康AF-s 105mm f/1.4E

像场覆盖完美但是有暗角,畸变情况比隔壁强,等效规格81.9mm f/1.092,能算得上是最暴力中焦人像虚化方案——如果它不是尼康卡口的话那就更好了。由于追求暴力虚化基本必全开,能忍手动对焦摆拍的话也可以拿来一用,毕竟也是独步天下的等效规格。


总结


实际上这种抠像场的玩法,可以选择的镜头搭配也没那么多,基本就是50~135mm焦距、f/1.2~f/1.4(再小的话由于f/1.4除以0.78等于f/1.79,所以接1.8以下光圈的镜头会被135全画幅对应等效焦距的f/1.4镜头赢掉等效规格,更别提135全幅系统高度自动化的功能、机身相对来说极高的性价比,以及各种配套设施的实用性)、最好是佳能卡口(以便使用各种自动功能)的镜头用来抠等效光圈的虚化,实现135全幅系统上拍不到的效果;再不然就是用135的移轴镜头接上利用高可用度的冗余像场拿来拍风光,解决135全幅系统拍风光绕不开总要三坨屎选一坨吃——尼康灯泡欲顶天,索尼长曝噪一片,佳能提亮刑场见——的尴尬。


至于自动对焦功能方面的实用性(尤其是利用大光圈抠虚化的用户需要注意),佳能原厂的镜头基本都没有问题(35L II之类比较新的镜头可能有自动对焦罢工的情况出现),问题主要在适马,能完全正常使用的只有35mm f/1.4ART,其它多少都有点问题,不是罢工就是偶发焦点漂移,从这个角度来讲,佳能原厂镜头的转接实用价值又上了一个档次。


所以建议就是如果追求拍风光好用不膈应,就选17移轴或者24移轴(视自己对于灯泡的忍耐程度而定,个人推荐24移)转接使用。对于拍妹用户强烈推荐85L II(对于麒麟指用户105/1.4E也是可以选择的方案),这绝对是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就像你当初用套头入门之后第一次拿到一支小痰盂一样惊艳。至于其它方案,玩玩就好,真论实用性,没有能与以上二者相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