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黄帝内经》中,几乎只讲了针灸而没有讲汤剂学,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论:当时靠针灸就可以治好大部分的疾病,而不必像现在这样逢病就吃药,这也说明当时针灸水平之高妙!。 七方十剂是指:方有七而剂有十,最早出自金代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七方者,大、小、缓、急、奇、偶、复也;十剂者,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也。 七方者: (一)大方 (1)大方的条件:①取穴多;②用针粗;⑧手法重。 (2)大方的适应症:①脑出血;②多发性风湿性关节炎;⑧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后遗症(此症多侵犯小儿,唯小儿用针宜细,随刺即起,谓之小儿针法。取穴宜多,有时多至数十穴)等。 (二)小方 (1)小方的条件:①取穴少;②用针细;⑧手法轻。 (2)小方的适应症:新病、轻病、身体虚弱的患者。 (三)缓方 (1)缓方的条件:①取穴少;②留针时间短;⑨间隔日期长。 (2)缓方的适应症:应用在许多慢性疾患,如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等。 (四)急方 (1)急方的条件:①穴位明显好找;②操作简便迅速;③针灸后立刻见效。 (2)急方的适应症:取穴不拘多少;随时随地都可以救急应用。例如:抢救晕车、晕船、急性胃肠炎、癫痫发作、小儿惊厥、晕针较重等。 (五)奇方 只取一穴,中病而止,叫做奇方。例如:牙痛针翳风,癫痛取太冲,头昏针百会之类。另外,只用一穴,屡次使用,病愈为度,也叫奇方。例如:因怒气失眠,屡刺行间;消化不良,屡针中脘;腰痛常用委中之类。 (六)偶方 (1)同名穴两侧都取用,或穴位数目相等,都叫做偶方。 (2)偶方多用于全身病,使左右经络达到平衡。例如:四关穴,两合谷、两太冲同时并用,或不论采用何穴,必须两侧同样针灸。 (七)复方 有三种形式: (1)配合法:取了一穴,恐怕力量不足,再加上同样效力的一穴。例如:头项强痛,取了风池,又加天柱。腰腿疼,取了环跳,又加委中。 (2)并进法:同时患有两种病,例如:膝关节炎,还有消化不良,针膝眼治膝关节炎,加中脘治消化不良,再配上胃经的合穴足三里,对膝关节和胃病都起作用。三穴同时并用,对这两种病都能收到效果。 (3)分治法;同时患有两种不相连属的病。例如:已患面神经麻痹,又起了荨麻疹。取颊车、地仓、四白、翳风治面瘫,同时又取曲池、臂腈治荨麻疹。分别治疗,不相关连,而两种病同时收效。 艾御享堂
|
|
来自: 文之沁zhe2fzm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