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为什么80后与90后既不相同,也不认同?

 向上生长a 2018-02-12


80后和90后,相同还是不同?


在不同代际的人眼中,有着完全不同的答案。


吴晓波的节目里有个卡通形象叫“890”,很显然,在晓波老师的眼中80后和90后是接近的,起码是相似的,因为对一个60来说,80后90后都是“年轻人”。


在培训里,讲师们也更愿意把80后和90后定位为同一代人,像《80后员工怎么管、90后员工怎么带》这样的课程曾经非常流行,在大部分70后管理者的眼中,80后和90后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新生代员工”。


但当你有机会去近距离地观察他们,你就会发现:现实和我们想象的其实很不同。不信你可以分别问80后、90后一个相同的问题:你觉得你们和他们一样么?


通常80后的回答会有点犹豫:可能不太一样吧……


而90后的回答会很坚定:肯定不一样啊,我们怎么会跟他们一样呢?


你看,不同的表达方式其实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的结论也是:80后和90后之间,既不相同,也不认同!


80后和90后唯一的共性是“自我”


作为70后的Leo叔,最早也是将80后和90后混为一谈的,为什么?因为对我们这些在集体主义氛围中长大的70后来说,80后和90后都太“自我”了。


我还记得我带的第一个员工是一个80年出生的男生,我交给他一个任务,两天后他答复我:这个事我干不了,你安排别人做吧。我当时就发飙了,因为这样的态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同时我也很震惊,他竟然会用这么自私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后来,我发现是我反应过度了,因为大部分80后都是用这种方式来思考问题的。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我”成为了他们思考的中心。


今天,我们可以更直观的来解释这个问题。60、70后与80、90后的关系,是隔河相望的关系。




河的这边是集体主义,河的那边的个体主义。河两岸的人们由于价值观基点的不同,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当60后、70后去观察河对岸的80后、90后时,都会很自然地把他们划为一类,因为“他们和我们不是一伙儿的。”


80后和90后最大的不同,也恰恰体现在“自我”


老同志们觉得他们是一伙儿的,不代表他们自己就这么认为。


2013年,80后和90后在网上对骂了整整一年。80后攻击90后“脑残”,90后反击80后“装逼”。这让对岸的老同志们看得实在有点懵:你们不是一伙儿么,咋打起来还这么凶呢?


别人看热闹可以,但叔就要仔细想想:这是为什么尼?


这一想还真不得了,一下子有了大发现!


Leo叔发现:虽然80后、90后都很“自我”,但是他们“自我”的能量、气场、感觉、味道又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80后的姑娘会攒几个月的工资买个包包,但90后的妹子打死不会;80后的姑娘背着驴包挤地铁也觉得挺有面子,但90后的妹子会觉得你们还真是有“乡土气息”;80后的姑娘会想,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这点生活的品味,90后的妹子会说:靠,这么苦逼加班就为买个包,这活得也太不幸了!


80后自我,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


90后自我,只要自己高兴就行!


所以同样是“自我”,目的却大大不同。


80后与90后的冲突,源于“价值观”的不同


在90后眼中,所有岁数比他们大的人都很“装“。对60、70后,他们还有一点宽容,唯独对80后,只要看到他们装90后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屑:自我就自我呗,还老是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其实这就是价值观的区别:80后用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做自我的事,90后用自我认可的价值观做自我的事。


那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是我们评价外部世界的标准。说得再深一点,就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实力对比。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90后比80后的能量更强,在与外部世界的实力对比中更容易处在优势地位,也就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为什么90后能量更强?这又是个深入的话题,叔只能在这留个话口,以后有机会再详谈。


80后追求成功,90后追求幸福


你为什么工作?


这个问题可以最直接的反映出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


金钱、地位、梦想,我们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如此。无论顺序怎么排,这些答案之下的逻辑是一致的,那就是“成功”。


过去30年,每个人都在马不停蹄地追求“成功”,更准确的讲,是”别人眼中的成功”,因为就算你获得了财富,也不一定有健康的身体可以享用;你算你很有地位,但也逃不脱虚华背后的孤独;你说你在为梦想努力,但是请问这个梦究竟是你的还是别人的?


但90后不同,他们很少会把工作放在人生的首位。在他们的优先排序里,情感比工作重要,兴趣也比工作重要,为什么?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幸福,而工作只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手段,绝不是目的。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90后们的众多“奇葩”之举:


我不出差是因为女朋友来大姨妈了……

(女朋友比工作重要)


我没上班是因为被兄弟拉去打游戏了……

(兴趣比工作重要)


我辞职是因为天天早上都打不到车……

(幸福感感比工作重要)


总之一句话:对90后来说,幸福比成功重要!


90后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


价值观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叫做”期望价值观“与“执行价值观”。说白了就是平时的时候你怎么想,做的时候你怎么做。


对于老同志们来讲,这两个价值观通常是不一致的。比如一个老太太被撞倒因为无人施救而不幸去世,大家会在网上一起狂喷那些见死不救的人,但问题是,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言行一致的去救人么?


在各个代际中,90后的这两个价值观是最接近的,无论是“口无遮拦”还是“藐视权威”,总之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说,怎么说就会怎么做。


而80后就远没有这么轻松了,说一句话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支持这个又不能得罪那个,说话都如此更不要说做了,那必定要思前想后,权衡利弊。


所以,不是90后想要的东西80后不想要,只是因为80后更看重别人的眼光,这让他们在想和做之间无法保持一致。


为什么帮助90后产品火起来的,反而是80后?


价值观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因为它既是我们评判这个世界的标尺,也是我们所有行为的内在动力。


以“自我”为价值观基点的人会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炫”!所以你看隔个把月就会有一款为炫而生的APP火遍全国。我还是得说说美图和脸萌,虽然是老梗了,但是老同志们普遍都知道,叔也更容易用它们把道理讲明白。




同样是为了炫,这两个产品满足的需求却是不同的。


首先是美图秀秀,它提供了把人无限变美的可能,所以很明显,美图满足的是80后的需求。背后的逻辑是:无论像不像我,只要别人觉得够美就行。


脸萌不是,用它做出的头像为了突出个人特点,通常都会比原片还丑。丑是为了个性,这显然是在满足90后的需求。


这个很容易理解对吧,但是你们能理解为什么脸萌最后火起来恰恰是因为80后而不是90后么?


脸萌早期一直在90后的小圈子里默默的流传,90后玩得很嗨,但是不火。直到他们融了钱,直到他们开始大规模推广……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有一天80后们开始蜂拥而至,脸萌才真的火了!


80后为什么会来玩90后的APP?

因为80后们都在想:咦,为什么每个人都在玩?再不玩我就OUT了!


同样的道理,再举个例子:《后会无期》和《小时代》


作为韩寒的处女电影,《后会无期》票房表现得不错,但是他跟郭敬明的《小时代》还是不在一个量级。




《后会无期》是拍给80后的,《小时代》是面向90后的。从受众群体上来说,80后有2.2亿人,90后1.7亿,90后在人数上远不占优势,但是为什么能在票房上完胜对手?


答案是,有大量的80后跑去为《小时代》买单。


为什么80后会去看《小时代》?因为要吐槽,都说90后脑残,没看过《小时代》怎么知道90后残成什么样子?周围的人都在黑《小时代》,不去看看都没法和人家愉快的聊天。


所以,虽然90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生力军,但买单的事还是要交给80后来做。


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太难,唤起人的虚荣心却很容易。难怪80后会是“剁手党”的主力!


开个玩笑,别喷、别喷、别喷啊!谨防一不小心把叔也给喷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