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橡树 | 小心,地雷——中越边境排雷随感

 Greg4118 2018-02-13


鸣谢各位朋友对《流浪的橡树》原创的支持。

远征军系列连载中:

第一次远征军《中国远征军,出战国门》《临危赴难》血战同古(上)血战同古(中)血战同古(下)

腾冲会战系列《血战高黎贡山》《浴血来凤山》《腾冲涅槃》

钢的花朵——宋美龄抗战断章

抗战,记住蒋经国

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刀——戴笠将军

翁达,黄埔四期的抗战名将

抗战战略魂——蒋方震

八岔岛,鲜为人知的知青们边疆保卫战



我在手机百度里,看到了一则新闻:


新年前,中国军人开始又一次中越边境排雷的报道。


于是,今天开聊的,便是地雷。


地雷,是低门槛的廉价高效的防御型武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普遍都看过《地雷战》,当然也就“谙熟”地雷。


在电影里,人们相信是地雷炸跑了日本鬼子。也就相信了地雷是人民战争的利器。


其实,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之后,地雷虽然再无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威力,然而,地雷以成本低,应用广且门槛低,依然普遍运用在战争之中。


尤其针对步兵的各类防步兵雷,运用最为广泛。


客观上,防步兵雷是现代具有无差别杀伤力的武器。


无论参战武装人员,或者是误入雷区的平民,各类防步兵雷都具有同样的杀伤力。


由此,二战之后,地雷被更多的人们认为是极不人道的武器。


进入二十一世纪,甚至,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发明的地雷布放器材,也为主流国际社会视为非法而予以禁止。



防步兵雷最早应用在1904年日俄战争。


俄军最早在实战中大规模使用了防步兵雷。


当时,防步兵雷才发明问世,俄军在阵地前,按照防御火力次序配置,布放了大量的防步兵雷协助防御。


随后,日军以人海战术发起轮番攻势,完全无法逾越俄军防御,伤亡惨重。


地雷威力就此得到世界各国军队重视。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地雷成为人类在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后,世界各国竞相研发、列装和使用的重要常规战争武器。


在机械化战争中,步兵和战车无疑是战争的主角。所以,地雷演化、发展成为两大家族,即防步兵 (AP) 地雷,以及防坦克 (AT) 地雷。


防坦克 (AT) 地雷相对承压力较大,布放复杂。而防步兵 (AP) 地雷却以埋设简单,方便、快捷,往往在战争中应用更为广泛。


后患自然也就更大。


通常,军队根据阻击、滞缓、防御、警戒等军事任务,在各类交通线、阵地前沿,甚至其他不定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布放地雷。


这类布雷,往往多以防步兵雷为主。


原则上,布放地雷需要在雷场以草图、拍照等等,进行标识、记录。以备战后清除。


然而,在实战中,参战军队往往以为军情紧急,不得已忽视着这些细节。


在1979~1989这十年,中越爆发了边境冲突和战争。同期,苏联和阿富汗也爆发了一场全面冲突和战争。


无疑,在那个时代,中国、越南和苏联的军队编成,及主要作战思想非常接近。


彼此心知肚明地强调大兵团步兵攻击和反步兵攻击——低成本的地雷,自然成为当时参战军队大量采用的常规制式武器。


由于军情如火,战事惨烈,参战军队更多为考虑战争胜利,不计成本地布放地雷。



甚至,各方军队特战分队潜入敌后布放地雷——本来防御性的地雷,也就有了一定的诡秘性、攻击性。


可以说,当年激战中的军人,全力以赴是为了杀死“敌人”,自然是无暇去考虑战后的战区重建的问题。


如今,军人们在战争中想方设法布放的地雷,已然锈迹斑斑。悄无声息中,这些锈迹斑斑的地雷,却在山地丛林,暗藏杀机。


在阿富汗战争中,苏联为了保护交通线和重点基地,在战区部署了天文数字的防步兵雷。


苏联防步兵雷做工精细,在五公斤左右压力下,即可引爆。



截止1989年苏联撤军,苏军地雷导致包括武装分子和平民在内的近三万阿富汗人死亡。


1994年,国际红十字会对阿富汗战后地雷布放情况进行调查后,发布统计与评估。


他们认为,大约有100~150万颗地雷残余遍布阿富汗境内。如要一个不留全部彻底清除,需要4300年。


相比阿富汗战场战线混乱、复杂,中越边境战线较为明确。


当时的战场布设地雷,主要集中在中越边境线纵深。尤其以具争议的中越边境线纵深。


虽然战线较为明确,然而战区地势复杂,植被茂密,更兼中越两国数次边境谈判后,曾经的边境线有了较大的改变。


由此,中越边境地区残雷状况,同样非常复杂。


中越边境冲突、战争持续十年——中越边境线地貌复杂,植被茂密。同一战区,双方或攻或守,互相布雷,也就持续了十年。


当年挂在树枝上的地雷,日晒雨淋,树枝枯朽,坠落地面。或者暴雨冲刷,便沉没地表。


反之,深埋的地雷,却因为热带植物旺盛的生长,一路随新芽携带,藏于葱郁灌木之中。


地雷一旦布放,多年以后再来清除,困难显而易见。


电影里,如果踩到了地雷,主角往往敏锐发现,踩住不动,然后细心处理,转危为安。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防步兵雷是不可能浮在地表,让你“踩住”,体会一番有惊无险。


触雷即爆炸,地雷的爆炸总是突如其来,防不胜防。这正是地雷的危险。



中越战争结束之后,国内媒体不乏有着中越边境居民被地雷炸死、炸伤的报道。——那场战争已经逝去近三十年,然而,死亡的阴影已然飘浮在那块土地。


显然,清除地雷,是现在中越边境曾经的战区重建的基础。


中越边境战争战后,新闻报道多次有中越边境雷区清除残雷的行动。


每一次这样的行动固然可以扫荡一些潜在的危险,然而事实上到了今天,中越边境的残雷问题,依然给当地平民生活带来潜在的巨大危险。


这便是战争的伤害。这种伤害往往祸及数代。


中越边境当年战区面积数十万平方公里,当年中越两军埋设的法国制造的、日本制造的,美国制造的,苏联制造的,中国制造的各式各样的防步兵雷,何止百万?


如此规模的清除残雷,一次最多不过清理数平方公里,如要彻底,却需要多少的时间。


据说,中越边境有一个村被称为“地雷村”。有统计说,该村周边即埋设有数十万以上的各式地雷。


埋下这些地雷,直接成本不过一、二百万元人民币。


如今要彻底清除这些地雷,除却要花费数以亿计的军费以外,更要冒生命危险。一劳永逸,谈何容易?


理论上说,中越边境的地雷,和阿富汗及更多战场的遗留地雷问题一样,在理论上说,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


在新闻发布图片上,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军人们正在这片土地上冒险工作着。


他们冒险清楚一块又一块土地上的地雷,快乐地手牵手,无所畏惧趟过曾经危机四伏的雷区。


这样的照片,熟知战区残雷凶险的人们看了,不免手心一把冷汗。



又是2月,早春。


南方,那一片广袤的红土,如今已然葱郁。


虽然毗邻越南,如今在灿烂阳光下,静谧的山峦,葱郁的灌木,怒放的野花,湛蓝的天空,如此肆意堆砌着春意与诗意。


这一切让人无法联想到战争。


其实不知何年,曾经风靡一时的“血染的风采”,已经哑然无声。


过去,总是容易被人们淡忘。



在2月16日即将来临之际,看到中国军人再次冒死在曾经的战区排雷,似乎让人更为感触去看1979年2月16日爆发的那次战争。


只有记住战争,我们才会随时清楚战争给生活带来的伤害。为此,我们才可以觉悟地抵制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