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草莓温室建设 在北京地区,草莓的冬季生产种植一般都是传统的砖砌后墙日光温室,冬季可以实现不加温生产。后墙有24(单位:厘米,下同)砖墙+10聚苯保温板+24砖墙、37砖墙+10聚苯保温板+12砖墙、37砖墙+10聚苯保温板等等。 日光温室之所以能做到冬季不加温生产,主要还是靠温室后墙的保温蓄热功能。温室后墙建造,虽然相同规格的材料排列方式不同,但是组成的复合材料的传热系数是一样的。但是,在建造日光温室时,内墙宜采用吸热系数大的材料,外墙宜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这样温室在白天的蓄热能力相对较大,更加能够保证温室在夜间的温度。 例如:日光温室后墙 “37砖墙(内墙)+10厚苯板+12砖墙(外墙)”与“24砖墙+10厚苯板+24砖墙”相比,虽然保温性能是一样的,但是前者的蓄热能力要比后者好,实际使用效果比前者较好。 北京地区37砖墙+10聚苯保温板的日光温室完全可以满足草莓的生产需求,不用在温室后墙上再增加额外的投入。但是传统的砖砌后墙的日光温室土建造价较高,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新型日光温室,造价相对较低,并且基本可以满足北京地区草莓的冬季生产。 ▲这个是温室的北立面,顶部放风口布置在北侧土墙的上部,坡度较大,避免了传统日光温室顶部放风口容易积水的问题。 ▲上面两图是温室的内部。 这种日光温室,用温室骨架及钢丝网、防水布做成后墙的框架,中间填土做为温室后墙的保温层,完全不用砖砌,造价上要比咱们传统的日光温室低很多,保温蓄热性能又要比砖墙要好,北侧土墙厚度一般为1米左右,可根据地区不同来调整,他同时又要比山东的土后墙日光温室占地少,土地利用率高,并且也更结实耐用。 这种日光温室全部运用钢骨架支撑,北侧墙体利用岩棉保温被(岩棉具有蓄热保温性)覆盖,造价更低,也基本能满足草莓的冬季生产需要。 ▲上面两图是岩棉后墙。岩棉后墙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稍差,如果用来种植果菜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以上的内容主要为日光温室后墙的设计,下面来说温室前屋面的设计,在前屋面的设计中,我们首次提出前主屋面角的概念。
传统的日光温室的前屋面角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温室的实际采光或透光情况,所以,我们日光温室的设计中引入了前小屋面角和前主屋面角的概念,他们对应的就是前小弧线和前主弧线(温室主采光面),这几个名词可以上图找到对应的位置。 前小弧线需保证温室前端1米宽左右距离的高度在1.5-1.8米左右。这样的好处有:a.方便了种植人员操作;b.保证温室的有效面积(保证温室前端的植株生长空间)。 前主弧线即是日光温室的主采光面,日光温室80%以上的采光都是通过这个面进入日光温室。我们需要在兼顾造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日光温室主采光面的透光率,以提高日光温室冬季的温度,提高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因为日光温室的覆盖材料多为薄膜,
所以,40度的入射角或50度的投射角是影响透明材料透光率大小的临界点。在兼顾日光温室造价的前提下,需要保证冬至日10时到14时的前主弧线太阳最大入射角小于50度。以提高冬季日光温室阳光的投射率! 同时,日光温室前主弧线顶角(前主弧线顶点处与水平线夹角)要尽可能的做大,以免造成温室顶部积水现象。 为解决现有日光温室顶放风口积水问题,可采用在顶放风口处增加固定钢丝网,或者是在固定防虫网下面间距20cm通长布置幕线的方式。固定钢丝网的方式防兜水效果好,但是造价高、施工难度大;防虫网下布置幕线的方式,造价低,施工方便(但是防虫网必须用卡槽卡紧),基本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造价低、运行费用低、经济实用、适合实际生产的连栋温室,即双层膜温室。 在实际应用中,它基本放弃了温室四周立面的采光,全部依靠顶部薄膜采光,四周覆盖,也是两层或三层的薄膜+棉被的覆盖,保温性能好,顶部是由两层薄膜+一层内保温被组成,这种保温被不同于以往的温室保温被,保温被的保温性能要比上面的好的多,由上下两层200D牛津布+一层珍珠棉(位于上部,主要起防水及承接温室上部露水的作用)+一层300g/m2的喷胶棉(位于中部)+一层无纺布(位于下部,具有吸水性,防止露水产生)组成(保温性能基本可媲美日光温室外保温被)。由于这个保温被较重,托起保温被的托幕线,也不能采用传统的托幕线,而是换成了涂层钢缆。 其次,新型保温被传动选用伞绳传动形式,采用专用驱被卡,保温被由温室两侧同时向中间收拢,最终重叠一部分,极大的增加了温室的密封性。所以,保温效果要比前一个好的多,也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内保温形式。 这种温室骨架加工的比较少,造价较低,并且工期也短,冬季取暖费用很低,比较适合规模化的生产性种植,但是,这个温室外观不好看,观光效果差点。 草莓立体栽培模式 下面介绍草莓的几种立体栽培模式, ▲常见的“H型”草莓栽培模式,种植草莓的栽培槽可由黑白膜+防虫网无纺布等代替。 ▲双层的H型栽培模式
其相对于单一的“H型”草莓栽培模式,双层的H型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更高(节省了半个过道的宽度),单位面积温室种植的草莓苗数量更多,产量也更多。 ▲双排“H型”草莓栽培模式。 栽培架采用φ20热镀锌钢管及L30角钢焊接而成,宽0.75米,高0.75米,长度可根据需要延长。每组栽培架由左右两排栽培槽组成,每排栽培槽由多个栽培槽组成,方便人员管理和作物更换。 ▲草莓“A字型”栽培模式 其通过草莓栽培架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普通地面栽植土地利用率的3.5倍)。 优点:同“H型”草莓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缺点:由于草莓“A”字型栽培模式,种植比较密集,栽培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挡光现象,故而,此种栽培模式一般需要配备补光系统。请种植者选用时注意。 ▲草莓“山”字型栽培模式,是适合观光采摘的一种草莓立体栽培模式。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这得从采摘的顾客群体来说。草莓的观光采摘园一般会在城市的近郊地区,来这里采摘草莓的顾客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主要是父母带着孩子。“山字型”草莓立体栽培模式能够更方便的为采摘顾客提供服务。 从身高上来讲,“ 山字型”草莓栽培模式实现分层栽培,父母和孩子可以提着采摘篮可以边走边看边采摘边拍照,省去了弯腰或者下蹲麻烦,提高了顾客的体验和观光效果。 从土地利用率上讲,它比双排“H型”草莓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3。更节约土地,产量更高。 从节能减排上讲,它不像“A字型”草莓栽培架那样,会造成栽培架之间较大的遮光现象。不用另外新增补光系统,耗能小,造价低。 两种草莓高架育苗模式 草莓简单实用立体栽培模式就介绍到这里。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草莓的高架育苗模式。 传统草莓育苗在地面上,铺设子苗槽等,无土育苗,土传病害避免不了,并且操作压苗过程中,工人连续下蹲作业,劳动强度大。
于是,我们做了平架式草莓育苗模式,将原有的地面育苗提高的半空中,秋季定值母苗,冬季用薄膜覆盖母苗,来年春天缓苗时间短。
草莓栽培架高1.0米,宽1.3米,中间母苗栽培槽宽0.25米,槽深0.30米,由黑白膜及防虫网构成。母苗栽培槽两侧平面各布置4-5道PVC子苗栽培槽,用于草莓繁育。在春秋棚内育苗时,要注意栽培架的高度和春秋棚两侧通风的高度,这两个要相统一,并且,北京地区夏季要进行遮阳降温,以免子苗被热死。 第二个是高架育苗是:草莓三角架育苗,其通过草莓育苗栽培架向草莓母苗两侧下部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草莓苗品质。 这种育苗栽培架为南北走向(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遮光,但是草莓子苗之间的空间较大,通风效果较好),采用无土基质栽培,并可采用比例施肥及滴灌系统,水肥的供给系统易实现自动化。 草莓母苗可种植在用黑白膜、防虫网以及无纺布等形成的栽培槽内,子苗用专用的草莓子苗栽培槽(下口宽5cm,上口宽9cm,深9cm)栽培。 三角架育苗栽培为南北方向布置,在连栋温室内布置时,湿帘风机的通风方向最好也是南北方向的。在夏季高温时,开启湿帘风机后,冷空气会较多的沿着三角形草莓栽培架之间流过,促进草莓叶片的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进一步的降低温室内草莓种植处的空气温度。 如果湿帘风机是东西方向时,开启湿帘风机后,冷空气在温室内流动时,在三角形栽培架之间能明显的感觉到来自三角架上草莓苗的阻力(此时的草莓栽培三脚架相当于防风林,当风向与防风林成直角时,林带附近的风速可减低70-80%,距离二十倍带高处风速减低20%,从而改变温室内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从湿帘处进入温室内的冷空气,大多数会从三角栽培架上方通过,并从风机侧排出,只有较少的冷空气会从草莓苗之间通过。 并且在空气流动时,由于经过三角架上层层的草莓苗的阻力,空气流动速率会越来越小,最终不能造成或较少造成草莓苗叶片摆动〖古在丰树等(2007)研究表明,在0-0.5m/风速范围内作物光合速率随气流速度增加而增长,其原因是气流打破了气孔限制进而提升了作物的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杨振超,2006)〗),较大的降低了草莓苗生长处空气的降温效果,造成三脚架栽培之间局部温度偏高的现象,对草莓苗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草莓子苗收获 补充一点,草莓育苗灌溉时,子苗和母苗的滴灌一定要分开控制,走两道管道, 母苗灌溉次数要远多于子苗, 这样后期灌溉管理会比较方便。 作者:刘继凯(北京众博熙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