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自动对焦的性能提升

 明远小筑 2018-02-13

对焦与测光,是常规摄影里最最基本的机能,焦点不实、曝光不准,除了外力干扰,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它俩在“捣鬼”了。

现在的手机相机里,基本上都已采用了【自动对焦 测光】和【屏幕手指点测对焦 测光】这样的机能,有好多手机还能实现对焦点和测光点分离操作。但对于大部分普通手机用户来说,这个分离功能用的不会很多,甚至手指屏幕点测也很少用。基本上普通用户的拍摄习惯就是:一看景不错,掏出手机来就“咔嚓”了。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用的都是【自动对焦 测光】。

对于风光场景来说,自动对焦配合中心加权平均测光,基本上都能获得一幅合格的照片,但我们也遇到一些手机在面对画面构成比较单一(比如海天一线)或者照度比较低下的非常规光照场景时,出现来回“拉风箱”(对焦困难)甚至自动对焦失败最后还会拍下模糊照片的情形。

这就有问题了!

大连,黑石礁2015年2月7日 下午5:29:06

对焦失败的案例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年冬天,晚饭后去海边散步,碰上藏传佛教弟子在沙滩上举行火供仪式,觉得很有人文纪实意义,于是掏出手机来拍了几张。

刚开始看全屏画面,暖色调的篝火映着冷色调的天空,感觉还挺不错的。但稍微一放大就发现,画面细节十分模糊,没有清晰点,就赶紧查了一下拍摄信息:快门1/40秒,还不致于晃动模糊到这么程度;感光度ISO130,也不致于数码成像画质粗糙、需要降噪模糊到如此地步……然后,我就不“死心”地又前后左右变换拍摄距离、取景视角,结果都一样,细节模糊。

在这之前用的时候这台手机都没遇见这样的问题,猜想最大的可能,就是低光照下对焦机能失效或者不适宜的防抖启动导致意外对焦失败。于是现场掏出了另一台手机(那几天有3台机在做多场景实拍对比评测),在同一场景下进行了对比补拍,依此PK出了不同型号手机面对相同拍摄条件下拍摄性能的真实能力高低。

大连,黑石礁 2015年2月7日 下午5:30:33

这一幅同样是1/40秒的曝光时间,ISO64,成像清晰,对焦没问题。但用这台手机拍也遇到了一个问题:前后持续拍摄的快门时间在1/30秒到1/100秒之间的24幅画面中,有3张在1/30秒左右的出现了晃动模糊。

所以,这里我们还会注意到,一种拍摄机能,如果用于实拍,不光要具备足够的准确性,同时还要达到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才能在应对真实变化的外界拍摄环境中拍出像样的合格照片来,而不是碰运气似的凑巧拍到了好照片,更不能像前一幅画面那样,都模糊了还硬拍下来留下了“罪证”。

除了那些玩另类视觉的,绝大部分手机用户估计都不太可能说“我就想拍一幅细节不清的印象派照片”。所以,与其让拍摄者失望,还不如不拍。在镜头处于来回对焦操作、尚无法正确聚焦的时候,手机自己最好有一个判断,直接禁止快门开启,杜绝拍下一幅模糊的照片。

“不对焦也可以拍照”的功能不是不可以有,我觉得放在专业(手动)曝光模式里或者可以自定义,让老司机们玩比较合适。

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如果碰上“死活”就是对不上焦的场景,直接卡死不让拍的话,早晚会让人急得抓狂(直接把手机给摔了那就麻烦了)。所以万全之策,除了在器件和技术上升级,提高对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外,有针对性采取一些应变机能和拍摄技法,来提升照片拍摄的成功率是很有必要的。

譬如说,来回拉了3、5次“风箱”后,干脆就放弃继续对焦尝试,利用景深原理(效仿一下照相机的“超焦距”),将焦点设在一个折中的距离点上,让2、3米开外都处于可辨认可接受的模糊圈范围,也就不至于拍出一片模糊不清的画面了。

而对于拍摄人物的场景,脸部自动识别现在也是十分普遍了,但脸部识别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也是参差不齐。我们遇到NG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明明有一张大脸摆在你面前了,掏出手机来“咔嚓”一下,虚了——来不及识别到位或者干脆没识别;二是明明在屏幕上看到已经脸部识别了(小框准确套到脸上了),但拍出来的人还是虚了。

对于第一种情况,除了检讨器件性能外,检查一下脸部识别机能的启动机制和执行流程,看看是不是哪儿有BUG也不好说。(当然,如果说这个价位的机型灵敏度可能就做到这个级别了,那我们就不继续聊这个话题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从表面上看,不太好明确这中间遇到了什么问题,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这和用手指直接点击屏幕上的脸部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意思?只要它一识别、小框一罩上人的脸,直接把它当作点测机能来执行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除非这个脸部识别本身就有问题,这好像又回到第一种情况去了:-)

举个例子

有一次雨天在世界之窗广场的拍摄间隙,我用手机拍下了这样构图的画面。虽然模特小玉的脸部不完全是在画面中心,也不完全是正脸,但手机还是自动进行了人脸识别,并且正确地框住了小玉的脸。正常情况下,这样的识别和对焦结果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了,但拍摄的结果画面中我们看到,脸部脱焦了,整幅画面的成像焦点跑到背景上去了。

持续拍摄的几张都没有出现改观,只得将手机从原有机位上“摔”开再重新回来构图“摆拍”。这一次,脸部识别准确到位,人物真正成为了这一画面的视觉中心。

深圳,世界之窗 2016年10月19日 下午1:43:24 小玉(中国)

突然有种疑惑:手机脸部识别的结果好坏有自动判别机制么?

另外,我们再说说复杂一点的多人合影,前后摆酷的,手机同时识别了好几张脸,然后需要权衡“主次”的,怎么应对比较人性化?

虽然对于手机这种“广角 小面积成像传感器”来说,大多数合影时前后排那一点景深关系基本算不上个什么事,直接拍了,前后也都在可接受的模糊圈范围之内。并且,如果识别出了十张脸,这十张前后脸的距离都能读得出数据的话,那么依据自身光圈和成像面积算得的景深范围,从十张中选取一个焦点,使景深正好覆盖这十张脸,问题也就圆满了。

但真要一个大头在前、后面九脸拉开了距离沿街站立,前后强烈深度透视的,这架势(距离)肯定超出了手机自身的景深范围,这种情势下,估计大家都会默认“脸大优先”的玩法,选择前面的脸合焦就拍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考虑直接在屏幕上做个小弹幕,提示用户自己点选一个作为主角,事情也就变得简单而又有趣多了。

深圳,英迈吉实验室 2016年11月18日

想知道自己的手机能同时对几张人脸进行识别么?找一、两张多人的合影照试试就知道了:-)

请返回拍照手机栏目 准备怎么拍

继续阅读

2. 自动测光的智能性

影像路漫漫 志者同行

原创图文 仅限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