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自一人面壁修行

 海滩拾贝 2018-02-13


人是群居动物,害怕孤独。人的生存方式决定他必须依赖他人才能存活。许多种类的动物都是在刚刚出生或出生不久就可以独立存活的,所以我们知道有些动物的父母会把幼崽从身边赶走。但是人却不行,婴儿没有父母的哺育呵护就会死掉,完全没有存活的机会。人对孤独的恐惧应当是从这种生长坏境中自然形成的。


即使在长大能够在物质上独立生存之后,人还是依恋着周边的人。也就是说,在没有物质生存的必需之后,人在精神上还是依恋于他人的。所谓他人,从宏观上看分为两类,一类是熟人,一类是生人。他们都与个人的生存发生关系。生人包括为每个单个个人提供衣食住行服务的陌生人,这些人通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机制为个人的生存提供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现代社会中已经极少有人能够去过梭罗当年在瓦尔登湖畔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了。而熟人则包括与个人有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的一个小圈子。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小圈子,即使没有情人、朋友和姻亲,至少还有血亲。


人在精神上对他人的依恋主要指向亲情、友情和爱情。有这些情感生活时,人会感到幸福,没有就会感到痛苦。那些孤儿和没有兄弟姐妹的人会觉得凄惨;那些没有朋友的人会觉得沮丧;那些没有爱上一个人或被一个人所爱的人会觉得不快乐。这也是人们害怕孤独的原因,害怕陷入那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境地。当初李密写《陈情表》时所形象描绘的这种孤独状态仿佛带着它特有的力量穿越千年的时光,摄人心魄,使今人一读之下顿生同情,有感同身受的生动感觉。


然而,孤独是有力量的表现,内心的真正强大有时也需要孤独。一个人如果在独处时还能有平静甚至快乐的心境,那是内心圆满和有力量的表征。如果只能跟他人黏在一起时才能感觉到快乐,却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我们看到大多数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陷进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敢想象自己脱离这些关系还能生存,至少觉得自己将不再有快乐。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既无人际关系,又感觉到快乐。他们中的杰出者如叔本华,如尼采,如卡夫卡,如梭罗。


要想使内心强大和丰满起来,要想在完全独自转向内心生活的时候,还能够感觉到快乐,人需要独处,摆脱所有的人际关系,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去体验这样的生活方式。因为所有的人际关系只能起到缓解或掩盖人的孤独状态的作用,它甚至打扰人独自面对自身存在的勇气和清明理智。我目前就处于这样的状态,像独自一人面壁修行。我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内心丰满和强大起来,独自思考自身的存在,独自面对人的生存的基本状态。试试看,自己能否独自面对宇宙和生存,能够在完全孤独的状态下感觉到存在的平静和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