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feWatch创始人朱继平: 不参与祖国发展会遗憾一辈子

 欧阳笔记 2018-02-13
LifeWatch创始人朱继平:

不参与祖国发展会遗憾一辈子

汽车ABS系统的发明者 中国物联网技术倡导者 回国创业从零开始
陈庆辉
朱继平
  沃顿商学院 MBA硕士毕业、获得美国注册职业电气工程师证书(PE),汽车ABS系统的发明者,中国物联网技术倡导者……拥有数个光环的朱继平毋庸置疑是一个成功者。

  他怀着创业的激情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经过4年潜心研发,他的LifeWatch产品参加美国CES展出时便引起轰动。面对这一切,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初心:服务别人,贡献社会。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庆辉

  “留学折腾”出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初见朱继平,背着双肩包,一身休闲装,因为迟到,先对记者连声抱歉,笑容真诚,平易近人。50多岁的他,谈吐举止爽朗直率,活力满满。谈及他的经历,他用了“转身的惊喜”来总结,用了“上帝的眷顾”来解释,没有遭遇人生的大起大落,顺势而为而已。

  朱继平从小就对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8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不安于现状的他希望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费赴美留学。“在上世纪80年代出国原本就非易事,更不要说自费了。”他做出了决定也付诸了行动,经过多番努力,1988年他终于成功赴美留学,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攻读电气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

  朱继平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国内还没有遍地开花的口语培训机构,他的英语就是标准的哑巴英语。一开始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听英语磁带,一遍又一遍,锻炼口语。“第一学期最艰难的,除了语言问题,论文、实验报告的写法都不一样。”经过地狱式的磨练,他终于适应了美国的学习方式。

  就读于全球排名前五的工程知名学校,朱继平在博士期间就接到了很多来自企业的科研项目。当时的一些科研成果已经实际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无人耕田、播种、收割和施肥等功能。而他在学校期间的优异表现,得到众多公司的青睐,1992年还在准备博士论文答辩的朱继平就已经收到了多家公司的“橄榄枝”。

  毕业后,朱继平进入莫瑞森·纳德森(Morrison Knudsen)公司,担任高级电气工程师,专注研发车辆自动控制电子系统,并担任研发组组长。“我是7人组里唯一的非白人,但受到了管理层的关注。”在经过无数次的程序修正与车辆测试后,车辆自动控制系统中的ABS系统(俗称防抱死制动系统)终于研制成功。

  从1994年开始,ABS系统便成了汽车的标配。朱继平说,他们研发小组,要使用不同的车辆,在高山、草地、沙地、公路上进行各种测试,庞大的测试量和不同的测试环境是艰苦卓绝的挑战,而终点的收获也是甜美的。“最终我们打败了其他公司的技术,这项技术才得以广泛应用。”朱继平说。

  据2016年官方数据统计,朱继平开发的一套车辆自动控制系统[其中驱动系统(TCS)和制动系统(ABS)长期以来被公认为行业的世界顶级技术产品]已经救了上百万人的命。

  “折腾”着去了华尔街

  1995年朱继平获得了美国注册职业电气工程师(PE),成为业内的顶尖高手。 “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没有挑战了,我还能做些什么?”朱继平感觉自己像武林中人,问鼎华山后独孤求败。“不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工程师,而是没有对手的寂寞。我天生就爱折腾,不安分。这样安稳的日子,我觉得比坐牢还难受,那时我就想着另找一片新天地。”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高高在上的莫过于华尔街的新贵,金融界神秘而华丽的光环吸引了朱继平的视线。他好奇而跃跃欲试,工作之余他开始备考沃顿商学院。“我觉得我找到了更有趣的事情。”备考一周,朱继平就参加了GMAT的考试,考场里他因为答题卡其中两张粘在了一起,他不得不用了些时间处理这个小意外,最终有惊无险地通过了考试,成功进入沃顿商学院攻读MBA。

  这次跨界探索之路,朱继平走得顺风顺水。MBA毕业后,他进入了美国资金管理公司Gartmore Global Investments成了高级投资经理,掌管着160多亿美元的资产。 “投资高科技,和我之前的工程师技术背景相结合,这样更能发挥我的特长。”朱继平说,他对科技的投资得心应手,“因为一些技术上的‘烟幕弹’都骗不了我,在和一些公司交谈的时候,他还能给对方公司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他负责全球高科技投资,业绩出色。

  原本故事情节是:男主角经历了种种的努力最后过上了富裕平静的生活,可是,朱继平并不安定的心却让人生的河流再次改道,于是,他琢磨着回国干点事情。

  2006年,朱继平惜别相处多年的老板和同事,踏上回国的航班。“BOSS(老板)不让我辞职,他认为我放弃很可惜。”朱继平告诉记者,面对挽留,他拿出回国的分析和商业计划书给老板看,没想到这份计划书让老板成了他的投资人。于是,他带着500万美元的投资基金和一颗永远充满激情的心,回到了祖国。

  回国创业“折腾”出LifeWatch

  朱继平一直在关注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动态。21世纪全球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出现,但在中国,物联网还是未启蒙状态,朱继平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从事中国物联网行业的第一批“闯荡者”。

  2006年,朱继平创立的KTI(科识通)公司,并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资源和资本,在RFID(射频识别)行业大展拳脚。他的公司开发了全国药品电子监管系统,“这是应用做得最大最好的项目,得到广泛的市场应用与好评。”朱继平说,随后在2007年,上海特奥会成功应用科识通的RFID系统,将电子标签和个人信息紧密结合,对每个参会人员、参赛选手、管理人员的身份进行自动识别和安全认证。

  除了做物联网,朱继平还和朋友一起开创了一家投资公司,随后又注册了太阳能科技公司,多家公司的管理与运作让朱继平分身乏术,于是他决定转卖公司回到投资界做投资人。就在他筹备的投资公司初现雏形之际,一个意外的降临再一次改写了他的行程。

  2010年10月8日他原本要在北京约见一个好朋友,在10月7日却收到这位仅36岁的好友因心肌梗死意外离世的不幸消息。“这事对我触动很大,世事无常,我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如今科技在发展,我应该利用科技避免和降低这类事件的发生。”

  于是,在2011年朱继平开始组建团队,成立LifeWatch健康服务公司,专做人类健康的“守护神”。经过4年的钻研,2014年LifeWatch问世。

  朱继平说,4年里,他和同事共12人,一起在武汉租了一层500平方米的楼,12个人在这里面吃饭睡觉工作。除了节假日,每天24小时,基本都在这里度过。

  创业总是痛并快乐着。朱继平回忆道,在2015年的美国CES展上,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产品不可能实现,当他们体验了产品之后迅速认可了LifeWatch。他说:“当时在展览上他们猜测LifeWatch是日本或韩国企业的产品,我说,‘LifeWatch来自中国,这是中国人的创造’。”

  对话:

  广州日报:您在美国发展得很好,有很好的职业,为什么选择回国创业?

  朱继平:我天生爱折腾,不安分。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那时候中国需要各种人才,有发展的机遇。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就打定主意,迟早要回国,如果不参与祖国的发展,我会遗憾一辈子。

  广州日报:到现在您回国创业已经12年了,创业的感受是什么?

  朱继平:创业都比较艰辛,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大环境,人文环境、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不同。这些没法改变,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广州日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创业,作为在路上的创业者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朱继平: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所以每个人必须找到自己适合的事情去做。创业是要艰苦的,需要体力支持,也需要一个人的综合适应能力支持。比如市场协调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运营管理能力,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创业者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作为年轻人,可以先做些工作,学习吸取知识,觉得自己的准备到位了再去创业。这也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概率上来说99%的创业公司都不成功。这个是大数据统计的结果,这不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所以,创业者要有心理准备,接受这个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