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她们说:科学界最不可缺少的风采

 轻风的起点 2018-02-13

Kathrin Höppner博士,2012年南极洲Queen Maud Land德国研究站Neumayer III大气化学家。Credit:世界气象组织。


撰文 | 王贝宁 顾金涛

责编 | 陈晓雪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信息,世界各地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在各个层面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距,而女性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不足。

 

联合国秘书长Antonio Guterres表示,无论男女,均有潜力在学校和工作中追求实现科学和数学的抱负,但是,系统性歧视意味着女性在全球的研发工作中所占比例不到30%。

 

“我们需要鼓励支持妇女与女童充分发挥她们作为科研人员和创新者的潜力。”Antonio Guterres说。

 

2018年2月11日,是第三个“妇女与女童参与科学国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知识分子》和一些女性科学家聊了聊,倾听她们的经历和声音。


付巧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是要自信,而不是怀疑自己,认为女性就是不如男性。



付巧妹


虽然我自己也明白,因为国内的国情,女性科学家和男性科学家承担的家庭责任不太一样,但从工作的投入来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面对工作、面对科研的时候都是全力以赴的,所以我并没有感受到女性科学家有特殊的地方。而工作的表现来看,大家对你的评价,更多的只是与个人能力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前几天参加一个学术报告,和几位科学家闲聊在哪里过年。我说,估计大家都差不多,没什么年过,我大年初二出差。另一位女科学家说,啊,那确实是差不多,我初一出差。科研工作的时间本身是不可预测的,需要身心投入,与假期就没什么关系了。


我想强调的是,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是需要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相对中肯的认识,而不是怀疑自己,认为女性就是不如男性。有时候,女性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但看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做的差。


对于希望从事科学的女性,我的建议是,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工作中,找到支持你的人,尽量远离那些不管是针对男性还是女性,言论相对令人沮丧的人。


刘佳,普林斯顿大学天文物理系博士后


“希望有一天,希望有一天,去开科研大会时,也需要和男生一样,排队等厕所。”



刘佳


在高中时代,因为是女孩子,外加成绩一般,我被班主任劝去读文科班。工作后,我又重拾对物理的兴趣,回去学校读了天体物理。在转行全职做科研后,虽然很少经历明显的性别歧视(比如像小时候一样被人指着鼻子说“你是女的你不是做科研的料”),但是不时能感受到潜意识中的歧视。例如我发现在开会时,男性提问大多能得重视,而女性提问则时常得到“时间不够了,会后再讨论吧”的回答。后来我看到一些调查,学到原因是女孩子们比较害羞,所以不会一开始就举手问问题。但是当她们终于鼓起勇气问问题时,已经到了限定的时间。我也时常检讨,是不是我们说话声音太小了,让人觉得底气不足。所以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大嗓门。

 


给我颁发奖学金的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很重视性别平衡,每年获得奖学金的人中时常一半是女性。会有男同事羡慕地和我说,“我要是女生就好了,就容易多了”。我时常思考要怎么回应这样的感叹。我想追根究源,这来自于我们究竟是应该追求平等还是公平。上图我觉得很好地体现了平等(左)和公平(右)的区别。对少数族群(不止是女性,也包括非白人、残疾人)来说,适当的政策倾斜可以弥补他们在社会中经历的不平等对待,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竞争。当然,有效的政策需要缜密的考量,而不应该是粗暴地“我们今年要招一百个女生”。

 

我觉得身边的女性科学家太少了!我时常觉得找不到榜样。因为在长辈科学家中,即使有女教授,她们大多要不是单身,要不就是没有小孩。仿佛作为女性科研人员,必须放弃一些重要的东西才能在事业上有起色,这让我有些畏惧–––前方等待我的究竟是什么。


我很鼓励女性做科研!这是一份非常美妙的工作,可以满足你的强烈好奇心,甚至可以推进人类发展。我希望有一天,去开科研大会时,也需要和男生一样,排队等厕所:P。

 

对于希望从事科学事业的女性, 我的意见就是,多多问问题,多多和人交流。不要轻信“专家”,要自己一步一步把每件事情都想通。通过科研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生活上的问题也会有很多帮助。另外,工作之余也不要忘记享受人生,交朋友、听音乐、看电影、做运动……拥有平衡的生活,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朱小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PI


“科学不分男女”。



朱小辉


女性科学家已经不是少数群体,科学不分男女,兴趣和执着是必要条件。



张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博士生


“中国科研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女性的生活需求,不,应该是不能满足全部科研人员的生活需求。”



张丽

 

在医疗界,女性科学家占大多数,但在全部学术范围内,女性科学家还是一个少数群体。基于中国现今整体科学学术氛围、待遇等现状,我不太鼓励女性从事科学,因为女性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群体,婚姻、家庭、子女在女性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科研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女性的生活需求,不,应该是不能满足全部科研人员的生活需求。


对于希望从事科研的女性,我认为投入科研工作前要全面了解科研的过程,深刻领会科研精神,理智分析科研工作与自身生活需求,了解其与自身真正的价值追求是否一致,不可盲目跟从。


如果下定决心投入科学事业中去,就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拥有甘于寂寞平淡的强大内心才能在科学事业中做出成果,切忌急于求成,切忌急功近利,保持踏实勤奋,求真务实,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云珂,牛津大学动物学系博士生


抚养幼儿女性普遍付出更多”。



王云珂


在牛津大学动物学系,女性在学术界晋升有劣势,男性教授数量是女性教授的三倍。但这个结果是二三十年前性别不公的产物,尽管此现状仍然会传递一种性别偏见影响女性研究者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PhD学生和早期教员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这可能是因为女性近年受教育程度增高,或者政策向女性倾斜,也可能两者都有。



 

Journal Club上和一些女性教员讨论时,普遍认为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仍有影响,期待人造子宫的发展。英国女性最多可以休52周的产假,我们学科需要经常出野外,生育可能会影响一年的实验进度,对晋升、申请经费可能都会有一定影响。另外,抚养幼儿女性普遍付出更多,以我身边有限的样本来看,有一位女研究员,基本去哪都带着她两岁的女儿,我导师(男)只是每天下午五点准时下班去幼儿园接小孩。女性可能需要牺牲更多的工作时间照顾小孩。

 

刘赪阳,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生


平衡事业家庭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家庭放弃事业”。


刘赪阳 


我所了解的是,有一部分部分导师或者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雇佣男生,理由是未来家庭影响因素少。但是,我仍然鼓励女性从事科学,相比男性,女性更有耐心也更加细致,非常适合科学研究工作。


对于希望从事科研的女性,我能够给出的忠告是,平衡事业家庭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家庭放弃事业。另外,锻炼抗压能力十分重要。

 

冯鸽,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硕士研究生


对于有科研潜质和科研热情的女科学家,社会应该鼓励和认可。”


冯鸽


我周围的科研工作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确实比较低。这与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定位有关系,大众对于女性,包括很多女性对自身都是更看重在家庭中的作用。所以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对“女博士”有偏见。


在科研工作中,女性一般会更细致更关注细节,这是难能可贵的优势。同时她们在人际关系中也会更加细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事科学研究的女性在整个女性群体中拥有更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使她们拥有了兼具感性与理性的独特魅力。对于有科研潜质和科研热情的女科学家,社会应该鼓励和认可。




 

内容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