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帝五花八门的庙号、谥号、尊号、年号、陵号有什么区别?

 刘贤忠 2018-02-13

皇帝作为九五至尊,除了自己的名讳(姓名)外,还有其他名号,常见的有庙号、陵号、谥号、年号、尊号等。举个例子区分一下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呼:

年号:乾隆

陵号:裕陵

庙号:清高宗

名讳:爱新觉罗弘历

谥号(尊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上面这些都是同一个人:乾隆皇帝。

一、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对皇帝最常见、最普遍、最正式的称呼。

一般是开国皇帝称“祖”,后继的皇帝称“宗”,也有个别雄才大略的后继皇帝被称“祖”的,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玄烨。

庙号格式统一,一般都是××帝、××祖、××宗,庙号是在皇帝驾崩,神位进入太庙之后确定,术语也叫“称宗附庙”,所以如果如果你在电视剧中看到有人称呼活着的皇帝为XX宗,那就说明该剧的编剧导演的历史常识太不过关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隋朝以前,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太庙奉祀,入了太庙才有庙号,比如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就有庙号高祖。到唐朝以后,除了朝代的亡国之君没有机会入太庙奉祀外,一般每个皇帝都有庙号。

无论是当朝皇帝称呼自己的先皇,还是后人称呼前朝皇帝,都可以使用庙号。

除非国号庙号相同,如(西汉)高祖刘邦和(后)汉高祖刘知远,很少出现重复现象,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代指,我们完全可以用庙号代称某一位皇帝,而不会发生混淆或误会,比如宋太祖是赵匡胤,明太祖是朱元璋。

二、年号

年号本来是古代官方是对每一年或者数年冠以的特定称呼,主要是为了方便纪年,一般都使用寓意美好的词语,寄托对国家强大和生活美好的期待。

在元代以前,年号的更换频率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只要皇帝喜欢,每年都可以更换。

比如赵匡胤先后使用了建隆、乾德、开宝3个年号,赵光义则先后使用了太平兴国、端拱、雍熙、淳化、至道等5个年号,使用期限长短不一。

从明朝开始情况又不一样了。明清两朝的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如明英宗两次登基,拥有两个年号,皇太极也有有两个年号),其皇帝都是一生只使用一个年号,死了之后继位的皇帝才在次年初改年号(称为改元),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年号来代指某位皇帝了,如洪武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在其位期间的年号是洪武;永乐皇帝指明成祖朱棣,康熙帝指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

由于明清两朝距离最近,影视文学作品又多,大家最熟知这种称呼皇帝的方式,以致于很多人只知道皇帝的年号,不知道皇帝的庙号和名讳,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万历、嘉靖、康熙、雍正、乾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庙号和名讳。

三、谥号

谥号最早形成于西周,除秦朝外,其后的王朝都在使用,不但文武大臣使用,皇帝也用。谥号也是皇帝死了之后才能有的,可以认为是对一个皇帝的概括性评价,盖棺定论。

谥号一开始是1个字,少数也有2个字的。比如西汉提倡以孝治国,皇帝谥号一般都是2字,第一个字都是“孝”,如汉文帝谥号是“”孝文“”帝、汉景帝谥号是“”孝景“、汉武帝谥号是“”孝武“,我们平时称呼他们实际上把“孝”字给省略了。

谥号的字数到后来越来越多,简直成了一大堆褒义词的堆砌,把原本对皇帝比较客观的评判变成了完全的溢美之词,明朝的皇帝谥号多达16字,清朝的皇帝谥号多达22字,像宋徽宗这样的昏君居然得到了“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这样英明神武的谥号。字数一多,我们就不能用来称呼皇帝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比如官修正史中)。

四、尊号

尊号是尊崇皇帝、皇太后的称号,可以生前即有,也可以死后追加,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追加,死后追加的尊号也就等同于皇帝的谥号。

尊号产生于唐朝,宋范祖禹的《唐鉴》说:“尊号之兴,盖本于开元之际。主骄臣谀,遂以为故事。”

一开始,尊号的字数还不算多,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全称是“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但越到后来,皇帝的虚荣心越大,大臣们的马屁越拍越响,皇帝的尊号也就是越变越长。所以有的皇帝就拒绝大臣给自己上尊号的申请,康熙就曾说过:“加上尊号乃相沿陋习,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以欺不学之君耳!”终其一生,都没有接受群臣为自己上尊号的申请。

五、陵号

顾名思义就是“陵墓的称号”,特指皇帝大人陵墓的称号。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被称为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陵墓被称为永熙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被称为茂陵等等。

由于皇帝大人的陵墓与其本人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陵号代指皇帝本人,也是一种被允许的惯例做法,类似于清末民国用籍贯代指人的做法,只不过这种情形使用的比较少,一般见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近现代很少使用。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

六、一般规则

既然庙号、谥号、尊号、年号、陵号都可以用来称呼皇帝,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方式呢?一般来说,我们习惯于以下规则:

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仁宗、元世祖等。

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

【专注中华史,传播正能量,欢迎关注:狄飞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