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经典解读第28讲:散外湿清内热 皮肤瘙痒类高效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秦岭之尖 2018-02-1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条古代治疗黄疸的方子今天广泛的运用于皮肤病,这个方子就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出处】《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就是在伤寒表证的期间,假若又有瘀热在里的话,湿热熏蒸胆汁外迫,身发黄,这个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个方子解表除黄,也去湿去热,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并举,既可祛风清热,把外邪从表而散,又可清利在里之湿热,使内湿从尿道而出,即有“开鬼门洁净府” 之意。这句条文的意思是在临床上遇到发黄的病,有表证,发热怕冷,头项强痛等存在,这种发黄,要是无汗用此方。

 

组方:

麻黄二两、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桑白皮一升。

麻黄15克,连翘20克,杏仁20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5克,生姜20克,甘草15

功效是: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如果是以之治疗湿热黄疸,以茵陈代之。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天上降注的雨水叫潦水,用来煎补脾胃和去湿热的药,取潦水味薄而不会助长湿气发热的特点)

 

【方解】

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

连翘、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除湿止喘;赤小豆利水消肿。连翘、麻黄有利尿作用。

甘草、大枣甘平和中

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

 

 【现代扩展应用】

《伤寒论》中关于本方主治的记载极其简略精练,给后世准确理解该方证关键指征及推广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经典条文记载和组方的意义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基本可以确定瘙痒、发热、喘咳、肿满、为本方证识别之关键现代应用如下方面:

 

1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

2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毒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

3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见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早期兼表证者,或黄疸不甚重者,常常收效在2~3剂之间。黄疸的问题简单提一下,若在表,用本方发汗在里可用茵陈蒿汤,还有栀子大黄汤,在金匮黄疸篇就有。如果不在表,也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就是小柴胡汤这要根据一系列症候来鉴别,今天就不主讲

4、对疮毒内攻、浮肿喘满等症确有捷效,如无喘满浮肿等症,麻黄则要慎用,只用连翘、赤小豆等化裁即可

 

 案例应用

荨麻疹湿疹,临床常有轻重不等的搔痒、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时有渗出、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学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生,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风、湿、热、毒之邪客于肌肤所致。风性“善行而数变”、“风盛则痒”的特点湿性黏滞、湿盛则肿水肿有渗出、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风”和“湿”是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此类疾病病位主要在肺脾,肺主气,外合皮毛,为水之上源,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小儿具有“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肌肤脆弱、腠理疏松的生理特点,肺气壅闭,气机不利,气滞湿阻,湿气留连皮肤则比较容易得大人正气亏虚,饮食不当,脾运失健,湿热内蕴,而肺失开阖,皮毛失宣,复感风邪,风湿热郁于皮毛肌腠之间,阻于经络,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营卫失和,气机失调,发为本病。

 

1湿热在表的荨麻疹

这是刘渡舟的案例,荨麻疹解表的治疗思路,这种脉象轻取轻得脉浮主表我们不要认为只是感冒才叫表。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癣,只要脉浮,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无效,要连发三天汗有的身上脱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2湿热在表肾炎

同样也是刘渡舟的案例,一个小儿的病人,化验的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用西医的手段,似乎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找中医来看看。孩子呢,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老师摸脉,摸完了,他说轻取既得,就是浮脉。浮脉怎么办?浮脉发汗呀。老师就说:没有感冒头面肿,脉轻取既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浮又肿。麻黄连赤小豆汤啊发七天汗。从发了这七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逐渐消了,化验呢,也逐渐逐渐改善了。

 

3、急性湿疹样皮炎:

应用本方加减:麻黄15g,连翘15g,白桑皮30g,杏仁9g,生姜9g,大枣6g,大青叶3g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症见皮损腥红灼热加生石膏、生地;

渗液多加苦参、黄柏;

瘙痒甚加徐长卿、白皮;

搔破流水加苦参、土茯苓、滑石;

多发,重用甘草至30g,赤小豆至60g

发于上部者加蝉衣6g,菊花20g

发于下部者加怀牛膝9g,车前子15g

皮肤粗糙肥厚加当归、首乌、鸡血藤;

【临床用法】同时水煎,药汁口服加上热水洗浴或湿敷。

 

4急性肾炎

在急性期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

如水肿明显者合用五皮饮

如血尿明显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大蓟,小蓟、白茅根、白芨、侧柏叶等

如见咳喘气粗,有水邪上凌之势者,加葶苈子、陈皮、苏子、杏仁等。

热毒证,为避免毒盛火攻,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玉米须等,或合用龙胆泻肝丸。

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欲厥者,用五苓散合五皮饮,或加防已、川椒、肉桂、五味子、人参等

   

5浮肿紫斑(紫癜肾炎)

面部四肢浮肿,下肢发生紫斑,纳减,苔薄,脉小滑。双下肢皮肤黄豆大小紫斑数十枚,不痛不痒,西医会断为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性过敏性紫癜症。为外感引动湿热,肺肾同病,水气不化而见水肿;湿热迫血妄行,外发紫斑。以解表化湿,宣肺利水为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处方:麻黄9克,连翘12克,赤小豆30克,桑皮12克,桃、杏仁各1O克,姜皮3克,大枣5枚。

 

6、痰热哮喘

大部分的哮喘每因受凉即发。发时呼吸迫促,胸闷喘咳,咳痰不畅,头部出汗,不能安卧。还伴有轻度发热恶风,喉间哮鸣,吸气困难,口干,纳食不香,脉象滑数,舌苔薄黄。此乃寒郁发热,痰热夹外邪阻塞息道,以致肺失宣肃,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宣肺祛痰清热。药用:麻黄10克,杏仁10克,连15克,茯苓20赤小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地龙3加地龙以增清热平喘之力

本方清宣利湿虽然有热痰,还不能过于寒凉清热,以免气机被遏,亦不能滥用温运、苦燥化湿,以防伤津化燥,惟以清宣为宜。如果没有痰热之征,就可以加生姜细辛、桂枝尖之温

 

7湿疹、荨麻疹

根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组方寓意和异病同治的传统理论,临床灵活加减,拟定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用:麻黄6g,连翘15g,赤小豆15g,蒺藜15g,紫草15g,蝉蜕9g,白鲜皮15g,当归15g,地肤子15g,苦参10g,大青叶10g,桂枝10g,茯苓15g,蒲公英15g,天葵子15g,地丁15g,赤芍15g,甘草6g,党参15g。用于治疗皮肤病。

丘疹形成结节加桃仁、红花、赤芍;

药物过敏重用甘草30g,赤小豆60g,大青叶30g

    风寒袭表加荆芥10g,防风10g

    风热加菊花10g

    搔痒难忍加地肤子10g,白鲜皮10g

    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加防风10g,黄芪30g

 

治疗湿疹、荨麻疹,其组方特点有三:

一是宣展肺气,发散外邪:如方中用麻黄宣肺解表,透疹止痒为主药,桂枝可助麻黄增强解表散邪之力以和外;

二是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以畅内:如方中以连翘味辛苦凉,清热解毒利湿,既能监制麻黄之悍,又能透发内在火热或清利湿热,配赤芍、赤小豆、紫草、苦参以清热凉血、清化湿热,合大青叶、蒲公英、天葵子、地丁以清热解毒,茯苓、党参、焦三仙健脾利湿化滞,诸药合用使湿、热、毒之邪得祛以畅内;

三是疏风活血,调和营卫以通经脉:用刺蒺藜、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助麻黄疏风止痒透疹,桂枝既可散外邪以和卫,又通行经脉,配当归养血活血,使营卫和调,气机通畅“血活风自灭”。如此则内外和畅,气机通畅,营卫调和,肌肤濡润丰满,外不得侵,则皮肤安康无患矣。可以作为临床这类皮肤病的基本方。

 

再讲下麻黄作用,麻黄为发汗峻药,辛热开泄,性温力猛,易于化热助火,亡阳劫液,因此临床多不用或者少用,但笔者认为方中麻黄尤为皮肤病治疗关键,因为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瘙痒类疾病病机多有风邪客于腠理不散,运用麻黄发汗正可发泄郁热,透散邪毒,风邪客于皮肤腠理之间,因而郁遏不得汗出,若小发其汗,则邪去痒止,投以本方,往往一剂即愈。但若兼有里热实证者则师刘河间防风通圣散,合清热通腑药于方中。

 

最后鉴别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湿邪在表的方剂有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加术汤等,至于具体选择哪一张方子则是辨方证的基本功随着对经方的深入学习和临床,渐渐的得心应手

 

    麻杏薏甘汤原文主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风湿袭表是其病机关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文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表有湿热是其病机关键

    麻黄加术汤原文主治湿家身烦疼表有风寒湿邪是其病机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