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记忆项目】蚕丝织绣-水族马尾绣

 火树银花5 2018-02-14

水族马尾绣

2006年,水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贵州省三都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水族马尾绣的起源已不可考,主要产品形式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水族马尾绣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与方法。先取马尾3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再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然后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最后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其他民族的刺绣技艺也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马尾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钱币的样子,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铜被认为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在传统节日里,男子们赛马,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为美丽动人的习俗。


宋水仙(1966—)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传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