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发现了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5年4月23日辽金城垣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6月25日金中都水关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改陈,主要展览为“金中都历史展”和金中都水关遗址。 该博物馆地下一层即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一层为展览大厅,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照片、线图以及出土文物为主,介绍了金代中都城水关遗址的发掘、研究及价值,并就我国历史上水关的演变作了简明介绍。第二部分是以北京建城发展史为主线,介绍了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馆藏珍品 铜坐龙:出土于西厢工程的白纸坊立交桥工地,通高31.5厘米,重1382克,铜质。造型上融合了中原地区有关“龙”的概念,同时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游徙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神灵图腾的独特理解。 陶鸱吻:出土于西铁匠营立交桥东北侧的一辽金古井中,高31.5厘米,最大宽度27厘米,灰陶质地。鸱吻,相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古人将其置于屋顶檐角,旨在取其喷水镇火、驱邪消灾之意。 吕君墓表:四方住形,表身四面满镌楷书。该表1991年出土于丰台区石榴庄凉水河南岸,据墓表文字记载可知,吕徵家族世代生活在幽燕,是豪门望族。这件墓表上书写的文字代表了金代书法的最高水平。 金中都水关遗址是现在北京除部分金代城墙外所仅存的金中都城建筑遗迹。金中都水关遗址的基础建筑结构与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相一致,是现存中国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中体量最大的,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水利设施的重要实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