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艳了整个春晚岁月的杨丽萍,有的不只是孔雀舞

 山地之仔 2018-02-14

提到春晚的舞蹈类节目,你会想到什么?是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

还是人老心不老的活泼《俏夕阳》。

又或者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大河之舞》?

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提到“春晚+舞蹈”,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杨丽萍。

杨丽萍和春晚的缘分,始于89年的三段独舞,其中最后一支舞蹈《孔雀》让全国观众见识到了孔雀舞的空灵之美,也由此让杨丽萍“孔雀公主”的形象深入人心。

之后,她陆续在春晚的舞台上奉献了诸如《岁寒三友·松·竹·梅》《雀之恋》等动人的作品,老百姓在电视上便能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

但在杨丽萍众多的春晚记忆中,有一支舞绝对是最特别的存在,它就是在1993年春晚上双人舞《两棵树》。

这支舞曾随着杨丽萍在台湾演出,广受好评,并获得了当年春晚最受观众喜欢的节目第一名。

杨丽萍曾说:“作为一个舞者生活在这个世上,非常有福气,可以把爱用舞蹈表现出来,如对太阳、对小草、对树木的爱,也有男女之爱,就像是《两棵树》。”可见她对这部作品倾注的感情。

《两棵树》也贯彻了杨丽萍对自然的一贯青睐,将一对过世的男女比喻成连理树。

她和搭档陆亚,一刚一柔,通过肢体的紧紧缠绕,来表现灵肉交融的爱情,传递出爱情重生与永恒的主题。

据说连理树的形成是由于相邻的两棵树随着不断地生长,当它们的枝杈相交时在风力的经常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的摩擦,树皮被磨破而露出形成层,风停后相交之处的形成层产生新细胞,使它们相互愈合而形成了连理枝。

杨丽萍正是基于对此的观察,掌握了树枝摇动的形态,才能将人物化,又能以物喻人,创造出《两棵树》。

舞蹈刚开始,伴着鼓点,杨丽萍与男伴四肢贴地,在地上翻滚、起伏,象征着两棵树的根缠绕在一起,想要破土而出。

随着力量的增强,两棵树终于开始生根发芽,此时杨丽萍和男伴的身体作为“躯干”,双手代表着枝杈。

他们共同接受太阳的洗礼,舒展着、蓬勃着,树冠彼此相望,树根却开始连在一起。

此时,随着俏皮的傣族音乐响起,舞蹈进入高潮,两棵树慢慢复苏成长。

杨丽萍和男伴采用双人并行的方式,寓示着两棵树同呼吸、共命运。

他们一起受暴雪侵袭、被春风拂煦,四季轮转,鲜活地伫立。

杨丽萍用这样的两棵树象征一对有活力的年轻情侣。

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她对生活和爱还抱有一份纯真、美好的向往,她渴望的爱情是彼此独立、相互尊重却又携手同舟。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树木接收着雨水的滋养,欢快地抖动着枝叶。

杨丽萍的手就仿佛是纤细的树枝一般抖动,隔着屏幕都能听到叶子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风停雨歇,两棵树焕新而生的细胞开始摩擦交合。

就像热恋中的男女耳鬓厮磨后,开始享受爱的结合,极尽缠绵却又毫不低俗。

在爱的滋养下,两棵连根的树真正地茂盛起来,也意味着相爱的男女达到了灵与肉的合二为一。

整个表演有将近6分钟的时长,却全程无尿点,意犹未尽。

当时35岁的杨丽萍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更像是一个纤弱的少女,扭动着曼妙的腰肢,尽情展现女性的柔美。

一抬头一微笑风情万千。

感觉是仙女正在向你款款走来有没有?

天呐,怎么会这么好看!

《两棵树》彩排时的照片,黑白像素都挡不住她的肉体和专注的眼神那种灵动的生命力。

与她的其他春晚舞蹈相比,《两棵树》采用最简单传统的傣族服饰,配乐以傣族传统的葫芦丝、象脚鼓、巴乌为主。

并将傣族舞与现代舞的灯光、音乐、动作巧妙融合,依然着重在手部动作上展现情感。

在当时的年代,这是非常超前的中西结合的编舞形式。

而《两棵树》大胆的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也使这支舞成为了现在看来仍不过时的经典之作。

《两棵树》也成为了杨丽萍舞蹈生涯里程碑式的作品,甚至在之后的很多作品中,比如2012年春晚的《雀之恋》中,还能看到它的影子。

如今,杨丽萍已经多年不登春晚的舞台,她觉得没有好作品就不想上了。《雀之恋》也是在哈文导演的一再邀请下,从舞台剧的中摘取的片段。

她反而将重点放在提携后辈,带领着舞团巡演。

上一次有关她的记忆停留在侄女小彩旗在2014年春晚上的转圈圈表演。

不过之后小彩旗开始拍摄电视剧,又和比自己大将14岁的男人谈恋爱,人生轨迹已经和姑妈期望的她成为舞蹈家大相径庭。

已经60岁的杨丽萍,始终在积极寻找能接替自己的舞者。

虽然她表示新找到的《平潭映象》的女主水月很像自己年轻时候,然而在观众的心中,为了舞蹈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杨丽萍,不论是艺术成就和对舞蹈的热爱都无人可以替代。

也许之后在春晚的舞台上见到杨丽萍的机会不大了,但是就像她说的,即使80岁,只要心中有爱,仍可以翩翩起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