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我分享张艾嘉《20 30 40》感触的时候,曾经写到“细数华语影坛,善于拍出独特细腻情感视角的女性导演,张艾嘉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 但现在收回这句话,是当看完她的新片《相爱相亲》后,我发现并不需要在“导演”前面加上“女性”这个定语,因为她就是善于捕捉情绪,展示细腻,不分男女。爱意、相亲、温情、心颤,总会是她电影的关键词。只不过这回,导演张艾嘉不止擅长讲女人的故事,男人情感的刻画也同样精彩。 《相爱相亲》在角色结构设置上有点《20 30 40》2.0版的味道,仿佛是《25 55 75》,围绕3个女人,以及她们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陌生人,讲述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和现实冲突。
不同于《20 30 40》的三段独立叙事,《相爱相亲》拥有亲情纽带的设置,便让情感的表述更为交织和丰富,也更矛盾与动人,看过的观众都会有强烈地代入共鸣以及感同身受。 故事的开头,便是生离死别,没有大起大悲,只是在外婆的遗体被推进焚化炉的一瞬间,张艾嘉扮演的母亲两腿一软,需要丈夫搀扶才能站稳,火葬场的烟囱外升起青烟;之后收拾骨灰,捡拾颅骨,母亲怯懦并推让父亲上前。 了了数个镜头却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过世时,焚化炉前,妈妈死死按住我的头,不让我看,一抬头,却见她满眼淌泪。之后母亲慧英在厨房炒辣椒,做辣椒酱,与其说是张罗下饭,不如说是追忆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孝平说“你妈妈做的辣椒酱跟你外婆做的一样好吃”。
面临退休的教师母亲因生活巨变而焦虑不堪,执意回乡下迁外公的坟,与外婆合葬,以尽孝道; 意外牵扯出外公往日故事,外公原配姥姥阿祖因一纸婚约独自坚守,一辈子都在等候中度过; 作为记者的女儿薇薇将这作为一次采风,与电视台同事分享,却无意中引发一场危机。工作外,她与酒吧驻唱歌手男友的恋情,看似不会被家人支持,却先迎来了“过去”的挑战; 夹在中间的驾校教练父亲,沉默寡言,却静静地守护与关怀,只是偶尔也有扛不住的时候。 这就是我们一地鸡毛的,却还是要四处奔波的,挨个解决的,真实的生活。《相爱相亲》用最平实无华地镜头和叙事,展示着当下高速发展的变革时代背景中,每个家庭,每一代人,面临的困惑与彷徨,磨合与相处,故事里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太有代表性,即使平凡,依旧感动。三代人对爱的理解,三代人拥有过的梦想和坚持,年轻的时候,不惧未来;人到中年,相依相守; 年华老去,从一而终。最终,包容与和解,每个人都懂得爱,只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 虽然是部家庭温情片,《相爱相亲》的笑点泪点却都浑然天成,切入地十分自然,许多本可以煽情的地方,却被下一秒的梗化解,于是我们就在电影院里又哭又笑。各种梗也被非常不刻意地植入其中,比如母亲慧英跑了很多地方,开证明,要证明“你妈是你妈,你是你妈的女儿”,每个机构都在推,台词跟那些官腔一毛一样,“谁说能开,你去找谁”(真是不怕查水表的词啊,哈哈~)。 有个段落,一家三口出门,住在酒店,三张床,晚上睡觉前,三个人全部躺在床上,玩手机。没有台词,就是一个镜头推过去,电影院里全部都在笑,这还跟我带爸妈出门旅游住酒店,睡觉前一样,因为都在蹭wifi发朋友圈。
田壮壮演的爸爸醉酒洗完澡,光着膀子在从浴室走到房间,张艾嘉演的妈妈就用力拍他的肩膀追在后面说,“你穿衣服啊,要着凉的”,简直就是我爸妈的翻版。突然想到那个有关爱和喜欢区别的讨论:喜欢就是天冷了给你买衣服,爱是天冷了生气你没有穿暖衣服,同一个世界,同一双爸妈。
电影里,爸爸孝平偷偷给妈妈买了贺卡,写上了看似肉麻实则温情的话语,却又羞于交给妻子,让我想起自己刚离开家到外地工作,假期回家后又返回工作地,的的确确在包里收到过爸爸手写的信,虽然很短,但这种木讷的温情确实是男人的独有(这年头估计收到过手写信的人都没剩几个了吧,哎·····)。
薇薇与姥姥的亲近,与妈妈的矛盾,颇有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味道。当薇薇问姥姥自己该不该跟男友私奔时,姥姥的那句“好”,让你明白,每个女人都是一样的期待与向往爱情。 姥姥,妈妈,女儿,三代人的情感羁绊依旧是串联故事的主线,如同我之前感慨的那样,张艾嘉指导的电影总给人种少女感和少女心,与年龄无关,与初心有关。
《相爱相亲》里,她们依旧是女人的口是心非,心酸傲娇:姥姥说“我不要你了”,妈妈说“不许王太太坐”,女儿说“我不会等你”, 残忍而天真,温柔且执拗。 电影延续了张艾嘉一贯的全明星客串,但还是接地气不出戏,配角们虽然限于篇幅的问题,遗憾地无法得到展开,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感受那种鲜活的生活气息。当年轻的阿达躺在棺材里,突然爆发的眼泪,或许那一刻,他决定继续他的梦想,去流浪去歌唱,死亡或许没有那么可怕,勇敢就是得迈出那一步,哪怕意味着分离。 以前总羡慕日韩可以拍出接地气的家庭温情主题片子,笑中带泪,如《海街日记》,像《如父如子》。现在,我们终于等来了《相爱相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