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重视扶阳,广泛应用附子就是广义火神派。 所谓经典火神派,是以郑钦安为宗师,以其学说和用药法度作为标志。用药法度主要意味着两点: 一、擅用附子; 二、选方以经方为主,用药简练,每方多在五六味、七八味之间,加减不过一二味、二三味,法度谨严,决不胡乱堆砌药物,达到郑钦安所谓 “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地步,是为“经典火神派”。 火神派是一个独立的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是独特的,系统的。作者尝试着归纳一下火神派的主要学术思想,最主要者有如下四点: 1.阴阳为纲,判分万病。这是其最基本的学术观点。郑钦安“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他提出的阴阳辨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重视阳气,擅用附子。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擅用附子,对辛热药物的应用独树一帜。所谓擅用附子表现为广用、重用、早用、专用附子等方面,其中以广用附子为必要条件,其余三者为或然条件。 3. 详辨阴证,尤精阴火。对阴证的认识十分全面,对阴火的辨识尤其深刻, 独具只眼,此为其学术思想最精华的部分。唐步祺先生称:“郑氏所特别指出而为一般医家所忽略的,是阴气盛而真阳上浮之病。”即指阴火而言。 4. 阴盛阳衰,阳常不足。阴盛阳衰是对群体发病趋势的认识,即阴证多发,阳证少见;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对个体阴阳变化的概括。二者结合,可以说是火神派对人群发病的病势观。这是决定其强调扶阳,擅用附子的前提条件。 这些观点前后呼应,一以贯之,形成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作者称之为四大纲领。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重视阳气,擅用附子。由此可以为火神派正名:所谓火神派,是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擅用姜附等辛热药物的一个独特的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医家被冠以“吴附子”、“祝附子”之类的雅号。广义上说,一个医家如果重视阳气,擅用附子,就可以称之为“火神派”。 火神派的开山宗师郑钦安,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再准确不过的表明火神派存在、郑钦安为其宗师的事实。 郑钦安生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他的祖籍是安徽,祖父郑守重于乾隆朝拔贡,被派官到了四川,迁居邛崃县固驿镇。父亲郑本智,屡次科考均名落孙山,退而开办私塾馆。郑钦安为其独生子,五岁即从父读,稍长博览群书,十六岁已读完四书五经,随父亲从邛崃迁居成都。其父因屡困科场,痛恨科举压抑人才,令其子拜成都名儒刘止唐(1767~1855)为师,专门学医。刘氏号称愧轩教主,是蜀地德高望重的一代通儒,见郑钦安聪颖.异常,好学深思,赞许其医学造诣必将光大师门,郑氏“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奠定医学基础。同时,“所览医书七十余种”,取其所长,医理日精。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24岁时,郑钦安开始在成都悬壶行医。行医地点在成都东华门街弯弯栅子巷道,即今人民东路东鹅市巷口附近一个小院内,门庭并不宽敞。但郑钦安治学严谨,医术精湛,踵门求治者应接不暇,屡起沉疴,活人无数。因临证善用用姜、附等辛热之药温补肾阳,治愈不少群医束手之大症、重症,“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颂为“郑火神”,誉及云、贵、川数省,声名冠于一时。 张存悌,1947年生,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曾任该校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近年钻研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火神派温阳九法》、《火神派医案全解》、《火神派医案新选》等书,系国内最早系统阐释火神派的专著,现任全国扶阳论坛组委会常务委员。 从医30年,曾在美国、澳洲行医,三赴香港讲学,弟子众多。擅用经方,用药简练,对常见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人誉“关东火神”,患者多有口碑。治学勤奋,造诣深厚,发表论文、医话200余篇,出版有《中医往事》、《品读名医》等专著20余部。 ============================= 联系我们: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31号 天德中医 (近长江街华山路口) 每周二、四、六中午12:30~16:00 TEL:024-8642 5351 / 8640 0366 张存悌主任中医师:130 1930 4298 傅子 186 4041 0923(微信同手机号) 请尽量在白天工作时间拨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