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实的医案分析 ——《关东火神张存悌医案医话选》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亚马逊,当当,京东及各大书城有售,欢迎广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选购。 附子运用的五A原则(一) 关于附子用法,为保证其安全有效,综合郑钦安及火神派诸多名家的经验,提出五条原则,即辨证,先煎,渐加,配伍,验药。由于每个字头的拼音中均含字母“A”,故称“五A”原则。 1.辨证,即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郑钦安所谓“总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虚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拘以姜附为咎哉?”(《伤寒恒论·太阳少阴总论》)附子用法,固然要讲三因制宜,注意天时、地域、个体差异等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遵从辨证论治大法,既或在热带地区,暑热季节,遇到阴证照用不误,所谓“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医法圆通卷—》)。 (未完待续) ================================ 附:阴阳辨决 为了辨识阴阳,郑钦安总结了“辨认阴虚、阳虚要诀”,亦即“阴阳辨诀”,作为辨认阴证、阳证的纲领,又称之为'阴阳实据',“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 现在先来弄清什么是阴阳辨诀,为简明起见,本人综合郑氏论述,按“舌脉、神色、口气、二便”为纲,将其归纳如下: 阳虚辩决: 舌——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强调舌润滑不燥。 脉——脉浮空或细微无力。 神——目暝倦卧,无神,声低息短,少气懒言。 色——面色唇口青白,爪甲青。 口气——必口吐清水,饮食无味,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 二便——二便必自利。总之,阴证所现“纯是阴色”,又称为“阴象”、“寒形”,“阳虚底蕴”。 阴虚辩决: 舌——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 脉——脉息有神,六脉长大有力。 神——其人烦躁,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 色——面目唇口红色。 口气——口臭气粗,口渴饮冷,饮水不休。 二便——尿黄便秘,二便不利。 两相对比,确如郑氏所说,“阴阳二症,判若眉列”。 一般而论,不必舌脉、神色、口气、二便各症全见,方判为阴证、阳证,但见一二症即是。 在阴阳辨诀中郑钦安重视舌象,将其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历代医家之医案少有舌象记载,即仲景也不例外。郑钦安把舌诊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一种创见。郑钦安观点,看舌比按脉重要,他认为脉病不合,舍脉从病,舌象价值则不能这么说。本人体会,大多数时候,单看舌象,无问其它,就可以判定阴阳。但是仅凭脉诊,则不能这么说,因为脉有真假,舌象则很少欺人。这一阴阳辨诀,等于给了我们衡量阴阳的两把尺子。即使用高校讲义衡量,阴阳辨诀都没有出格的地方,阴证什么样,阳证什么样,舌、脉如何,气色如何,哪本讲义都这么讲,绝非火神派标新立异,更未离经叛道,我们说它是中医正统正脉,也正因为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