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巡山黑虎旗

 时宝官 2018-02-14

    【蹲点日记】

    几场冬雪之后,西宁四周的山峦已是白雪皑皑。1月4日上午10点,我随西宁市杨沟湾绿化区护林队队长李玉斌向海拔2600米的林区最高点——黑虎旗进发。由于下雪,车辆无法行进,大家只好徒步上山。

    杨沟湾林区是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最早开始实施植树造林的区域,也是西宁市市直机关的绿化区。经过近30年的持续绿化,这里已经成活了200多万株各类树木。46岁的李玉斌个儿不高,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大家都叫他老李。从临时工到护林员再到护林队长,老李在这儿已经干了29个年头,他是植树造林的一把好手,曾经创造过一天种100棵树木的纪录,至今让林场的年轻人望尘莫及。

    虽然膝关节有毛病,但走起山路来,我们一行人还是跟不上老李的脚步。

    “这雪下得及时!”老李欣慰地说,2017年11月以来西宁地区就没有降水,林区防火态势日益紧张,这两天的降雪让老李一直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

    从山脚下到黑虎旗有5公里的路程,这是老李每天的巡山路线。他说,一天怎么也得走个来回,巡山也好,值班也好,不来一趟心里总是不踏实。

    往山上走,雪越来越厚,路越来越滑。瑞雪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空气清新得让人忘记了海拔的提升,还有雪地上遍布的野兔和稚鸡的脚印使人浮想联翩。老李说,这两年树木成林,林区里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前两天,还发现了狐狸,这动物只有小时候听老人说过,现在真见着了,还有点不相信,毕竟这里距离市区只有几公里。

    快到山腰的时候,我们一行遇见62岁的护林员张志龙,他刚刚结束当天的第一次巡山。在张志龙的印象中,杨沟湾两边的山过去都是黄土山沟:“哪有什么树啊,以前连羊吃的草都没有!现在你看,都快没地方种树了。”

    张志龙驻守在半山的“清风阁”。“清风阁”位于杨沟湾北山的垭口,是2008年西宁市在这里修建的一栋高20米的古塔,现在成了西宁的一景。在“清风阁”二楼,巨幅的南北山绿化工程遥感影像图映入眼帘。图上纵贯东西的湟水河从西宁穿境而过,苍莽逶迤的两岸山野碧绿通透,像两块巨大的翡翠装点着整个城市。这不仅是西宁南北山绿化成果的真实写照,也是青海人历尽艰辛高原植树的生动实践,更是一部高寒干旱地区绿色发展的英雄史诗。

    “这里也是我们林场的观察哨、瞭望塔,从塔上可以俯视几乎全部林区,2015年的那场火灾,就是从这里发现,及时扑灭的。”老李指着远处说,这里是风口,常年刮大风,一个人待在这儿太辛苦太孤单。

    一路走来,老李不停地介绍着林场的情况,说得最多的是山上缺水、队里缺车。缺水靠着两台旧水泵还能应付,缺车就全得靠人肩扛手提了。

    “年轻时扛两袋水泥上山都不在话下,现在不行了。有车就能解决好多问题,这是我2018年最大的愿望。”说话时老李眼中充满了期待。

    到达黑虎旗时已是中午时分。老李说,古时候这里是个烽火台,就有了这样一个名字,除了护林员没人会来这里。从黑虎旗向西望去,延绵十几公里的南北山绿化带尽收眼底。

    看着远方,老李感慨道:“我们把树养大了,树把我们看老了啊。”

    下山时,老李指着路边几棵高大的青杨对记者说,那是他1989年刚参加工作时种下的。记者走近最大的那棵青杨,用手指粗略测了一下,树的直径大概有45厘米。从那里望出去,无边的绿树依山而立,冬雪也很难掩饰它们的勃勃生机,青松圆柏依稀可辨。虽然大多树木尚未长成大树,但是它们正在一天天长大。

    (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