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国古代人造的字是方块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

 cqyuanye 2018-02-14

人类的进化总体上是一个线型过程,由低级到高级,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认知世界越来越有深度和广度,这样才会将人类整体向前进化,而东西方最早起源都是一样,只是在向前进化的过程中东西方发生了一些偏差。这个偏差在于统一由象形文字向约定俗成的抽象表达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离而展现不同方式。



人类最早起源的低级阶段确实是同一个区域的群落通过少量的发声及动作进行简单交流,例如:动物之间需要的简单交流就是同样天生的发声及亲近和排斥的动作表情。再如我们今天不同语言种族之间互相不懂对方语言文字的人如果要交流都仍然是通过比划动作及发声,多几次你自然能明白他要表达的简单意思(但是更有深度和广度的表达是无法完成的),在这种相近的群落简单交流中,大家慢慢达成了一些简单发声和动作交流共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认知的提高及人类开始掌握工具的运用,这种简单的发声动作交流就不再适合更有广度的交流,比划就开始演变为通过工具进行图案表述,人类会慢慢发现图案表达的神奇,并对图案表达出更好的内涵产生浓厚兴趣,但这种表达也是从简单开始,最开始会模仿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界的一些图形,另外一方会准确认知你想要表达出的意思,比如:不管你来自哪里,画一个太阳 月亮 等自然界形态的东西都没有太大的出入,这有利于更大范围的交流,于是文字成为人类社会互相交流的表达刚需。其实所有东西方人类都经历了从发声到象形文字交流的过程(西方古埃及楔形文字就有象形文字基础,美洲的玛雅文字也是象形文字)。

最后我们说为什么产生偏差,以智能手机的UI发展可以类举,最早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拟物化的图标,这个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你只有借助人们对现实事物认知观来引导用户才能更好去使用,不可能突然造一个新的东西,那样大家没有共同认知肯定不好用,也不懂。那么当你开始习惯这些拟物化的图标后,智能手机公司会慢慢根据你已有的图标认知进行简化设计(自然界太多复杂东西都要拟物是很复杂的),这就也有了乔布斯的虚拟扁平化UI,乃至于现在智能手机的OS通用的虚拟美化,这是一个进化过程。但是某一种抽象化不可能适合所有人,这就会产生偏差。每一种偏差被同一类人接受。

所以,同理最早的象形文字大家都有共识后,开始向抽象简单化发展,而这种抽象化由于古代交通的隔离只在同一个更大区域适用。按人类常规发展,西方与东亚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抽象象形文字,但事情往往会有些例外,西方出现多个强势文明起源,文明之间互相战争,某种特定文明不能长期延续,经常出现断层,之前的历史内涵经常被阻断,大家对之前无法继承,后来的统治者只能通过抽取演绎并通过规范发音和意思推销给所辖人民。但这种表音由于发音传播偏差不可能在大范围传播,于是欧洲分裂成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

其实东方也有多强势文明起源,例如中国的古蜀国,以及后来的楚国,但北方的华夏文化太过强大,一般灭亡原华夏正统统治者的要么是体制内的人民,要么是周边已经长久受华夏文化强势影响的边缘蛮夷(庆幸的是灭亡原华夏统治者的都没有自己的强势文明),所以原华夏文字内涵一直被继承发展下来并逐步强势辐射影响了东亚南北东西所有区域,形成今天和中华一统大家庭。



所以西方的断层导致了更抽象的表音文字,而没有一头独大的向心力就分裂城成N个国家,中华的强大向心力继承造成表意文字的继承并一统。(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分裂的多文化竞争导致了西方重新蜕变出更先进的近现代思想和科技,但互联网的虚拟化发展又开始让表意的图像文化蓬勃爆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