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服装图案集锦
民族艺术是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生存的土壤之中。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和丰厚艺术土壤的大国。其中,中国戏剧服饰承载的传统元素最为完整全面,并相对稳定,其构成要素丰富而稳定,艺术加工臻于精美,艺术内涵积淀丰富,无不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而戏剧服饰中的图案更为讲究,在设计中创造出空间的、构成美感的可视形象,无不体现着自身“装饰性”的美学特征,无不体现出国家民族情结、刚健自强的精神、天人合一的理念、积极向上的入世精神等,以及中和之美、人伦之美、虚实之美、境界之美、流动之美、韵味之美等等,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它们是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中国人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精神信念的文化基础。这些提炼、浓缩、升华的图案艺术,以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价值支点,是我国文化身份象征的一部分。
中国戏剧服饰中的图案艺术,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信仰,又蕴含着人民的智慧。传承和创新,发掘和续接这些丰富、优良的民族文化遗产及传统艺术资源,开辟充满无限可能与生机的创新空间,使之在新的时代生根、吐露繁华,是丰富民族文化遗产和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艺术产业战略的应有之意。
中国戏剧服饰中的图案纹样多以写生为主,龙、狮、麒麟、百兽;凤、仙鹤、雁、白鸟;牡丹、松、竹、梅、兰、菊、百花,以及八吉样、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图案都是服饰普遍常用的题材。色彩复杂鲜艳,图案繁缛纤细,层次精致丰富。到清朝晚期,折枝花、大朵花、缠枝花等比较流行。服饰更为讲究繁缛的艺术风格,图案的堆砌程度可与欧洲洛可可繁缛、华丽、纤细的风格相媲美。
中国戏剧服饰中的图案艺术是中华民族典型的民族艺术代表之作之一。它的内涵所表达的民族精神,是民族艺术的核心和灵魂,中国戏剧服饰中的图案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无论是对金戈铁甲、沙场点兵,彪炳青史的千古英雄(靠旗翎子)的歌颂,还是对展袖飞舞,似水柔情,含娇带媚,娇艳芙蓉的小家碧玉及嫔妃显贵(云裙水袖)的雕饰;无论是对花团锦簇,龙凤呈祥,和美敦厚,崇礼相安的王者(国色天香)的敬畏,还是对白发青灯,魂系红袍,只身孤影,书剑飘零,渔樵歌声,知音难觅(青衫红袍)的士子文人的同情;无论是对讪笑逗趣的贩夫走卒及媒婆小丑(世俗民情)的酿造,还是对离奇怪诞,轮回无常的阴阳世界中(人鬼神灵)真善美的守望。还有对高华浮艳,清新华贵,栩栩如生的宫廷文人(花翎旗装)的描绘等,都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特色的本土化艺术特征。
上文摘自2012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张成良的毕业论文《中国戏剧服饰中的图案艺术研究》
《中国戏曲服装图案》是由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编辑,于1957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出版,梅兰芳先生题写书名。绘图作者有马强、夏阳、鲁华,这些图案是从中国旧有的戏曲服装和民间刺绣实物以及个别同志的创作中选择比较好的,加以组织整理编绘而成的。书中收各式图案73幅60页。
书中前言中说:“这个集子是从中国旧有的戏曲服装和民间刺绣实物以及个别同志的创作中选择比较好的、适合于目前普遍需要参考的图案,加以组织整理编绘而成的。书中的图案,一般说来,是始于文武老生、小生和各路旦角服装需要的。按照中国戏曲服装的分类来说,它是适于应用在蟒、帔、褶子、宫装、裤襖、开氅等等上面的。”
特别介绍的是该书最后一页,是1953年编者到泉州採风,甄选进书里的一幅带有泉州刻纸风格的凤图案。
於201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