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进茶》是周啸天先生的诗词集之一,周先生本科为数学研究,硕士研究方向为诗歌鉴赏,所谓文理兼工,这些为其诗歌的开拓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进茶》取材广泛,用语更见自家特色,其艺术性具备以下特色:一、其取材可见胸襟广、境界高,二、其笔端文字意雅、情高,三、其创作有古风、无酸套,四、其用语新奇鲜活,字浅文刁。因此,《将进茶》以其独特的手法,开诗坛鲜活之新风。 关键词:将进茶,周啸天,歌行,诗歌,境界,鲜活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将进茶》[1]乃周啸天先生诗词作品集之一,笔者手中的专著是2012年5月第二次印刷,由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啸天先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专注于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周先生本科数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诗歌鉴赏,从周啸天先生的教育经历来看,先生已是文理精通,这使得其较常规中文学者眼界更宽,对客观规律的研究的更深,对事物本质看得更透,因而,能站得更高,为其诗歌的开拓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进茶》这部专著,共收录了诗词作品249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古今中外名人、中外新闻、中外山水名胜、文学艺术、哲学物理、中外人伦诸端,而最富特色的、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些书写当今的新题材、新内容。 张应中先生对此专著评曰:以古出新,雅而能谐[2]。诗中用语大胆新奇,“失语”、“驾校”、“大款”、“签单”等词融古今于一炉,商振泰先生评曰:拈管城旧锥,作浮世新绘[3]。作品大多站在当今的角度,歌今人颂今事,同时又紧密衔接传统。 对《将进茶》艺术特色概括最全的,当属著名散曲家南广勋先生的【双调·沉醉东风】读《岷峨诗侣》之周啸天卷:“敞胸怀烟波浩渺,落笔端意雅情高。有古风,无酸套,语新奇、字浅文刁。盥手移灯细细瞧,美丢丢捧他“臭脚”。*”(*有人说周先生的《洗脚歌》是“臭诗”,是“捧臭脚”。此反其意用之。)便是对周诗较完整的概括。 南先生之【双调·沉醉东风】第一句:“敞胸怀烟波浩渺”,便是说《将进茶》之胸襟之境界。 “当人完全放下的时候,他就有了容受的兴趣,可以独具只眼,目击首存,从平常事物中看到不平常的意思,在有意无意间作见道语,发人所未发。”[4] 科学无阶级性,艺术也应当无阶级性,无阶级性方为大善与大雅,更是大容。 如《聋哑人舞千手观音》中有一联“失语时分存至辩,无声国度走雷音。”即有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辩以忘言。”又蕴涵着《道德经》的“大辩若讷”,还蕴涵着《维摩诘所说经》的“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在技法上化古人之典于无痕,又翻出新意。所取之材为“聋哑人”这个群体,亦是前人未能涉及。“聋哑人”是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无偏见且敬重有加;又容受此群体,独具慧眼,发现这个群体的优势:不“耳聪”便可把智慧全部转向“心明”与“目明”,故而能“至辩”,于是,诗人的善是一种“大善”,从思想境界上,站在古人的肩上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诗人的数学天分,诗人注重文、理思维方法的互补性,避免单一思维方式的教条性,从而求得对人和事物多维多面的审美本质的把握,构建了灵动的思维方式,写出了有震撼力的诗篇。 再如《洗脚歌》中“健身中心即金屋,中有玉女濯我足”、“来生万一作河东,安知我不为卿洗?”,对足疗女无一丝偏见,有的更多的是同情与人格的平等,尤其尾联更发人深思,联想到社会现状,是对足浴者的警戒。狄德罗在其《绘画论》中谈到:“那么,艺术鉴赏力究竟是什么呢?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迅速而强烈地为它们所感动。”[5]“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即是独具只眼,诗人迅速而强烈的被“洗脚”这一事件触动,于是诗篇便跃然纸上,超阅了对女子的“怜”与“鸣不平”,而是站在与女子平等的地位上,发现了足疗女人格的力量,以客观自然规律收束全篇,其思想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梅尧臣曾说:好诗应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此,《将进茶》的诗句,以顿悟式的片语只言,向更高级的“穿越思维”,如:“海角天涯一点通”、“三尺讲台微雪飞”等。以“整合思维”为前提,穿越各种方法,使之材料化、因素化,形成新的思维结构,使思维之花开到了最高境界。 诗者,释也!因此周诗基调多欢快娱乐,偶有发人深思者,读来也甚觉畅快,或可医读者之疾。《唐诗纪事》里就明确指出:读杜诗可以“疗疾”。《三国演义》亦有记载:曹操患头风之疾,经常头痛难忍,久治不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了陈琳的“讨曹檄文”,惊出一身冷汗,头风病竟不药而愈。周诗之畅快之句,如《教师节》有句“教授名高久不肥”即是幽默又是自信。依奥登之说,“欢愉之辞”可以帮我们更欣赏人生,而“穷苦之言”则帮助我们承担人生的痛苦,这是一块金币的两面,缺一不可,王蒙先生说“泪尽则喜”。“穷苦之言”确实比“欢愉之辞”易成好诗,故而“欢愉之辞”成为好诗便难了些。毛泽东的《长征》,是在极其恶劣环境的下,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变不利有利,以诗来鼓舞士兵士气,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长征》更不失为千古名篇。周诗从毛公处吸收“营养”,基调多欢愉,诗作多积极奋进。 俗话说:帮人承担痛苦,不如帮人找出路;与其悲痛,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周诗的《八级地震歌》“公喜复课语依依,多难兴帮儿无怠”是真正的化悲痛为力量,鼓舞受震灾的人民重新建立美好家园,灾难只会成为儿孙辈的磨练,只会使受灾区人民更加坚强,更胜一筹。《邓稼先歌》有句“天长地久真无恨,人生做一大事已”,未因英雄为国捐躯而悲,而是为英雄在坚苦的环境下能做一件大事而自豪,已超出悲痛,并化悲痛为力量,邓稼先精神永存-----作为航天人,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无权抱怨穷困,无权抱怨外界环境的恶劣,只能努力的改变世界、解决问题,制造更高精尖的航天武器,国强其人民才有尊严。 从这一点来讲,周诗不再写“哀怜”与“同情”,他看到弱者超人的优势,看到英雄无畏的精神力量,落于纸上便成为美妙的诗句,鼓舞读者奋进,鼓舞弱者强大。 何为雅与俗?《诗·大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6],关于《雅》诗大小之分,前人说法不一。《诗·大序》认为是以政事分的,所谓“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是按音乐分的,所谓“诗体既异,音乐亦殊”;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以用途分的,所谓“正《小雅》,燕享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也”。 因此,“雅”主要针对诗的内容而言,用语若幽默诙谐、或庄重正式,只要内容真切的关乎那个时代的国计民生,以积极善良的态度歌颂身边的新闻和实事,便可称之为“雅”。 释“俗”之一,为通俗也,显然不指诗风。 释“俗”之二,《说文》云:俗者,习也。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用在诗歌创作上,则是“俗套”,习惯乃创作之大敌。 释“俗”之三,为“俗气”、“庸俗”、“恶俗”、“世俗”也。语出《魏书·司马叡传》:“俗气轻急,不识礼教,盛饰子女以招游客,此其土风也。”[7]。因此,故意用古人难以理解的词汇,以显示学问之高,显然是卖弄、是庸俗、是无真性情也。与“雅”相对者,故意用古人之生典、偏僻字,歌古人之事,表达的思想与古人相同,而与当今时代脱离,卖弄书袋,是为“真俗”。其言辞艰深者,其情往往浅;其言辞浅者,其情往往深厚,是为真雅也。 诗词作为纯净的思维之花,同时联系着感性和理性的心理机能,是对逻辑性和理性的飞越,容不得半点“俗”;是思维方式的素质成分并使思维方式更接近审美对象的本质。周诗一方面以“情景论”、“以心击物”、“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不涉理路”、“唯在兴趣”;另一方面又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一切符合自然之道。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曾这样讲:“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8],“逻辑可以告诉我们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保证不遇见任何障碍;但是它不能告诉我们哪一条道路能引导我们到达目的地。为此,必须从远处望目标,教导我们望的本领是直觉。没有直觉,数学家便像这样一个作家:他只是按语法写诗,但是却毫无思想。”-----这一论断不仅说明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并用的重要性,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情真”、“不俗”的重要性。 灵感乃易于“习俗”而生,是创作出新鲜的东西,是感性思维中最高效率的思维活动,灵感(inspiration)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最神妙的精神现象、一对最奇妙的飞跃之翅、一朵最美妙的创造之花[9]。如果说,“只有它才使思维方式的质量和效率达到纯而又纯的至境,这种顿然开朗的“天容海色”的思维状态,使创作主体已有的积淀、所有的知识素养都能发挥百分百的效应,常于传统思路之外捅开喷射口,给诗歌的镜头创造意外的视焦点。有灵感的人,总是在创作中独领风骚、独占鳌头。因此,周诗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又如奥斯本在其《论灵感》一文中说:“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可能仅仅通过自觉地运用某些已知的规则和方法就能产生出来。”[10] 如《江淮行》有句“云间赏月更分明”,诗人乘机在天,足踏白云,与月无限亲近,此乃人人眼中能见之景,而此时,先生理性思维闪烁发光,便以诗句总结了一个科学道理,甚至成为警句。后面的“嫦娥乃肯做空姐”则是感兴思维了,“空姐”也是作者亲眼所观了,又较古人出新,浮想联翩。 如《藏猫之二》有句“藏尔非花也是痴”、“盏里香油连夜少”、“猫猫去矣鼠先知”,引用了《黛玉藏花》之典,以表达内心之痴,结句升华,因为“猫去鼠先知”,一物离去,其天敌却先知,因为可以无恐了。平常之物却引起周先生不同寻常之深思,直接揭露社会现实。 歌行在《将进茶》中占了相当重的比例,也是《将进茶》具有标志性的特色。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诗之所以兴盛于唐代,“歌”、“行”、“吟”功不可没。试想,如去掉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从军行》等,再去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唐诗的影响力会大大减弱,可见歌行体在“诗”这一体裁中的所占的分量。 《将进茶》的古风多取材于当今生活现象、中外现实、历史故事等。如:我们所熟知的《邓稼先歌》,自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未经历大的战争,无大的饥荒。而人民的思想却在西方思维大潮侵袭中受到了冲击,国外反动势力曾扬言:要打没有硝烟的战争,企图在思想上使中华民族异化,整个社会难免会充满戾气。基于此背景下,敏感的诗人看到了生活中的亮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写出了“要陪美苏玩博戏”,整诗举重若轻,以轻松的语言写出,面对重重困难的军事武器研发,如同玩游戏般简单,既鼓舞人心,又给科研人员缓解压力。 所谓无酸套,便是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不重复古人,以敏锐的感悟、独特的视角看待社会,落于笔端,则是以哲学的思维认识世界、反映世界。亚里士多德曾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12]。的确,诗作为最早产生的文体之一,在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作用。最早的诗承担起了记录人类历史活动的重任,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史诗。而最早的诗人与哲学家几乎就是一体的。西方的早期哲学家就是以诗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思想的,中国古代诗人的诗也大多是充满着强烈的认识、哲理意味的,伟大的诗人都是哲思的。 如不具备敏锐的感悟,便不配做诗人,所以,诗人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深刻感触世界,乃至把握世界。他们总是站在时代与社会的前列,以自己敏感的心灵把对社会、人生、宇宙的探索与思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用诗的语言描述人生与社会。诗有三大主题:觉醒、寻觅、探求。那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往往是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睿智思考的作品。 如,《代悲白头翁》有句“远去英雄不自由,当年叱咤虎生风”,深刻的描述了萨达姆遭遇二OO三年全人类个体生命最大的落差,阐明了国际上恃强凌弱的森林法则所造成的惨痛现实,结句“大漠惊沙狐兔悲”更是发人深思,深思之后,便化为志士仁人的行动,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如,《成龙歌》以“世人恨子不成龙”,写一普通艺人成为国际巨星的成长过程,其间的酸甜苦辣唯有当事者心知,难怪东坡有句云“唯愿吾儿愚且鲁”,写出了高处不胜寒的现实。 因此,王蒙先生评曰:这里有一种平常心,写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诗中出现了趣味,出现了善良,出现了生机,出现了至乐至工至和。 语新奇鲜活是《将进茶》的语言特色。如《短信》有句“指头在处灵犀在,海角天涯一点通。”化用“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向,“一点通”用双关修辞手法,生动的描述了指尖点触手机屏幕,编辑好的短信即刻被发出,对方便知短信内容,精确表达了当代无线电技术传达之迅速,把科技史料写入诗中,又生无限情趣。 如《答但丈仲廉览诗见寄之四》“有句堪传人不老,朱颜未必富春秋。”化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把古人的典用活了。 如《寄潘啸龙》有句“自古官商能速富,于今教授有清名。”又生动的揭露了社会分配不均的问题。 如《日本大地震》有句“鳌奋三山动,公乎归去来。千见末日,几县蹈寒灰。偶共麻姑语,相将黄竹栽。遥怜大岛茂,余悸小男孩。”描写了二零一一年三月日本发生里氏九级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祸及仙台、福岛数县市,官方报道死亡失踪人数达两万余,并造成严重核泄露事件,鲜活的字句,深深触动读者内心。 如《江淮行之四》有句“我来小试并刀快,剪去黄山几段云。” 化用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句,“剪取”生动的描写“摄影”这一动作,把乘机时入黄山,摄取黄山白云写活了。 如“富到唯钱皆是贫”句,阐述了对大款的不屑,对自己作为教授而清贫的自信。 诗歌,是挖掘、提炼社会的一个富矿。而优秀的诗歌更是打开理解历史、文化、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及其与科学关系之门的一把钥匙。当代的诗歌会被后人称为“历史”,历史是古人的现实,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进茶》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对社会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也是以诗的语言记录的当代历史。 笔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研究方向为航天宇航技术、机器人、加速寿命试验,以余力为文。笔者在研究外骨骼机器人时,涉及到“脑电波”的研究,也就是“思维方式”与“灵感”的研究,进而,提取“思维活动”与“灵感”的电磁波,用放大电路加以放大,来精确控制“外骨骼”,使精神层面的“活动”物质化。故而以自家眼光总结了《将进茶》这部诗集的几个特点。 笔者认为:科学无阶级性、无国界,艺术的发展也应该是无阶级性、无国界的。当今,我们能直达月球,直通外域,直探海底;高度发达的科学工具使我们能够更深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当我们有能力改造世界的时候,我们的诗歌就不会表现为“无奈”与“哀伤”,诗歌亦须与时俱进。“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因此,《将进茶》这部优秀的诗集已不仅仅是触景生情、抒发情怀、享受清风明月、共鸣文人骚客的忧国忧民之作;这部优秀的诗集,是对当代自然和社会的精炼总结,诗人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凭直觉和理性思维诉诸形象,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既闪烁着诗歌之光,又蕴涵着哲理、趣味,堪称瑰宝;我们从哲学的角度看到了它所蕴含的传统哲学精神,看到了当代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它使我们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当代一些珍贵的科技、社会、民生、禅意、外国风情等资料。 因此,《将进茶》以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独创的表现特色,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自然和社会,开一代诗坛之新风。 参考文献: [1] 周啸天.将进茶[M].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12.5 [2] 张应中.以古出新、雅而能谐---评周啸天《欣托居歌诗》[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1): [3] 商振泰.拈管城旧锥,作浮世新绘----读《欣托居歌诗》有感[J] .巴蜀史志,2006(1): [4] 周啸天.诗心与佛心[J].中国韵文学刊,2010,24(4):100. [5] 狄德罗.绘画论.西方文论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94 [6] 诗·大序[C]. [7] 陈寿.魏书·司马叡传[C]. [8] 昂利·彭加勒.科学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2006:212 [9] 陶伯华,朱亚燕.灵感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 [10] 赫罗特.奥斯本.论灵感[J].英国美学,1977(夏):7 [11] 杨牧.唐朝以后又见诗----读《欣托居歌诗》.文艺报.2006年8月29日 [12] 伍蠡甫.西方文选论·下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3 作者简介:韩倚云(1977.5-),女,河北保定人,工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机器人、加速寿命试验,余力为文。北京诗词学会副秘书长。 小楼部分专辑回顾: 小楼部分作者及其网址: 中华诗词研究院 李文朝 杨逸明 林岫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杨叔子 陈琳藩 蓝青 秦绍遥 寇梦碧 曹长河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张家安 江合友 王玉明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 北极狼獾 王海亮 凡无尘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张庆辉 程皎 冉长春 康福 赵仁珪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白秀萍 孙延红 杨敏 杨金亭 刘川 张淑萱 毕小板 胡逆风 周笃文 刘庆霖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王蛰堪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王玉斌 郁时威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了凡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严锦尧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吴国华等 张涛涛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蔡世平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时间鸟 空空法师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田遨 诗词一家人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王翼奇 尚佐文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寒剑 古求能 梅子卿卿 烛焰 省吾 张梅琴 贾清彬 滕萬良 刘征 李树喜 熊东遨 叶元章 楼立剑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吴祖刚 姚泉名 魏新河 赵京战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周退密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熊盛元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钟振振 孙寅 张文富 韦树定 张青云 归樵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罗永珩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星汉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诗酒当歌 李梦痴 寒颤星 范诗银 一粟斋 墨兰心语 金嗣水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倪卓雅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王致和 潘朝曦 周华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安全东 李宗健 胡社桥 陈仁德 沈沪林 王卓平 林从龙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世广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周啸天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张万银 刘刚 许锦星 田野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四知堂主人 林峰 平沙 倪卓雅 楚成 邓建军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蒋有亮 王晓晖 落日长河 叶嘉莹 刘鲁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