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冉伟 独角兽——对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的美称,恐怕也是所有风投机构的“心头好”。 对于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激发雄心壮志的宏大目标,更可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光环。 毕竟,独角兽的诞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非常非常小的概率。 据统计,仅在美国,就有19550家由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公司竞相角逐这一庞大的估值。同时,据估计,每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只有0.00006%的机会成为十亿美元级的公司。 独角兽——商业界真正的“稀有动物”。 独角兽最容易在哪里诞生?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所适应的生态系统,稀有的“独角兽”同样如此。 那么,创业独角兽最容易在哪里诞生?是命运眷顾还是有章可循?来自FounderKit的一份统计数据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分析。 从这份数据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1.在目标市场方面,大多数独角兽都是消费级(B2C)公司,围绕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这一比例达到了62%。 2.在产品形式方面,高达87%的独角兽提供软件服务,远超硬件创业公司。可见,硅谷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提出的“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已然成为现实。 3.在行业分布方面,25%的独角兽从事新型零售与电商业务。传统商业与新技术、新模式的融合已经完全改变原有的商业格局。 4.在商业模式方面,33%的独角兽都依赖佣金或经纪费用获得收入。新的“送水人”已经完全颠覆各行业原有的行业生态。 5.在地域分布方面,中国(独角兽占比25%)继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独角兽诞生地。中国无可比拟的巨大市场、日益完善的创业生态正在持续为高成长、高价值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总体来看,全球独角兽的分布与成长状况就像一个缩影,反映了商业世界的巨大变迁,以及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推动的传统产业变革。 巴菲特曾说:“人生如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山坡。”对于行业、目标市场、商业模式的精确选择,正是独角兽得以诞生的基础条件。 当然,那些今天的独角兽公司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猜测他们是否在创立时就树立了要当“独角兽”的目标。在很多时候,成为独角兽可能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这份数据也绝不是告诉你要朝着B2C、零售/电商、佣金模式等方向前进,这些数据只是提供了一份值得参考的指南。毕竟,在互联网促进消费升级后,企业级服务、工业4.0也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 每一个创业公司都是特别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可以忘掉“独角兽”,在你所擅长的领域认真地“滚雪球”。 成为独角兽又会如何? 在经历千辛万苦,或者一马平川之后,成为独角兽又会如何?是否就代表着未来的星光大道与一路坦途? 事实绝非如此。 就像近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独角兽公司估值的大幅下滑、乃至没落或陨落。例如,移动签到应用Foursquare、闪购网站Fab、人力资源与保险服务平台Zenefits、在线笔记平台Evernote、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Android手机管理软件豌豆荚、时装与时尚电商平台凡客都是该名单上曾经如日中天的名字。 同时,我们需要反思是否过度追捧了独角兽。就像Jessi Hempel曾发文说我们应该停止讨论独角兽,毕竟这种神奇的生物很可能“只是带着塑料喇叭的一匹马”。而且,健全的商业生态也不是只有独角兽的世界。 在这里,我们无需详细分析独角兽公司衰退的原因,但这些案例至少可以提醒我们,独角兽的诞生只是少数创业公司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全部目标。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无论能否成为独角兽,未来的路都还长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