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透生命便成佛

 个体化需求 2018-02-14

经历过亲朋好友的去世之后,才明白最难过的并不是死亡的瞬间。


三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年仅68岁。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却平静如水。

他去世后过了一段时间,回老家仍旧是下意识地喊“爸,我回来了”,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他已不在,一瞬间泪流满面,那种深深藏着心底的悲伤返到心头原来如此之痛,岁月流淌,总有那些不经意想起他的时刻能深深地使我悲伤,哪怕我正在一堆开怀大笑的人群中,哪怕是在晴空万里之下,哪怕已经过了那么多年人们都已经把他淡忘了,那种突然而至的悲伤仍然排山倒海,压过心头。

几周前,好友因意外离开人世,年仅40岁。

噩耗传来,内心震惊,表情淡然。

我端起了久不曾动过的酒杯,默默饮酒,一醉方休,没流一滴泪。

人死后,时间过得飞快。头七,我去看他。荒野中,一座孤零零的坟墓,任冷风劲吹。这一切,分明是在告诉我,他确实走了,留下年迈的双亲,舍弃了妻女。烧纸燃起的那一瞬间,我放声痛哭。二十五年的兄弟情谊化作了痛彻心扉的泪水,打湿衣襟。敬他一杯酒,默默诉说心中的那份压抑。坟墓里的他,应该也在倾听,就像他活着时候一样。那种痛苦不会随着时间消逝而淡漠,在那不经意的时刻总会悄然而至,愈发厚浓。

后来,我一直自责,他们去世的那一刻为什么没能嚎啕大哭。

现在突然明白了。真正的悲伤,并不是一场仪式,而是不经意间的记起。

逝人已去,生者犹在,一切自然得令人生畏。也许,这就是生命,生命就有轮回。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在这生命轮回的过程中,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那就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自从亲眼见到亲人的死亡后,便觉得人生便是这样,再热烈也是会化为虚无,人,生来便是向死而生。或许只有看淡生死,才能真正的珍惜当下。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活着,心却死了。

人活着的时候,往往不断窥视外面的世界,很少有人静下心来与自己相处,以致于忘了来时路,迷失了前方的路。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珍惜。其实,我们本应该与亲人朋友、与自己好好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但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急着赶路,忘了一路上的还有迷人的风景。

我自认为是一个理性占上风的人,别人在谈死亡带给人的痛苦,而我在谈死亡带给我的思考。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就能让我伤感满怀,此时时刻,我早已泪流满面。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所以好好活着,就是硬道理。

生命如一朵小花,佛光四射,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