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城镇曾掀起了'深挖洞'的群众运动。但由于当时缺少统一规划,缺乏经验,加上技术力量不足,这些工程一般幅员较小,质量较差。 早期人防工事如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质量高、幅员大、效益好的平战两用工程,人防工程的种类齐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因为过去大搞群众运动修建的早期工程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许多人对人防工程建设的现状不了解,认识还停留在70年代的水平上,以为人防工程就是防空洞。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新建的人防工程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平战双重功能。同时,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高层建筑同步建设人防工程也早已纳入了国家的强制要求。建筑人防以人民防空工程为必要附属工程的建筑工程统称。多以地下车库为主要体现形式,内部设置人防门、封堵门、照明、通风、给排水、通讯网络等战时掩体所需硬件。对于经常由高层进入地库的人来说,接触的最直观的就是门了。下面上一组图大家感受一下: 出入口的双扇防护密闭门门扇 关闭好的出入口双扇防护密闭门内侧 两个防护单元之间的门——双向受力防护密闭门(代替了封堵板,便于转换)
密闭通道外侧的单扇防护密闭门
滤毒室的防化通风设备——最贵的过滤吸收器(但是上面的电源线怎么没收起来?) 这几个干什么用的?这几个叫超压排气活门,是战时外面染毒情况下,内部风机打开,使内部的压强大于外部压强,即超压状态,污浊的空气就会从阀门里出去,而外面的染毒空气进不来
门上的像红绿灯一样的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
自行车?哈哈,这个是脚踏风机,就是在外面电力被切断,电动风机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要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上面骑,风机就会人工启动,保持室内的通风,但是因为做工粗糙,经常有脚链会被蹬断,你们试过嘛? 这个叫防爆波悬板活门,是外界有冲击波过来,活门就会迅速关闭,能缓冲气流,达到一个消波的作用,不至于让强大的冲击波所冲坏。 小编有个疑问,虽然现在大兴建设人防工程,但是实际上人防内部的设备认识的人并不多,会操作的更是凤毛麟角,那么,真正到了战时,这些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吗?大家讨论讨论。 我想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很多人的疑问,现在的人防工程内部设备不认识、不会操作,等战时再培训恐怕为时已晚,战时人防工程能否发挥作用将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想每个城市选一个试点搞个真正的平战转换后的状态,组建一支常备的平战转换专业队来学习操作,可能那时候会发挥作用。 (内容源自土木君,题目和内容有改动) 人民防空特别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