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

 zyqha3qe02inaq 2018-02-14


游圣徐霞客曾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端午节后一日从莆田出西门往游九鲤湖,著《游九鲤湖门记福建兴化府仙游县》。当时先往西北行五里,上下山岭四十余里至莒溪。再过溪沿蹬道上山,“愈上愈高,杳无所极”,冒着“烈日铄铄”登上岭头。以为已上绝顶,却见复有高峰,继而见“平畴荡荡,正似武陵误入”,其实已在“万峰顶上”。过通仙桥,终于到达九鲤湖。

九鲤湖最吸引游人的景色是“九漈”。当地称瀑布为“漈”,九漈即九级瀑布。与通常的瀑布在上、湖在下相反,九鲤湖是湖在上、瀑布在下,一级一级下跌,莒溪即九漈下游。如果不到现场,是难以想象的。

我因为正在创作《水墨霞客路》系列国画,早就想游九鲤湖,今年12月21日终于成行。因为是到厦门办事,所以选择与徐霞客相反的方向上山。先从厦门乘动车到仙游站,再由朋友开车前往。山路弯弯曲曲不断攀升,高低起伏的山景透过路边的树丛不断跃入眼中。

不久,山上竟然出现了大块农田、果园和一些村舍,路边有村民叫卖草莓。霞客游记所言“误入武陵”,一点不假,山上竟是“世外桃源”。

直到看见了由刘炳森题写“九鲤湖”匾额的迎宾牌楼,才确认到了九鲤湖景区。一个停车场和两排饭店已经建设就绪,为来年旅游旺季作好了准备。

在农家饭店吃了午饭,就进入景区,门票不甚贵,老人免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湖面,因久未下雨,湖水较浅,里面有人乘小船捕鱼。循湖岸步道前行,湖面右转向前延伸,湖边建有多处亭台楼阁,供游人观光休憩。当时我以为这就是九鲤湖,问开游览车的人也回答说是九鲤湖。

湖边有一亭,徐霞客游记中说到:“中道有亭,西来为仙游道,东即余所行。”或许就是当年旧亭所在处。按游记所言,他是从东边(莆田方向)过来,我是从西边(仙游方向)过来。

这里是三叉路口,游人必经之地。路边有一排售货亭,因是淡季,游人不多,都关着。仅有几个当地人售卖食品与纪念品,但品种很少。种种迹象表明,旅游还不发达。

再往前走,过通仙桥,就能到九鲤湖了。桥是新修的,单拱石桥,制作颇为精致。在桥上朝上游看,见有一条堤坝拦住水流,水是漫过堤坝流过来的。按徐霞客游记所述,上游原来是一条“涧”,现在筑堤后成了“湖”,使人误认为是九鲤湖了。

桥堍新筑成一私人饭店,老板说不要过桥,沿饭店后面的栈道下去,景色更美。信其言,果然能看到九鲤湖及其后面诸建筑的全景,后面山上由宋代兵部侍郎陈谠所题“天子万年”几个大字尤为显目。往下能看到湖水从湖中漫向第二漈即瀑布漈的情景,再往下回看,则是瀑布漈的上端部分以及九鲤湖后面的山岭。

按惯例面向下游,这边应是左侧,栈道是新修的,还没有全部修好。修好以后左右栈道就能够全部贯通了。修栈道的师傅告诉我们,左侧看不到最重要的景色。于是选择返回原路重过通仙桥,走右侧。这样就与徐霞客所走的道路一致了。

游记曰:“南过通仙桥,越小岭而下,为公馆,为钟鼓楼之蓬莱石,则雷轰漈在焉。”

蓬莱石是一块长方形的巨石,上面有明代林有恒的题字“第一蓬莱”。蓬莱石旁为雷轰漈,是九鲤湖的第一漈,也是唯一在九鲤湖之上的瀑布。水流大时,“如万马齐发,诚有雷霆之势”。可惜冬季水少,既未闻其声,也未见其势。

游记描述涧水“漫流石面,匀如铺縠”,“石濑平旷,清流轻浅”。“少下,而平者多洼,其间圆穴,为灶,为臼,为樽,为井,皆以丹名,九仙之遗也。”确实,这里石头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坑,形态各异,传说是九仙炼丹的地方。

九仙之说始于汉代,比八仙之说早了一千多年,所以称“第一蓬莱”是有一定道理的。据传汉武帝时,庐江何姓太守是淮南王刘安部下,他的九个儿子反对他参与淮南王谋反,南逃至此炼丹济世,丹成跨鲤升仙,九鲤湖由此得名。这里历来是道教重地,游记中所说九仙祠可能是现在的九真观,重修的还有水晶宫、玉帝楼和迎仙会馆等。而且自宋以来,九鲤湖道院的祈梦文化就流传不绝,历代都有许多梦验故事。明代进士王世懋在《游九鲤湖记》中认为:“闽山以水称奇者,即亡如九鲤湖,且著梦灵,宦游者多祷焉。”据说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曾在这里梦见仙人赠与万块墨锭,之后文思大进,画艺日精。后来在苏州建了一座“梦墨亭”以示纪念。冯梦龙、纪晓岚、梁章钜等对九鲤湖的梦文化都做过生动的记述。这些给九鲤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梦文化之都”。

九鲤湖是一个秀美的天然湖泊。如游记所述:“湖不甚浩荡,而澄碧一泓,于万山之上,围青漾翠,造物之酝灵亦异矣!” 三面山坡上林木葱茏,一面是瀑布下泄的峡谷。峡谷两边悬崖夹峙,蜿蜒曲折,下穷九漈,可达莒溪。第一漈到第二漈的水流偏左,因而湖的右侧水面相对比较平静。金碧辉煌的建筑、绿色的树木和蓝天白云形成的倒影在湖中交织在一起,成为色彩斑斓的画面。


九鲤湖中育有各色鲤鱼,以红鲤鱼最为显眼。湖边多奇岩怪石、摩崖题刻。如石鼓、玄珠(游记作“元珠”)、 “九鲤腾云”、“飞雨奔雷”、“观瀑”等。游记曰“梅洞在祠侧,驾大石而成者,有罅成门。”距古梅洞三五步有化龙洞。明朝名士林澄名指出:“莆之山水,多以水石见奇;水石之胜……而鲤湖为最。”

沿九鲤湖右侧前行,经万灵庙到下山栈道,回望九鲤湖,雷轰漈、通仙桥及建筑群可一览无遗。下山途中经“将军亭”,未知来历,諒是新修。柱上楹联是:“草横石卧绿水逍遥,雨去风来青山自在”。亭中石躺椅,倚坐颇为舒适,只是屁股有点凉意。透过树隙可以见到第二漈。霞客游记中说:“瀑布为第二漈,在湖之南,正与九仙祠相对。湖穷而水由此飞堕深峡,峡石如劈,两崖壁立万仞。”进一步又道出其特点:“水初出湖,为石所扼,势不得出,怒从空坠,飞喷冲激,水石各极雄观。”瀑布漈高达百米,气势磅礴。这次旅游正值枯水季节,水势不大,但在石上奔腾冲激之态仍然显出它的特色。

再往下,又有一亭称观澜,一石叫天然坐。这里就是修栈道师傅所说的最佳观景之处,可以同时观看第三、第四漈。三漈叫珠帘漈,从千仞巨石直泻而下,形成万斛水珠:“峡壁上覆下宽,珠帘之水,从正面坠下”。珠帘漈旁的悬崖处有白云洞,水雾缭绕洞口。四漈从东侧盘龙山顶贴着石壁滑下,形成两股细流。游记称“玉箸之水,从旁霭沸溢”,叫玉箸漈,是指瀑布如一双玉筷。今称玉柱漈,说水流像两条玉柱,音同而意境差矣。


霞客对两漈组成的景观极为赞赏:“两泉并悬,峡壁下削。铁障四围,上与天并;玉龙双舞,下极潭际。潭水深泓澄碧,虽小于鲤湖,而峻壁环锁,瀑流交映,集奇撮胜,惟此为最!”

历代文人多曾以诗、赋、联等形式予以赞赏。如,唐张濬“玉箸垂秋漠,珠帘卷暮峦”,清王寿桁“珠帘玉箸半天际,雷轰瀑布声喧嘈”,明赵维恒“珠帘不卷四时雨,玉箸常撑半壁天”等。

我在这双瀑之下观赏良久,瀑布堕入潭中激起阵阵水花,化而为雾。水雾中竟然看到一弯彩虹。据说这里上下午都能看到彩虹,水愈大虹愈艳。远观对面山间,栈道已次第筑就,从对面高处观景当另有一番情趣吧。归作水墨画一幅以记。

循涧有石阶往下走,两侧都在修筑新的栈道。而霞客当时“自四漈来,山深路绝,幽峭已极,惟闻泉声鸟语耳”。我在沿途曾看到过一些旧的石级,或许是当年徐霞客攀登过的路径,要比现在艰苦许多。

不久,一座铁索桥横跨两岸,索桥两头均有桥头堡,可观赏上下游的景色。回望三漈四漈已经渐渐掩入山崖。 往下游看去,涧溪弯弯曲曲伸向远方。霞客游时尚无索桥,仅“木板飞架危矶断蹬间,乱流而渡,可以攀跻”。索桥下正在修建新的桥墩,新桥筑成,就不需要摇摇晃晃走索桥了。

过了索桥回头一看,五漈突然映入眼帘。五漈为石门漈,水从对面山坳间出来,在陡壁上如条条丝涤堕入潭中。原来九漈中有的如四漈、五漈是从旁侧汇入溪涧的,如江河的支流一般。

因不知下山道路,只得沿景区线路,继续向上攀登,到景区回程车站乘车。一路上栈道边不乏飞岩危石,“松偃藤延,纵目成胜”。霞客曾有描述:“盖水乘峡展,既得自恣,其旁崩崖颓石,斜插为岩,横架为室,层叠成楼,屈曲成洞,悬则瀑,环则流,潴则泉,皆可坐可卧,可倚可濯,荫竹木而弄云烟。”

五漈以下,六漈之五星,七漈之飞凤,八漈之棋盘石,九漈之将军岩,只能穿岩透隙遥望也。

正如霞客所言:得趣故在山水中,岂必刻迹而求乎!

回味九鲤湖之游,方知徐霞客将其列入福建三绝之一是有道理的。湖、洞、潭、石组合而成“鲤湖飞潭天下奇”的美景,何氏九仙、祈梦文化、道教名观、摩崖题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徐霞客游记》赞叹九鲤湖“若水之或悬或渟,或翼飞叠注,即匡庐三迭,雁落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微体皆具也。”

从环境来看,地处福建中南部名山戴云山区,湖西北戴云山主峰海拔1840余米,九鲤湖位于仙游县钟山镇,距县城31公里,海拔590米。千岩竞秀,林木葱茏,年降水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20℃。周边有大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万亩果园,今后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