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阅读经典中安放自己

 齐一摄现美 2018-02-14




    


我的学生和朋友经常笑我,说我是超级传销。因为我见到我的学生,就说:你到知无知来吧。不管他们是上大学还是高中,或是已经工作的,我和他们在西安见面都约在知无知。为什么呢?我跟这些同学说的理由,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感受,就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现在的学生,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告诉你,你的生活,你的人生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你父母、老师教你的那种。而在我们成年之后,你会发现,这种人生观或者生活观贻害无穷,你可能是听话的孩子,但是你时常觉得内心不幸福。所以我给那些同学说,你们要到知无知来,因为你不可能成为你没有见过的人。


我成长的少年时代是没有互联网的,所以我们真的没有见过,也几乎不知道人生别的可能性。现在的年青朋友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可以方便地看到“别人的生活”。但是网络化终究是虚空的,而你在知无知这里遇到的男女老少,不管是长辈还是你们的平辈,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从他们身上,你会真正看到很多种生活和人生的丰富的可能性,你在里面可能会找到你比较喜欢的那种人,那请你就努力地成为他。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你认真选择了,你真心喜欢了,那你以后大概就不会后悔。这是我给学生讲的话,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心里话,因为我觉得到知无知大家一起读书,结识很多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其实是解决了我自己心里的很多问题。



这几天跟大家在一起听谌老师和宋老师的精彩讲解,一起认真地阅读和讨论,启发、深化了我对有些问题的思考。我今天就做一个小结,也是这次读书对我的最大的启示,也就是我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尽管我是中文系出身,但我在知无知读的真正的经典,可能比我大学看的都多,而且读书的效果也绝非当年可比。尤其这两本书,我大学根本没兴趣看。我们从小的教育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所以看经典时总有种心理,要显得自己很有文化(其实就是很有知识)的样子。要像一个杂技演员炫技一样,要做貌似技术难度很高的花哨的动作,比如表演空中转体多少度之类的。但是那时候又缺乏学问功底,所以我年少的时候,认为显示自己特别有水平的捷径,就是挑刺儿,所谓的质疑经典,颠覆经典。那个时候真是自以为很聪明,一旦发现了著作当中有一点瑕疵(其实基本是自己断章取义的肤浅理解),就特别得意。这种习惯影响了我此后很多年看书的方法和效果。近几天和大家一起读书讨论,读经典对我们的意义这个大问题在我心里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安放自己的灵魂。


这句话很鸡汤,但是我觉得确实如此。我们从前的那种价值观,生活观,教育观,让你自己的内外经常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你一会觉得我要坚持自我,一会觉得是要和这个世界保持一种所谓和谐的关系。而更讽刺的是,很多时候甚至你连“坚持自我”是什么都是糊涂的,你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而年少时那种炫技和炫识式的所谓阅读经典,其实走向了阅读的反面,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那只会强化沾沾自喜的偏见。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读的目的不再是向外炫耀,而应该是发现自己是多么无知,就像知无知的精神来源之一,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要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偏见,然后想一想能不能突破,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而最后的目的,在于建立你自己的合乎理性的价值坐标体系。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伊凡的梦魇》里面有一句话:要对自己做出交代。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读名著读经典,最终就是要落实到这方面。龙应台说,所谓文学,就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三流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二流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一流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从而涌出最深刻的悲天悯人之感。冯唐说,作家是人性的矿工。读经典时,我们会从里面看到人性的多种可能,让你知道,一个人的内部和外部世界到底是多么复杂,它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我们在这些可能性中看到好的,也会看到恶的,你就会不自觉去映照你自己和当下的世界,告诉你自己,你要警惕自己向下的那种趋势,而努力去寻找那种向上的方向感。



在这几天的阅读中,我一直在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撒旦的警示意义。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撒旦的话句句都在理,你甚至可以当成是一个很正面的励志材料来看。但是全部读完以后,我越来越觉得撒旦就是一个假冒伪劣的理想主义者,而很多人年轻时,甚至终其一生,都有和撒旦相似的,劣质的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气质。


撒旦从天使长堕落为魔王,原因在于他的所谓理想——即成为上帝——没能实现。于是他迅速滑向天使的反面,以作恶为业,“毁”人不倦。在作品开始,他煽动天使造反时,通篇是特别理想主义的热血沸腾的宣言。此时的撒旦,俨然是一个元气淋漓的“不自由,毋宁死”的英雄。可一次失败就把这个“理想主义者”打回了原形,此时的集会变成赤裸裸的黑帮大会,沦落到特别低的层次:没有实际的名利,要自由有什么用?!此时我认识到,撒旦以理想主义来为旗帜,但那样的理想主义就是一个劣质理想主义的典型,是特别脆弱的,像建在沙滩的纸房子。所以我觉得撒旦就是一个类人孩,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巨婴。他的那个理想主义是向外求的,很像我们年轻时,往往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这个理想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世界应该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运行,应该是我所希望的样子;或者别人把我理想的社会直接建好了送给我,我坐享其成就好。如果未能如我所愿,或者觉得这个世界不完美,就会不停发牢骚和控诉,而很少或根本不去想自己能为改造或改变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们以为愤怒就是我们年轻时候的全部资本,我们把愤怒当成了行动。


年轻人都爱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但我现在意识到,对里面的主人公道尔顿一定要保持足够高的警惕,因为他除了愤怒什么都没有,有典型的虚无主义者的特征。一定别让愤怒成为你此后所有或唯一的动力,或唯一的东西。我发现我的很多同代人,在过了青春期,经过年轻的激情和纯正的愤怒之后,很容易变成两种人,一种是犬儒,就是钱理群教授批判的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有一种是愤青。愤青和犬儒有一点特别类似,就是基本没有行动力,都把外在世界的不完美作为自己无限坠落或不行动的一个借口,以此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最后大家要么与世俯仰,随波逐流,要么就是在网络上打口炮,做键盘侠,但实际上什么也不做。因为世界不完美,所以大家就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无所作为。这两种结果都很糟糕,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被时代伤害。



这两天在读书的时候,我想到:真正的理想主义是向内求的,而不是对别人的要求。我们要多想一想,自己对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到底有什么责任,包括你自己自我成长的责任,和你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你自己该做什么。我有这个想法,是从看《先生》这部纪录片慢慢萌生的。就像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邓康延老师说的,那些先生们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理想破灭一次,他们就再来一次,永不气馁。他们做人做事的这个底气,当时让我很钦佩,但我不知道这种底气从何而来。后来我慢慢发现,很大部分来自于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我想这就是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好好读经典的一个目的。弥尔顿说,没有一成不变的信仰,就无法抵御诱惑。我想,读书就是在不断增加我们自己精神的底气,让人能够坚持下去。这是我对自己差点成为劣质的理想主义者的一种反省,当然我以后还是要很小心。


不过现在我心里比较踏实了。以前总是在犹豫,是因为有点孤单,看不到“同伙”。当我每次来知无知参加活动,我都发现有很多热爱阅读,认真思考的年轻的朋友,对他们,我非常羡慕嫉妒,但是我不恨,我反而特别欣慰,因为我知道有你们这么多可爱的年轻人,这个世界最终一定是会变好的。


梁漱溟的父亲曾经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以前也不停地问,但现在答案肯定是非常确定的,它是会变好的。



第二个点是关于我对自由的理解。其实这个事我也想了很久。我觉得自由其实真的很贵的。在学术上,自由有好几个方面的内涵,我说的可能会有点乱,我尽量把这个内涵集中讲。我们之前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自由是一个特别光亮的词,没有瑕疵没有阴影。没有人告诉我们,自由和责任,风险是同义词。你选择自由就要承担你选择所带来的风险,有时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所以自由真的是很贵的。自由是如此沉重,令人疲累,所以很多人选择逃避自由。《宗教大法官》一章,就是在说逃避自由。人为了面包出卖自由,把自己的自由交给臆想中的神,让他来承担自由的沉重,而且为此感激涕零,而自己选择被奴役的自由。谌老师讲座中说过,被奴役的自由绝对不是自由,人没有选择被奴役的自由。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有些时候好像真的愿意逃避自由,因为自由太累了,自由太重了。但我们要慢慢想清楚一个问题,当你知道自由是这么贵,明白自由和风险是同义词的时候,你依然热爱,向往自由,你就会明白,支撑自由是需要有底气的,那你在现实里每天该怎么做你就会非常清楚了。


潘恩说过,只有那些敢于承担自由带来的风险的人,才配真正享受自由的美好。那我们如何获得享受自由的资格呢?自由是一种能力,我们享受自由本身是需要一些内在或是外在的条件,享受自由肯定是要有物质基础,而你要想办法让你拥有支撑自由的能力,如果通俗点说,就是你得有谋生的能力,不至于很便宜地为了面包就把自由卖了。


储安平先生说过一句话(也许是他引用别人的),:你为了面包出卖自由的下场是什么呢?就是自由没有了,面包更没有了。我想要说的是,自由是很贵的,尤其年轻的朋友们需要好好想一想,你自己如何承担起自由的风险,让自己具备抗风险的能力,这些风险包括一些很现实的因素。


第二点,让人更累的可能是精神的资源,因为你要不停地去成长,去思考,你不被能那些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裹胁,你要保持一种,陈寅恪先生说过的,独立思想,自由意志。在座的同学,尤其是陕西的同学,你们肯定读过帕斯卡尔的一篇文章,《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所以你要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这些金句让当时的我热血沸腾,我经常读这些话给自己壮胆。同样壮胆的还有陈寅恪先生在纪念王国维的碑文里,说过的那句话:“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些话对我影响都非常大。



自由往往考验的是精神自由,你需要保持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谌老师讲阿伦特时,说了三个关键词:思考,判断,行动。这里面的思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思考。我大概在十年前读到阿伦特“平庸之恶”的论述,当时我看了一眼,特别心虚。那时候我已经教书多年,我发现她说的很多错或恶,我们都在不打折扣地执行。比如说不思考,不去想你做的事情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是不是在作恶,也不去想长远的后果可能是什么,合理与否,理性与否,而只是觉得日常诸事是布置的任务,我得去完成,包括我周边的同事们也是如此这般的想与行。如果在体制内工作我们大概极容易行“平庸之恶”,可能差别只在于程度。而强调独立思想,就是避免我们的自由变成劣质的自由,要对平庸之恶保持警醒。这些都是我的在成长经历中的思考。


何为'平庸的恶'?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阿伦特以艾希曼的行为方式,来阐释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平庸的恶'。这种恶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默认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或者说成为不道德体制的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或者虽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这就是现代社会中、体制化之中个人平庸的恶的基本表现。


我自己在三十岁之前,好像就是这个状态。你觉得你很敬业,其实你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那个效果是非常可疑的,甚至是非常可怕的。艾希曼在受审时为自己辩解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我别无选择,上司说要杀犹太人,我就得杀,不然我得死。我不是在苛求这个人,我是在想,他这个为什么是个诡辩?我们只要问一句,为什么你被选中去做大恶?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在最终做大恶之前,你是有很多次选择的机会的,你不是别无选择,你有无数次的选择。但是因为你不思考,或者你思考了并选择了自认为最有利的选择,所以你最后就被选中,去干了那个最肮脏的,最残忍的事。因此我想,这是在提醒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件事前,尽量认真地去思考一下。我有一个同事说,你这样累不累啊,想那么多干什么呢。我想说,思考是很累,每次都很累,因为每一次你都得自己去思考,判断和行动,你可能是在瞎操心,但每一次思考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你不断思考的同时,也是在丰富自己的认识,做出真正正确的选择,从而不断降低你最终犯下大错的几率。撒旦的痛苦都在于内心残存着善,做恶时还要偶尔自责,天人交战;那每一个犯平庸之恶的人,到最后那个时刻来临,你必须要干极大坏事的的时候,谁的内心没有挣扎?你那时那种人格分裂,天人交战的痛苦,比起你之前思考的痛苦来说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况且前面你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种成长。

我的同事经常也会说的:你想那么多干嘛,我们就是老百姓,什么都做不了啊。我在知无知和很多朋友聊天,包括听老师们的讲座,我越来越想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保持思想的尊严,做一根有尊严的芦苇。上次李总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化用一下。我觉得每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人,你的每一次思考都是在不断去扣击,扩大自己的边界,而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扣击一定会扩大一个公共领域,这个时候每一个愿意享受自由的人才会有更多幸福。还有一个喜欢海德格尔的朋友说,“洁身自好”是一个伪命题。你不可能只是“自好”,人是有公共性的,当你好好做人的时候,必然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影响。我想到一个似乎很鸡汤的话:我年轻的时候想要改变世界,等到中年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这句话好像很恶俗,但我现在明白了,改变自己不是为了迎合世界,而是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

四川老诗人流沙河老师写过这样两句诗:“潮停水落龙安在?云淡天高雁自飞。”潮水一停,水位下落,原来兴风作浪的龙就不见了,但是大雁是不需要借助潮水的势力的,潮水不决定它的方向,它依然自在飞翔。他显然是希望人要像大雁,不要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你做所谓的弄潮儿,依附于某种正确的潮流,你觉得你是在占便宜,走捷径,但其实最终你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因为潮水的方向会裹挟你,潮起潮落决定了你的命运,你无法自主。这两句话我特别喜欢,这也是非常让我壮胆的一句话,还有一句哈维尔说的话,人“要活在真实中”, 每一个人都从日常生活出发,不放弃任何诚实表达的机会,甚至只问是非曲直而不问效果收益,即决不奢望代价的付出能换来立竿见影的收益,而是寄希望于良知反抗的点滴积累对人性的影响。当用你自己的方式活出你的尊严,你就是在改变这个世界。他还有一句话: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坚的信它一定有结果,而是相信它是对的。有人会提问说,我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万一我坚持错了怎么办?其实这两天我明白了,答案就是:去读经典。因为经典会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什么是真理的方向,什么是神的方向。我想,这就是我们在这读书的目的和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