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是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其单位用“K”(开尔文温度单位)表示。 在拍照时你会遇到蓝天白云,傍晚的夕阳,屋内昏暗的烛光,它们的色彩都不一样。而色彩不同的根源就在于其色温不同。 拍摄时常见的色温图谱如下: 晴天的色温大约是5500K,蜡烛的色温在1500K左右。从天空到烛光,色温依次降低。那么相机如何识别色彩呢?靠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理解“白色的平衡”,它通过相机内的设置来平衡色温的冷暖。 每台相机里都有一个自动白平衡的设置,简单来说相机是这样工作的: 你在大太阳下拍照,相机发现了你在太阳下拍照,阳光下色温高发蓝啊,相机给你的照片加点黄,“色彩准确了”;又或者你在屋内打开一盏钨丝灯做光源,相机发现了你在用钨丝灯做光源,钨丝灯发黄啊,相机要给你的照片加点蓝,“色彩准确了”。 原则上说,自动白平衡都是“准的”,但是相机加黄的意识明显比加蓝的意识强。所以使用自动白平衡在白天室外都是比较准确的,但是碰到钨丝灯就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用电灯做光源拍照时,照片明显“偏黄”。 而除了自动白平衡,你在相机内还会看到什么“小太阳”、“云彩”、“电灯泡”一样的符号。这就是不同场景下的白平衡,它们是由厂家预设的白平衡值,针对你的拍摄场景,相机增加黄的能力逐渐变为增加蓝,以平衡拍摄时的色温。 |
|